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代重要的霸主之一。他是日本*终结束乱世的奠基者,是新时代的开创者。织田信长以尾张一介小诸侯为起点,展开爆发性的扩张,打破了日本中部几代人累积的势力均衡,消灭了大批被称为名将的霸主、名门,*终亲手终结了室町幕府。跟随织田信长成长起来的大批低层武士,逐渐成为新时代日本的一国一城之诸侯,共同影响着后世直到明治前夕日本的势力分布。 本书以时间为轴,全景式讲述了织田信长的传奇一生,既有宏大的历史视角,亦有入微的细节刻画,淋漓尽致体现了 人间五十年,如梦似幻 这句信长在30岁时警示自我的哲言。
这是一部致力于 打破神话 的拿破仑小传。与市面上占主流的、将拿破仑刻画为 军事巨人 政治天才 欧洲之父 ,甚至 鸡汤式 励志人物的拿破仑圣徒传不同,这部出自英国历史学家保罗 约翰逊之手的拿破仑小传以怀疑和敏锐的态度,回顾了拿破仑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和富于多面性的一生。这部小传既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拿破仑的一生,又是一部以拿破仑人生经历为线索的欧洲史,还是一部兼具历史知识和故事性的纪实文学,可供读者从多角度品读。
本书从一大堆历史文献和瓦格纳、尼采希、特勒三个人的传记中梳理、寻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希特勒的病态分裂人格以及他同艺术的关系,重点探索了希特勒罪恶世界观的思想渊源。 音乐对一个人(尤其是像希特勒这样的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有如此重大影响,并且死了上千万人,好几百万栋房屋焚烧,倒塌,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本书从一大堆历史文献和瓦格纳、尼采希、特勒三个人的传记中梳理、寻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重点探索了希特勒罪恶世界观的思想渊源。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Montgomery of Alamein,sir Bernard Law 1887.11.17~1976.3.25),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正式入学。1907年考入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12月担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
当中尉时他勇猛异常;当记者时他时常身处炮火之中;当军需大臣时他挪用海军军费改进并大量建造 陆地行舟 ,使轮式装甲汽车演变为威力巨大的现代坦克,还促成了飞机和化学毒气的多项发明;当首相时他带领英国度过了灾难岁月,赢得了一场极为危险的战争;当作家时他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价称 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更多 。 2002年,BBC评选 *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丘吉尔荣登榜首。 何京鸿编著的这本《丘吉尔(1874-1965)》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英国伟人的传奇人生。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6.17-1954.5.15),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著名的陆军军官,1940年7月被晋升为上将。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德国装甲兵创建者。并被认为是闪电战的创始人之一,虽然他还不是纳粹政权时期的*将领,但却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色的指挥官之一。由于他充分地运用了坦克的性能,并把坦克作为战场上主要的进攻武器,因此他被各国战史学家称为“世界装甲之父”。
本书原名《战争是这样开始的》,此书作者是1945年5月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时苏军的10个方面军司令员之一,苏联著名军事统帅、苏联英雄、苏联元帅巴格拉米扬,根据他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战争回忆录。 作者在卫国战争爆发前经朱可夫推荐到基辅特别军区(战争爆发后改为西南方面军)任集团军作战处长,随后很快升任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战争爆发后历任方面军参谋长、司令员。战争胜利后历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总参军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长等职。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巴格拉米扬所在的西南方面军在德军突然袭击下损失惨重,特别是基辅一役,该方面军4个集团军被合围,仅小股兵力突围成功,方面军司令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长等均战死,巴格拉米扬是突出重围的少数几个负责人之一。他在回忆录中以见证人的身份,并
古德里安是德国著名陆军将领,同时也是装甲兵和 闪击战 理论的创始人。他建立和训练的装甲兵,在 二战 初期不到两个月便横扫西欧,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国,使德国的侵略战争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大涨西特勒的嚣张气焰。侵苏战争开始后,古德里安率部长驱直入,很快挺进到莫斯科郊外,忘乎所以的德军此时将战略目标分散,加之朱可夫率部顽强抵抗,终进攻莫斯科之战失利古德里安被撤职。1943年2月,希特勒重新起用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主抓坦克生产,大大的为元气重挫的德国装甲部队补充了新生力量。1944年6月6日,英、美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同时,苏联红军也展开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古德里安临危受命,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然而德军败局难挽。1945年,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3年后获释。从军事角度来看,古德里安过人的
左尔格,二战时期前苏联著名谍报人员,率一支代号“拉姆扎”的行动小组,在日本东京活动。他利用其德国记者的公开身份以及与德国驻日大使奥特的关系,搜集了不少具有重大价值的情报。 1940年11年18日,他从东京向莫斯科首次发出警报:“德国已开始准备对苏作战。”当时离开战还有整整七个月。苏德战争的爆发和进程充分证实了左尔格的正确。 左尔格于1941年10月4日发回的战略情报,则在世界谍报史上被看作是*典范意义的:“1941年9月15日以后,苏联的远东地区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来自日本方面的威胁已经排除。日本不可能发动对苏战争,相反,它将向美国开战。”这使得斯大林下定决心从东线抽调精锐兵力增援莫斯科战役,从而拯救了莫斯科,拯救了前苏联。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左尔格扭转了整个战局,改变了二战进程。 本书将据*解密
乔治·凯特利特·马歇尔(1880—1959)是二战时期的风云人物,他指挥美军在*困苦的条件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论是在欧洲战场上,还是北非、南亚战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 在那个乱世出英雄的年代,马歇尔身边出现了一大批英雄。在费吉尼亚军校和利文沃斯堡步骑学校学习后,他当了老麦克阿瑟的部下,转战菲律宾和墨西哥等地,建功立业。 二战时,他与小麦克阿瑟并肩作战。他曾经提拔任用了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雷、史迪威等名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伯乐。他谦虚务实,头脑机敏,曾提出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几次谢绝了总统候选的提名。他还以国务卿身份来过中国。
本书系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编著,目地是希望能够让读者跨过历史的年轮,走近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这三位伟人的身边,真切感受60年前那场给全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场,领悟他们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由之演化而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20世纪决定人类命运和世界前途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罗斯福,胸怀全局,果断决策;斯大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丘吉尔,临危受命,敢冒风险。三大巨头联袂出手,为粉碎法西斯联盟,为争得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本书在分别记述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主要生平事迹和成就贡献的同时,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他们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此书读者从中可以对他
^
在尼米兹的海军生涯中,曾经指挥舰艇、培训军官、制定战略;曾经在大小舰只上服役,在世界各大海洋上航行,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海军指挥官。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临危受命,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司令。他具备成就大业者的一切素质,凭借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不仅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而且把战争逐步引向于己有利的一面,直至击败了在太平洋海战中占有*优势的日军。永不言败的尼米兹,既挽救了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的命运,又挽救了美国的命运。为表彰他在二战中的卓越功绩,美国政府把1945年10月5日定为“尼米兹日”;还将世界上吨位*、*的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命名为“尼米兹号”。这些对一名军人而言,都是无比崇高的荣誉。
本书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军事类、人物传记类图书。书中收入史迪威1941-1944年的战时日记、评论文章及与夫人的信函,记叙了他担任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期间的经历,较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缅甸的作战过程,并附有日记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介绍。 作为二战时期美国援华抗战的*军事长官,史迪威亲眼见证和参与了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那段历史。书中,史迪威将军透过自己私人化的视角,将这段历史给予了生动、鲜活的还原。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全面审视抗战时期的中国历史,重温当时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