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正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有关古都西安的著述很多,但系统地编著一部大型丛书,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却是首次。我有幸在西安工作十多年,西安的文化积淀实在是丰厚,这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必要也有责任组织和
拥有爱新觉罗皇室血统的睿亲王多尔衮为大清建国创下基业。他是大清朝的实际创立者,辅佐顺治皇帝福临定鼎燕京。他是一位少年英雄,立下了辉煌显赫的战功。从镶白旗旗主到皇父摄政王,在权力的风口浪尖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一生。本书以多尔衮、孝庄、顺治帝为主线,以历史时间为序,记述了多尔衮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以至中年的成长过程所发生的大事件。全书文笔流畅,用生动的故事从侧面烘托出人物的性格,通过一件件完整的故事情节(如大妃生殉、征战察哈尔、太后下嫁等),使读者更加立体地认识睿亲王多尔衮。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关于王阳明的传记作品。本书简练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贬谪、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并辅以六十余幅相关稀见图片,图像、遗迹、作品等等,均包举无遗,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同时,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不朽的功业 悲剧的性格 明朝名臣张居正出身寒门,历经科考,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迁任内阁次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直至内阁首辅,兼帝王之师。十年宰相任上,张居正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新政,进行一系列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其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负盛名的 三大改革家。 然而这样一位深谙为官从政精髓、颇具治国安邦奇才的政治家、改革家,生前尊荣备至,死后却惨遭辱没;其临危制变、力挽狂澜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也付诸东流。这固然与一代改革家诞生在无法改革的时代有关,也与他复杂矛盾的性格有必然联系。一方面,他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勇于任事;另一方面,他独断专行,贪财好谗,
《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辽金卷 人物):历史上的金兀术》是*部有关金兀术的传记。完整地全面地记述了金兀术一生成长的历程和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活动。既记述了他的勇敢善战,他的治军治国,也记述了他纵兵杀掠和战败北归。广搜史实详加梳理,所言皆有根有据实话实说,成败起伏皆无所隐,堪称 实录 新编。读起来既通俗又生动,实为当前难得一见的历史人物传记。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梁启超深刻地分析了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种种失误。指出即使没有这些失误,李鸿章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世界的竞争是国民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彼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而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就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不仅企业没有效率,更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
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注释本)一套三册,将近代中国显赫、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以及以他为首的湘军集团写得栩栩如生。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事以及此起彼伏的矛盾,还有波谲云诡的官场,刻画了曾国藩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先的英雄人物形象。《曾国藩》(注释本)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注者对一些专深的名词做了注释,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方便了读者。
吴芮虽英年早逝,却有着波澜壮阔的一生。其足迹及于江西、安徽、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广西等地。他曾为鄱阳湖畔的一县之长,亦曾任地域跨今湘鄂桂的衡山之王、长沙之王;他曾理政于庙堂,也曾搏杀于疆场;他曾苦读经书、钻研兵法,也曾与刘邦、张良等人纵论用兵之术、治国之道 如何剪裁他的行止、写出他的风采是颇费思量的。《长沙王吴芮》作者在研析所得资料的基础上,反复斟酌,披沙沥金,选定以 报国安民 这条主线进行开掘、展示,可谓深得其要。吴芮生活在秦汉之交,正是神州板荡、人民陷于水火之时,也是天下由列国变统一、由动乱至治理之际。吴芮以报国家、安天下、福黎民为己任,纵横千里,攻坚克难,遂成大业。作者正是以此为全书的主轴,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求国之统一安定、为民之福祉安宁的古代伟
本书是两宋名臣李纲的传记。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谥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等。本书利用正史中的传记结合地方志史料简要叙述了李纲的一生,包括其家世、参加科举与出仕后的政绩等,重点叙述了其在 靖康之变 时保卫东京,忠心为国的事迹,并对李纲一生的业绩及其文学成就做出了评述。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关于王阳明的传记作品。本书简练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贬谪、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并辅以六十余幅相关稀见图片,图像、遗迹、作品等等,均包举无遗,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同时,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勤笃精进曾国藩》是一部对曾国藩人生全面解读之作,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推崇备至,亲自作序推荐。它堪称一部精神的冶炼志,有关人生的各个方面,居官、同僚、子女、养生、读书、观人、器量、骄奢、淡泊、挫辱、坚忍,自省、笃实 在作者凝重简练的笔触下,对一个出身卑微、资质平平的普通读书人变成中国近代史不容错过的大家的精神历程,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极有震撼力的叙述。此次出版,精心遴选了59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其中尤以成功心法《挺经》、传世良言《家书》、治家方略《家训》流传广、影响深,涉及修身、为学、齐家、处世、从政、治军等诸多方面。《挺经》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 18 条心法,是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展现了其“内圣外王”的睿智权谋。《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 30 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 1500 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家训》则记载了曾国藩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本书分别对曾国藩所著《挺经》、《家书》、《家训》中的经典话语进行解读,借助曾国藩的传奇经历和生活事例,讲述了曾国藩做人做
本书以我国的传统纪年法为主,并逐年对照天干 地支和公元纪年。其目的是便于文物、考古、文学、历史工作者鉴定古物、阅读古籍时,断定某事物的年代。 本书共收集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帝号起,至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末帝溥仪即位止,二千一百三十二年间历代帝王334人的简历,以及他们在位期间用以纪年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开始采用的。汉武帝以前的帝王有年数,无年号。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二十五史中的纪、传、表和历代很多书籍,并经两年反复核实。因此所提供的资料是详实可靠的。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二十五史中的纪、传、表和历代很多有关书籍,并经两年反复核实。因此所提供的资料是翔实、可靠的。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主要领袖,太平天国政权的开创者。本书以史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洪秀全从一名科场失意的农家子弟,到转变为拜上帝教创始人,直至发动和领导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事迹,进行了系统的记叙。 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坚持实事求是、批判继承的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坚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原则。既讲求科学性和学术性,做到言必有据,并反映*研究成果;又努力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资料反映传主的生平与思想。每本著作有其独特的立意、结构和行文。
曾国藩一生勤于笔墨,死后留下了大量的奏搞、批犊、治兵语录、诗联、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等,计约1500万言。其生前既以圣人自居,则无论奏搞、批犊、冶兵语录、诗集、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无不闪烁着 圣人的光芒 ,因此颇为后人所注目。曾国藩死后,其晚辈同僚湖广总督李瀚章(李鸿章之兄)将其遗作汇编成册,定名为《曾文正公文集》,于1876年刊行于世。后几经翻刻,便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版本。今天,曾国藩编著的《曾国藩文集精粹》一书,意在使读者花费*少的精力,对 曾圣人 的内心世界作惊鸿一瞥。
本书是一部论述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末代皇帝的著作,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资料中探微索隐,慧眼独具,解开了笼罩在一位位末代皇帝身上的历史谜团。新朝王莽亡国主要因为黄河水灾,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原来是大智若愚,隋炀帝杨广能文武才智超人,后蜀后主孟昶的和学其实在李煜之上,明崇祯帝朱由检原不是个多疑擅杀的无道昏君…… 作者说,史书多只能相信一半,真实的历史其实要靠智慧的头脑和精深的研究才能窥测一二。在千百年来的人云亦云中,他的独立思考令人惊叹,而读完些书,许多独到的见解又不得秒令人信服。 这本书是一串钥匙,引导读者开启一扇扇觉重的历史之门……
《千古一相 管仲传》 以 详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 、 推行法治 、 重视商业 、 发展经济等,书中尤以对管仲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的民本思想和遵从事物规律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创见与实践的着意发掘,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 彪炳史册的功勋与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了一个生动真实又难能可贵的伟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