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肯定者誉其为 完人 ,谓其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谓其成就 震古烁今 ;否定者则谓其为 吾祖民贼 , 民族罪人 ,谓其愚诚而不顾 民族大义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切尽在书中。
诸葛多智而近妖 (鲁迅语)。诸葛亮真有那么神奇吗?他真的算无遗策,用兵如神吗?诸葛亮的智慧又是从何处来的呢? 答案尽在书中。
作为西方世界的部李鸿章传记,本书于1895年在英国出版时,李鸿章尚未过世。也正是在这一年,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李鸿章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本书详细记录了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到签订《马关条约》这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它的特点在于,史料的钩沉多于观点的陈述。作者凭借其特殊的在华身份,接触了大量当时的奏折、信件和报道,并以客观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功过参半、复杂又矛盾的李鸿章。本书为后世研究李鸿章及晚清历史的学者与史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文献,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晚清要臣”这一政治身份的背后,李鸿章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本书力图还原李鸿章的原貌,将评判留给读者。
作为千年不遇的杰出人士,生前却被世人责难,死后数代都不能洗刷骂名,在西方有英国之克伦威尔,在中国则有宋代王安石。千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先行者。本书是代表其立宪理想的现代传记经典。钩稽甲乙、衡量是非,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安石、一段真实的历史。本书视角独特、意识创新、论述严谨、评判公允,可谓是人物传记中的经典之作,读来耳目一新,启人心智。
此书是胡林翼写给家人的信件,其内容包含教子、休养、婚姻、政治、才学等十几个方面,层层论述,纵横捭阖,站在道的高度,解答了人生方方面面的问题,其论述之精辟,让人叹为观止。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子,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喜欢的一个妃子。多尔衮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他战功显赫,骁勇善战;他位至极尊,权倾朝野。这位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传奇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未解之谜。关于他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众说纷纭;关于他争夺后金汗位的经历错综复杂;关于他企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理想更是扑朔迷离。正史和野史上的说法究竟哪些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呢?书中将给出一个回答。
大风民兮云飞扬,英雄人物有刘邦。出生农家靠农民,拥兵自强当上王。楚汉相争多少年,终霸王刎乌江。汉王获胜是何因?决策用人都得当。项羽失败不是偶然。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李自成是一个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的“草莽英雄”。 从刘邦到洪秀全,五个草根男人生存于乱世,它们都不是随遇而安的人。他们的心胸里装的是天下,目光里隐藏的是欲望,手中握的是勇猛,脚下踏的是各种选择的路线,一路杀过来,为的是做王者。虽然李自成兵败逃回了老家,虽然洪秀全做了皇帝腐败无比,虽然朱元璋统治的天下灾难重重,但是,他们在由贫民变为王者的路途中,辛酸落寞与勇往直前的纠缠厮斗,令人钦佩。
梁启超说:“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 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 “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流要紧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日李 鸿章;而 读李鸿章传者,亦_不得不手中中国近世史;此有识所认同也。”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 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 英国及美国对李鸿章为著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育的伟大的 人物,而且综合子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19世纪中为独特的人 物。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 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古老的人口繁 盛的国家的人民提
《中国历代宰相》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宰相近100位,对各个时代著名的宰相给予较多的篇幅,内容详尽,行文有致。可使广大读者能够了解一定的历史因果关系,能够了解一些可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宰相的历史政治舞台上几平是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翻开历代宰相们用头脑和手脚描就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的才干超群,为一代之治改;有的智识平庸,无几多之建树;有的清风两衲,成一代之清流;有的卖官鬻爵,兴一朝之浊浪;有的直言敢谏,置项上人首于度外;有的阿谀逢迎,保头顶乌纱以苟生;有的百代遗臭,有的万世流芳。《中国历代宰相》由剑楠等编著。
本书在论述民族英雄生平的基础上,深入地对其所蕴含的思想进行发掘和研究。着重把他的活动和思想放在从传统到近代,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来认识。林则徐的思想,一方面是对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是近代的社会的反映。他从改革时弊的经世精神,到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转变正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转折。他的爱国主义,一方面坚持反对外来的武装侵略,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探索“师夷”、“制夷”、“款夷”自强的道路,并为其好友魏源所继承和完善。 林则徐不仅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个试图探索如何抵抗强敌,开辟新的时代的伟大政治家。
《吃透曾国藩(经典典藏版)》简介:曾国藩是清朝末年叱咤风云的人物,被誉为 中兴*名臣 。他打败太平天国,是清王朝的 救命恩人 ;他 匡救时弊 、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 同治中兴 ;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他是中国传统持家教子的典范,其家族一百多年来没有纨绔子弟,代代有英才。曾国藩之所以能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立功、立德、立言 三不朽 的事业,就在于他拥有一套为官、治军、治家及为人处世方面的绝学。这些绝学是他历经磨砺之后对人生成败得失的深刻体悟,是对中国五千年传统智慧的独特应用。很值得后人研究、学习和借鉴。鲁中石编著的《吃透曾国藩(经典典藏版)》以曾国藩治政、治军、修
“铁齿铜牙”纪晓岚,是清代乾隆朝的一位大学士。他才冠古今,主修《四库全书》,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以诙谐有趣的文风广传后世,被史人尊称为“一代文宗”! 纪晓岚一生久居官场,适履仕途,堪称官场“不倒翁”!这和其高超的厚黑“圆世”智慧是分不开的。他深谙为人“圆通世故”之道,身怀大才而不自命清高;他“轻天理,重人欲”,不拘儒道,以才交友;他行礼如仪,恪守君臣之道;他看透官场诡诈,明哲保身。这就是真正的纪晓岚!
历史上的一切杰出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同时,他们又以不同的作为回报自己的时代。左宗棠生逢晚清大乱之际,危难之际受命管辖甘肃,他以自己的勤勉和智慧“引得春风度玉关”,为近代甘肃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左宗棠在甘肃(1869——1880)》是马啸同志倾注数年的心力,在已-发表的研究左宗棠在西北活动及影响的三十多篇文章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集中反映了作者对左宗棠1869—1880年十多年政治、军事、经济建设活动的深刻分析和思考。
阅读本书,读者会对张居正这位专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传主所置身的那个时代有更清醒的认识与反思。本书不仅有相当突出的学术成就与研究价值,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很多流芳千古的帝王背后,都受益于指导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老师。作为帝师,他们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帝师们的命运会随着帝王的生活有哪些变化?古代帝师的教育方式叉会给我们今天带来哪些启示?我们将在这里找到答案……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中华帝国晚期的权力与政治:袁世凯在北京与天津1901-1908》从新的角度,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对作为晚清官员的袁世凯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展示了他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和在北京从1901年到1909年作为一位政府高级官员期间的活动,史料丰富、税角新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为国外学者对晚清历史研究的一部重要学术专著,不但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也为清史爱好者提供了一本生动的历史读物。
《权臣斗-中国古代权臣秘谋追记》,本丛书以朝代、地理位置、人物等为主线,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历史。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从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长达30年的官场生涯,是曾国藩一生为人处世、读书治学、做官识人、持家教子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由感而发,随想而到,平易近人,挥笔自如,平淡的文字中处处闪烁着作者的智慧和洞见,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本书从曾国藩1520多封家书中精选159封,以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分类的依据,将所选家书分为励志篇、劝学篇、修身篇、齐家篇、敦亲篇、教子篇、做人篇、养生篇、师友篇、人才篇、居官篇、军事篇、为政篇等13类,基本上涵盖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展现了这位清代“中兴名臣”的成长历程
本书是一部系统评述文天祥生平思想的专著。《文天祥评传》把文天祥置于宋末元初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予以审视,着重考察文天祥德祐元年勤王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及诗歌作品的变化,揭示了德祐以前作为普通封建官吏的文天祥,其诗歌作品只是一般封建士子的吟唱;德祐以后文天祥转而成为誓死不屈的抗元战士,他的诗歌也成为仁人志士的泣血篇。试图说明文天祥精神的实质是理想人格支撑下的气节,而气节的背后则是深层次的道德问题。 本书采取人物传记的写法,把文天祥的生平与思想糅为一体,夹述夹议,评传结合,以保持传主形象的完整性。摒弃公式化、概念化,追求真实性、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