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没有内容
从其文学生涯看,他曾经是中国新文学重要社团——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部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就出自他的笔下。张资平一生创作过二十四部长篇小说,七部短篇小说集,还有数种译著。二三十年代,他作为名噪一时的新海派文人的始作俑者,在文化商业化的时代潮流中一度引领风骚走红社会,赢得了众多的年轻读者,他的恋爱小说成为上海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但他终于经不起商业文化的巨大诱惑而被滚滚红尘无情吞没,在遭到《申报》的“腰斩”后一蹶不振。 从其政治生涯看,他虽然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的毕业生,但出身贫寒,既没有政治背景,也缺乏钻营手腕,有投机之心而无冒险之胆,连他自己都自愧不是在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的角色。但他终于抵御不住功利人生的冲动,先后担任过北伐军政治部的少校、“
戚厚杰著的《巾帼英雄(赵一曼)/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普及性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读本。全书共十个章节,以时间为线,用轻松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中国历 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从李家有女初长成写到感天动地育英雄,使读者认识这位感天动地的民族女英雄。作品占有资料丰富,写作严谨而不失生动,可读性很强。
家族是社会的缩影,一部家族的近代百年史,就是一个透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窗口。南海苏村的康氏家族可算是百年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例证。康氏家族的命运与百年中国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太平天国到戊戌维新,从庚子之役到国民革命,都在康氏家族的兴衰荣辱中得到反映。而且这个家族的个别成员在某些历史的关键时刻还扮演了重要角色。康有为是近代历*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矛盾体,新与旧、中与西、成功与失败、现代与传统、前进与后退、巨人与矮子,融于一身,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康有为。将康有为放在家族的背景下进行把握,不失为一种新的角度,读者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这位历史人物,感受这个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家族和鲜活的历史。
《劫余私志》记民国初年袁世凯的某些活动及张勋复辟事,多为作者的亲身经历,可供治史者参考。 《复辟之黑幕》记张勋复辟逸事,揭露了当时的种种丑闻,为了解张勋复辟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资料和线索。
丛书以每位优秀党人的杰出一生为看点,用生动通俗的文字,着重介绍了他们如何树立理想、磨砺意志,*终取得人生成就的过程。他们对民族复兴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必会激励青少年,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努力的远大理想,提升他们的人生价值目标。
在纪念何香凝先生诞辰120周年的前夕,余德富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写成《双清传略》一书。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这本书既参考了其他史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又有作者自己多年调查研究的手材料。它比较扼要、准确、系统地展示廖仲恺何香凝爱国革命的一生。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辅助读物;对史学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袁世凯(1859-1916)字慰庭,又作慰廷或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1881年到山东投淮军吴长庆部,任营务处会办。次年随军入朝鲜,负责前敌营务处事务,协助朝鲜国王训练“新建亲军”,镇压汉城兵变。1885年被李鸿章保荐为清“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1894年电请清廷派兵入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负责办理清军前敌营务处兼筹转运事宜。1895年被委派到天津小站练兵。 1897年升为自隶按察使,仍专管练兵事宜。戊戌变法期间,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取得慈禧太后的宠信。 1899年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署理山东巡抚(次年3月实授),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参加“东南互保”。1901年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1903年任练兵处会办,掌握练兵实权,至1905年把北洋军扩编为六镇,成为北洋军
韩朝建著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共十一个章节,以时间为线,用轻松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中国历 的抗倭将领戚继光。从少年成才,家风严谨,写到初涉军务,作战连捷,到后来晚年回乡,英明永存,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戚继光英勇光辉,保家卫国的一生,使读者体会他“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深刻含义。作品占有资料丰富,写作严谨而不失生动,可读性很强。
暂时没有内容
戚厚杰著的《巾帼英雄(赵一曼)/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普及性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读本。全书共十个章节,以时间为线,用轻松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中国历 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从李家有女初长成写到感天动地育英雄,使读者认识这位感天动地的民族女英雄。作品占有资料丰富,写作严谨而不失生动,可读性很强。
本书的作者自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在中国外交部整整工作了28年。从中国外交官的特殊熔炉——牛田洋,到荣任世界历史长的曼彻斯特领事协会主席,作者不仅与李肇星、陈健等人“同学”过,亲身接受过凌青、乔冠华、安致远等老外交家的领导与指教,而且因公去过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他是中国大陆知识联合国怀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决议的人,他了解张学良将军于90岁高龄之时来中国大使官邸时的情况,他与香港个女布政司长陈方安生女士于97前夕坦率交谈……28年来,他亲身见证了中国外交事业的辉煌成果耳闻目上睹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人与事,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