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国家公敌,民族敌人,早已盖棺定论。然而人之初,性本善,奸雄并非生就,也更非戴着奸雄的面谱。秦桧尚以忠君出现,汪精卫成为民族的敌人,同样抱着“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儒家经典,扛着“救民于水火”“和平路线”的大旗。 这个民族敌人,饱读儒家诗书,其可怜的野心也只不过是求取功名以光宗耀祖;风云舒卷,改朝换代,留学日本的一介儒生却成了推翻满清的孙中山得力助手;他功成名就,却唾弃曾经向往的高官厚禄,效仿古代隐士隐居法国;他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却不赌不嫖不抽,忠于爱情,修身养性;他一介书生,却雄心万丈,刺杀摄政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可是,在国家民族的灾难面前,这个曾经的民族英雄,砥砺品格的儒生志士,曾视功名为粪土的人,却踏上了万劫难复的不归路…… 那是一代
《宋教仁传》是著名历史学家吴相湘先生有关*史研究的本著作,初版于1964年。宋教仁是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又是民初国民党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宋教仁传》以翔实的史料对宋教仁的历史活动做了充分的考察,澄清了以往的误传和错误,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结论,可以说是海内外有关宋教仁研究的奠基之作。吴相湘的某些判断与结论(诸如北京兵变的内情),已经为后来的史料所验证,这也证实了他观察的细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宋教仁传》出版后,一直广受好评,至今仍然是研究宋教仁与民国史的书。
梁启超说: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本书记述李鸿章的一生:早年落拓,后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但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梁启超解读了李鸿章在晚清内外交困的大变局下,对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进行的改革。 作者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诸葛亮、俾斯麦等人进行比较,认为李鸿章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 修修补补 ,但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终未能扭转王朝颓势,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下风。 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的必然结局。
1924年,陈诚跟随邓演达进入黄埔军校当教官,是为他一生的新起点。随后,操场得遇蒋介石,成为陈诚日后依靠蒋介石、追随蒋介石的发端。革命军“东征”时,陈诚当炮兵连长,率部攻克淡水城,初露锋芒。接着,棉湖大捷使他声名远播,由此青云直上…… 作为一名军人,陈诚战功卓著,立功沙场;作为政坛人物,他勤勉努力,恪尽职守;作为蒋介石的嫡系,他忠于蒋氏,至死追随。在名人如云、战将如雨的黄埔人里,他凭借什么能脱颖而出,深受蒋介石器重一生,生前信任有加,死后哀荣备至呢? 本书在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的原则下,客观、真实地解读陈诚其人其事,其功其过,力图让读者看到一个比较真实的黄埔名将陈诚的一生。
本书用了大约1/3的篇幅来记叙了韩大使出使美国期间的主要经历,因为这是韩大使外交生涯的*。在写作这一部分内容时,作者阅读了大量有关中美关系的不同性质的著作。本书写作所依据的文字资料包括关于韩大使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献记载和研究性著作,以及韩大使本人的工作备忘、与友人的通信和筹建联络处直到他去世这20多年间的日程式的日记。此外,还记录了一些他们日常活动中的花絮。
《刘英自述》是张闻天夫人刘英“口述历史”的精选本,分“自述”、“附编”两部分。“自述”讲述了她1979年以前的坎坷经历;“附编”汇集了她对于几位老革命家、老战友以及中共七大的回忆。全书真实地再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深刻地记述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张闻天、陈云、胡耀邦、杨尚昆、胡乔木、王震、李立三、潘汉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现出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坚强党性。《刘英自述》语言生动,内容权威,融思想性、史料性于一体,堪称“口述历史”之精品,对于了解和研究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雷锋传》首次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展现雷锋的故事和雷锋平凡而光辉的一生。因其全新的创作理念,全方位、多视角地诠释雷锋精神,该书荣获第四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雷锋传》作者殷允岭沿着雷锋成长的足迹,遍访雷锋成长的见证人和知情者,深入湖南、辽宁、河南、北京等地,查看实物、遗迹和“秘密档案”,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雷锋:一个苦命的孤儿,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一个勤勉的公务员,一个追求上进的拖拉机手,一个时尚的文艺青年,一个勤奋的推土机手,一个爱学习、爱钻研的汽车兵,一个爱照相的小伙子,一个知心朋友,一个好人。通过本书,我们了解了雷锋作为一个普通人对旧社会的恨、对新社会的爱和忠诚,他的追求、他的爱情、他的生活、他的善良品质。雷锋集合了传统道德的优秀品质,他由一个
《李鸿章传》是“二十世纪四大传记”系列之一。 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本书记述李鸿章的一生:早年落拓,后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但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梁启超全方位地对李鸿章的一生进行了描写和评价,解读了李鸿章在晚清内外交困的大变局下,对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指出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而不是造就时势的英雄,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一部传记。 梁启超还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
《井冈山的红杜鹃:我的母亲彭儒》为优秀共产党员彭儒的传记。彭儒是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女战士,后任中纪委委员。她从15岁开始投入革命斗争,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了湘南暴动、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斗争、长征、延安整风、解放东北、开国大典、改革开放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人。本书讲述了彭儒的革命经历,涉及与丈夫陈正人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以及他们与子女失散,后又一一寻回的曲折故事。本书塑造了主人公彭儒为党的事业奉献一生的光辉形象,正如书名那样,她像“一支红杜鹃,光照人间”。
《实业巨子——缪云台》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丛书”之一,是省委宣传部与我社组织专门编委会编写的。照整套丛书要求,字数共8万字,配有20幅图片。全书分为三章十八节撰写。主要选取了传主缪云台1913—1949年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成就,他如何顺应时势成为一个金融家、企业家的缘由。如何通过金融的手段,摆脱地方军阀穷兵黩武的拖累;如何发掘、整合云南富有的矿产资源,造福百姓;如何尽量建立发展企业,使落后的云南边陲有了一些基础的工业;如何发挥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作用,不受中央政府的箝制,使云南家乡赢得步入现代的本钱和契机。这也是传主一生初和精彩的事功,对云南厥功至伟的贡献。
内容简介 清朝末年,四川儒生李准,来到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捐官办理厘金税收。因祸得福,经慈禧钦点任广东水师提督。在国势衰微时,他驱逐英舰,赶走窃据东沙岛的日本人,巡视西沙群岛,遏制了法国、日本侵略图谋,有功于民族,被时人誉为 百年来维护南海主权的人 。同时,他又效忠清政府,多次镇压起义,有罪于革命,遭到暗杀未死,终于反正,拥护民国。 李准一生,跌宕起伏,因时而变,正折射出中国知识界在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面前的迷惘与探索。他的个人命运,同步于国家、民族的兴衰;他的人生取向,随着时势变化而进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至今彪炳史册。
李光耀是中国人所熟知的名人,不仅仅因为他是华人,还因为他是世界瞩目的政治领袖。但中国人对李光耀的了解但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领导的新加坡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他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理念形成有什么样的背景,是什么影响了他的人生?他的治国理念对我们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书中将用客观生动的笔触一一揭示。
作为国家领导人,喜爱并支持文艺事业,并不乏先例,然而像周总理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北京人艺,从剧场建设到提高剧院艺术水平以及演职员生活等方面,给予全面关心和指导的,确实极为少见。北京人艺辉煌的发展与周恩来同志的指导和关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经与周总理有过多次接触的导演、演员、工作人员,在他们那里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要讲,于是,北京人艺与中国戏剧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了图文本《周总理与北京人艺》。 苏东坡有“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之诗句,感叹人生如梦如云,易飘渺而逝。然而在北京人艺许多老一代戏剧工作者的记忆里,每当忆及他们与周总理的交往和友谊,往事则历历在目,仿佛如昨日;一想到周总理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内心总感觉是荡漾着一股幸福的暖流,这种幸福来自于他们对周总理平易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