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一位在民盟中曾任要职的老人叶笃义的八十回忆。他曾参与了民盟创立与发展的许多重要活动,与司徒雷登、张东荪、张君劢、罗隆基等现代史上的关键人物过从甚密。他的经历是以救国、兴国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他的这部自述是输忠尽悃、披肝沥胆之作,从中可以让人知晓老一辈知识分子走过的路、蹬过的河、爬过的坡,甚至跌过的跟头,颇能给人以震撼。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陈独秀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陈独秀先生的读本。 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永远的丰碑 系列(共8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杰出人物的故事。本书讲的是王大珩、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华罗庚、焦裕禄、时传祥等建设模范的故事。他们中有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有任劳任怨的工人模范,有勇于探索的科学家、有平凡而伟大的战士 他们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克己奉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繁荣昌盛,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永远的丰碑 系列(共8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杰出人物的故事。本书讲的是夏明翰、吉鸿昌、赵一曼、杨靖宇、江姐、刘胡兰等革命英烈的故事。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寻求真理,不怕抛头颅洒热血。面对威慑和诱惑,他们从不屈服。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谱写出一首首气荡山河的英雄史诗。他们是永留史册的革命先烈,是民族身躯里的不屈脊梁。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由陈晓钢编著。《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以翔实的历史文献为基础,以历史审视与现实关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为依托,较为深刻地分析了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演进、政治民主化理论、文化改造理论及其经济思想等,揭示了陈独秀对社会发展的规律、道路、动力等方面的认识,并对其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局限性给予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这本书不仅全面记述了舒传贤战斗的一生,而且还可以从他的经历中了解安徽暨皖西自1919年到1931年这段时间的简要历史。 舒传贤是皖西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本书是在广泛征集和详尽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研究、考证而写成的,基本做到事事有据、真实可信。内容比较丰富,文字也比较简练流畅,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这本书不仅全面记述了舒传贤战斗的一生,而且还可以从他的经历中了解安徽暨皖西自1919年到1931年这段时间的简要历史。我们可以从中知道革命的道路是多么艰难曲折、人民政权来之是何等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安定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党,更加坚定不移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该书以人物经历为主要线索,叙述了“晚清名臣”李鸿章攻打太平天国、剿灭捻军、建立北洋水师、支持洋务运动、签订条约等一系列政治活动。用不同于历史评价的客观视角,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黎景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形象是模糊的,这模糊在于史料的缺失和研究的乏力,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史学界不知道有《台海思痛录》这部文献,更不知道托名思痛子的《台海思痛录》是黎景嵩写的。 《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试图以黎景嵩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态度、在一个历史时刻的作为,揩去积在黎景嵩身上的历史尘埃,使其形象略为清晰可识。
本书中,作者以幽默的语言向读者披露了安理会内部繁琐的运作机制,安理会主席的甜蜜若辣,联合国秘书长的诞生,中国在安理会如何说“不”等一连串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丛书力求真实反映雨花台烈士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2016年出版20本左右,本书传主陈君起,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南京市妇女问题研究会负责人。1927年4月,任中共南京地委妇女委员兼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妇女部长。参与召开南京十万市民肃清反革命派大会,后被捕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