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开现代艺术启蒙教育之先河。他在国学、诗词、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造诣,是一位中国20世纪前半叶光耀一时的艺术家和风华才子。后来,他斩断尘缘,又成为一位拔乎其萃的佛门代表人物,被誉为僧德昭昭的云水高僧。 可以说,无论入世还是出世,他都向世人呈现了他凡事认真、勇猛而精进的一生。 作者汪兆骞先生从与李叔同亲友、学生的交往回忆中,从纷繁庞杂诸多史料的考伪辨正中,寻访李叔同鲜为人知的人生踪迹,和隐秘曲折的心路历程,力图还原一个真实、有温度、去神化的弘一大师,呈现了他将丰富、复杂和谐统一于一身的人性特质,摹画出百年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生动侧影。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不管选择什么道路,都可以在此领域登峰造极,这足以令人叹为观止、无尽追慕。他充满离奇变故的一生行状,便是一部让人读不透的书。诚如他的好友,现代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在《弘一大师永怀录》的序言中所概括的那样: 宗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家,为若戒律精严之头陀,而卒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其行迹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谓游戏人间。为一大事因缘而出世者耶? 这亦是当时知识界对李叔同 弘一大师的看法。
破山禅师,号海明,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佛门巨匠。本书从破山的成长经历、佛学造诣、书法艺术和诗歌创作等几个方面介绍并剖析破山的一生。本书稿前五章讲述了破山海明禅师传奇的成长历程,第六章介绍其兼容并包的佛学思想,第七章介绍其浑朴超逸的书法艺术,第八章介绍其清新自然的诗歌创作。该书填补了对历史人物破山禅师系统地介绍其佛学思想、书画艺术和诗歌的空白,客观地再现了明清之际西部地区人民的生存状态和佛教发展方式。通过破山政治态度的前后变化以及他与 夔东十三家 抗清武装势力的密切接触,揭示出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活动之所以失败的深刻原因,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史料价值。该书已通过重庆民宗委审读,没有违背宗教政策法规和伤害宗教感情的内容。
这本由江峰*的《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5)》 既突出此期与张天师相关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的评 述,又从总体上对于此期各代张天师及其教众群体予 以一般性的观照。既有对他们嗣教实践中出现的某些 现象、问题相对集中的讨论,又增加教派洞天胜境、 建筑艺术、斋醮科仪、神道仙话、劝善戒恶、符咒易 卜、风水节庆等诸多具象符号一般性的诠释与描绘, 从而使得此期张天师及其正一道能以一种*为丰满、 实在、清晰、具体的历史形态进入到当代人的文化视 野之中。
由贾来生著的《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4)》共 写了元明时期第四十二代至第五十一代张显庸的生平 情况、历史迹遇、嗣统履职及社会影响等,客观公允 地展现张天师各具特色的历史风貌。
本书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一生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六个阶段,讲述了他童年在天津的成长、交游;青年在上海、东京求学、生活;壮年回到祖国后做老师、做编辑;*后在虎跑寺出家的人生轨迹。作者由浅入深,通过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各个细节,全景式的展现了他的思想变化和艺术追求。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修订版)是记述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1997,又译为特蕾莎嬷嬷、德肋撒修女等)生平的传记。德兰修女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的科索沃省,阿尔巴尼亚裔,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于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德兰修女在少女时期因内心的召唤加入天主教修会成为一名修女,后来又立志为穷苦的人服务而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创办仁爱修女会,收留、照顾流浪的儿童、无家可归者,提供看护和治疗。德兰修女为心愿与召唤全部奉献人生,苦修自励,她的隐忍宽容与坚韧,她深刻的智慧对于人生和人性的观察,可为世范,也使人感动、醒觉,体会到理性文化不能给予的情感影响:献身于救赎和宽恕,无条件的、全然付出、全然包容的爱,不可征服的善行和善意。
丛书简介 : 大家精要 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 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 大家 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 大家 。 本书内容简介 : 萨迦派的领导者,元帝国的国师帝师,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代宗师,这些如英雄似的光环都笼罩在八思巴身上,但他只是一位一出生时便背负着重大使命的灵童,与常人无异。作者彭陟焱、叶小琴真实、客观地向读者展现一位真实、平凡却不普通的八思巴,创八思巴字,稳定西藏民生,为西藏归于元朝中央政府付出努力,砥砺前行。
本书分为百年乱世、祖师神迹、励精图志、出山立教、一代天骄等八章。概述了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丘处机的教义教制观、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深刻的影响,进而展示了全真教思想主要来源和基本内容。
《教皇往事(波吉亚家族)》(作者克里斯托弗·希伯特)是著名历史学家希伯特着力描写在中世纪末期与文艺复兴时期名闻遐迩的“波吉亚家族”的力作。《教皇往事(波吉亚家族)》中着力描写该家族中通过选举成为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阿方索·德·波吉亚”及其两个著名的私生子女“瓦伦迪诺公爵凯撒·波吉亚”和“卢克雷西亚·波吉亚”这3位人物的生平以及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敌人。
本书是世界文豪托尔斯泰夫人C.A.托尔斯泰娅1862-1910年间的日记。托尔斯泰夫人不仅智慧过人、个性独特、精力旺盛、勤奋,而有修养,并具有天生的文学资质、非凡的感悟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些决定了本书在对复杂忧郁矛盾与感情折磨着的女人心灵的展示方面格外贴切、真诚。这部日记中文版80年代初曾产生很大反响,此次出版为译者重新修订的精选本。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作家,人道主义构成了他作品的主旋律。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人民,几十年来,一个想法一直折磨着他,那就是“不可再在周围是一片赤贫的情况下,过可耻的生活了。”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以前并不为我们所知的托尔斯泰,一个个慢慢从家族中脱离出来、全身心投入到人道世界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这是俄国大文豪——
在这个世界上,仅停留了短短二十四年。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纯朴、安宁,饱尝了俗世情爱的悲欢离合。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鉴真东渡,是一个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然而,人们只记住了鉴真东渡后的辉煌,却遗忘了鉴真为东渡弘法所遭受的苦难:鉴真和尚为盛唐的受戒大师,晚年应日本僧人的邀请,遂发东渡传戒之宏愿。曾五次出海,其间经历的人事沧桑、风浪颠沛之苦,以致其双目失明,却都未能成功到达日本。晚年的鉴真,虽经历了诸多苦难,但其远赴日本的志向并未被挫折和岁月消磨,终于在65岁高龄,于第六次成功渡海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受诏被封为“传灯大法师”,于东大寺授戒传律,开始了佛教戒律规范的传播,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师。
《成玄英评传(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成玄英是初唐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是重玄学主要的思想代表。重玄学继承了魏晋玄学与佛教中观学等认识成就,并且通过认真严密的理论分析,自觉运用本体论哲学获得的精神成就解释主体自我存在问题,合乎逻辑地将中国哲学推进至心性论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个包含本体论、存在论、方法论、修养论、心性论、意义论的完整哲学体系,实现了相当于先秦老庄学与魏晋玄学的老庄学的第三期发展。不仅为道教教义的成熟做出了划时代的伟大贡献,而且为日后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形上学基础。《成玄英评传(套装上下册)》以对哲学问题与方法论的说明为重心,具体考察了不同时代哲学家对不同哲学问题的认识理解以及成败得失,展示了道教的思想巨人精神创造的历史风貌。
译者根据仓央嘉措诗歌内容的暗示性与象征性,经过慎重考虑,心安理 得地将其诗的总体数量框定为70首,分为地、水、火、风四辑。每辑中的每一首诗都有据可查。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 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仓央嘉措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