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迦凭一己之力,历时六年,走访苏慧廉生活过的地方,找遍英美各大图书馆,利用口述和各种现存的档案文献资料,完整地书写了作为传教士、学者的苏慧廉精彩纷呈起伏跌宕的一生,还原了近代基督教在华的曲折传布、接受、互动生长的过程,也以苏慧廉一家这个个体的经历牵引出当时的一些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折射出动荡时代教会、士绅、民间等不同权力的颉颃,社会思想的裂变,以及纷繁复杂的中西关系谜局。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这个世界上,仅停留了短短二十四年。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至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纯朴、安宁,饱尝了俗世情爱的悲欢离合。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仓央嘉措》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仓央嘉措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并以其行事为中心,向读者展示了当时西藏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以及哺育诗人成长的西藏民间文化广阔图景。
李叔同——弘一法师,在他同时代人的眼里,这是似乎无法统一的两世人生。由风流倜傥的浊世公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大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转折过程?这样一个生命像一颗流星,果断、决绝、炫目、温暖,他留给后世的是一系列永远无法明了的谜团……通过阅读蒋心海编著的《半世文人半世僧:李叔同》,读者将对其身世有个更加清晰地了解。《半世文人半世僧:李叔同》就李叔同生平和文化成就中的研究热点、难点和疑点,在依据可靠的资料进行合理辨析的基础上,对李叔同的一生进行了全面而又精练的勾勒,展示了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弘扬佛法,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慧灯无尽照海东——鉴真大和上评传》作者李尚全凭借其深厚的佛学和史学造诣,从扬州和奈良的佛教文化传统,熏陶鉴真佛教信仰的长安、洛阳两京佛教精英,鉴真在扬州的佛教事业和在日本的传戒弘法活动四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鉴真带有传奇性的佛教人生。作者“以史带论,论从史出”的写法,使本书成为鉴真研究的一部力作。
这是一部翻译著作,主要介绍了藏传佛教密宗高僧热 多杰札巴(1016-1196年)富有传奇的一生。热 多杰札巴生于西藏拉堆南麓尼南朗,自幼聪明好学,过目不忘,少年得志。长大成人后,为了寻找吉祥大威德法,三进尼泊尔,二赴印度。学成回西藏后,四处云游,讲学布道,译经收徒,功绩卓著。他用所得到的供物修缮寺院,发展教育,制造船只,架设桥梁,布施济困,保护环境。并以自己的品德才学,调解纠纷,感化盗匪,惩戒坏人。热 多杰札巴为印度、尼泊尔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架起了一桥梁。热 多杰札巴与米拉日巴大师齐名,与济公活佛不相上下,成为藏族历史上一个显赫的藏传佛教传奇人物。本书情节曲折,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是研究藏传佛教早期必可多得的孤本。
本书是盛噶仁波切的自传,也是他的人生告白。他以真挚的笔触,写下他的成长、生活、事业,甚至爱情,带引我们进入活佛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藉此帮助我们洗刷尘封已久的心灵,体会生活的真正意义。 盛噶仁波切是青海噶扎西寺的转世活佛。由于直到16岁才被认证为“转世灵童”,因此他比一般活佛对俗世人心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认识到,弘扬佛法的理念必须深入社会,真正去融入俗世生活。不穿僧服,而穿T恤、牛仔裤和球鞋,加入唱片公司发片,颠覆传统的新时代传教方式为盛噶仁波切惹来了巨大争议,也赢得了“时尚活佛”的美名。
八思巴是藏族杰出的历史人物,是藏传佛教的一派宗师。他成功地使元朝皇室接受了藏传佛教,成为元朝帝师。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使西藏地方和广大藏区归附元朝中央,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他创制了蒙古新字——八思巴文,丰富了祖国的文化遗产,并为藏、蒙、汉之间的文化、艺术、科技交流做出了贡献。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生平及多方面的成就。
传说中的观世音:大发慈悲心,功行海洋深,驾慈航渡迷津,感化有缘人。所谓十四种无畏,三十二化身,千手及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莲座涌慈云,随处现金身,杨枝水、洒凡尘,甘露润群生;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永离八难、一切灾殃,苦厄化为尘。 纵观古今,有的神话小说,是小说而不是神话;还有的神话小说,是神话而不是小说。而濯街先生的这一部作品,既是神话又是小说,是一部如假包换的神话小说。 在这一部小说里,濯街先生将观世音的神性与人性较好地叠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风韵独至的艺术形象。作品在人性的基调上,浓墨重彩点染出观世音的神性,具有鲜明的神话小说的特征。 这部神话小说反传说小说“大团圆”的结尾方式,偏要让期望甚殷的读者看到“号自在,菩
本书以鸟瞰式的笔调,介绍被誉为 伊斯兰权WEI 的安萨里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学术活动及改革思想。除了正面论述这位 DI一个千年维新家 的主要思想和贡献,兼及对一些不实之词、学术误区乃至思想偏见的正本清源,从而还这位思想家、还学术文化应有的公道与客观。本书文风清新,简洁明快,对我国读者了解伊斯兰文化中一些重要概念、安萨里时代的思想和文化特点、安萨里的时代角色等,因而消除误解,构建和谐,不无现实意义。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禅悟的实证:禅宗思想的科学发凡》从古今、中外、文理三个维度,围绕禅悟揭示真性这个出发点,依据 科学及其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有关当代物理科学、心脑科学、数理科学、混沌科学等的 成就,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禅宗的元逻辑哲学思想、表现形式以及现代意义。在具体内容上,主要是从文理学科交叉的角度,来对深奥的禅悟境界进行系统的阐释,将东方 为深奥的禅宗思想与西方 为深奥的科学思想建立其联系,并加以相互阐发。同时,也是用现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出了启悟禅悟之境的途径,给出一种科学禅修途径的思想基础,为禅法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本书内容涉及哲学、 、科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典型反映文理交叉研究的著作。
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作序推荐! 这是一个想象力之外的女人,全世界做公益演讲1000余场,宣扬“圆满生命”、“关爱他人”、“正视死亡”,两次濒临死亡,四次大手术,重病六年,许多夜晚咳到凌晨,却安之若素,“健康过生病的每一天”。她受过巨大伤害,却替伤害她的人偿还债务。她的夫妻感情曾发生变故,却对丈夫充满感谢,并对丈夫的成就由衷赞叹。她经历众多的人生打击,每一天仍然欢喜无限,快乐得不得了。 她就是赵翠慧,翠竹慧心,欢喜无所不在。
李叔同,一个文化贵族,一个精神贵族。在他身上。博雅的知识教养,淡泊的人生态度,纯粹的精神追求,严谨的生活仪轨,浓烈的社会情怀,独立的精神取向,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对个体价值和精神自由的尊重,也体现出传统知识精英注重道德修养、注重社会责任的文化性格。李叔同的一生。展示了一个精神贵族对理想与信念执著的守望,也从一个角度诠释了人生根本的价值和意义,实则成为那个时代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永久地定格在后人的记忆中。 大师已去,留下的只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他以生命谱写的中国传统贵族精神的挽歌,已经成为旷世绝唱。然而,时间长河的流逝,非但不能拉开今人与大师的距离,反而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存在。弘一大师的前世今生,演绎了一个真正的贵族故事。
本书是十九世纪西藏不分教派运动领袖──蒋扬钦哲旺波大师中文版完整传记的首度面世!伟大的智者──了知一切的蒋扬钦哲旺波大师,其多闻博学与高深智慧是不可思议的。他对于西藏八大传承的一切教法无所不知,也曾到卫藏、西康等地游学参访十三年,依止了一百五十位上师,并将其所听闻的教法集结成七百大册,深入修学、弘扬讲授,这在西藏可说是*的!这本传记能让您探见殊胜上师一生的非凡示现,使信仰者能感受修行道上信心的增长,深刻了知密法智慧的宝藏,是读者深入藏传佛教不可多得的好书。
刘一明(1754-1821年),清代道教宗师。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刘一明潜心修行、著书立说、中兴道教的感人事迹。
作品以白牡丹与吕洞宾的爱情纠葛为主线,以[八仙过海]为中心事件。到三戏白牡丹结束。采取大开大合的结构方式,八仙过海、飞剑斩黄龙、黄鹤楼的故事,穿插在暗访白牡丹、三访风月轩、结婚与发昏、送白牡丹的英灵投胎转世、玉帝怒斩白牡丹等[风流逸事]中去交待。细腻地描绘了吕洞宾与白牡丹之间的[千年情结],以妙语连珠的文笔,详尽地交待了吕洞宾多次投胎,多次犯[男女作风错误]的实事。时而让人读之喷饭,时而让你心头一亮、耳目一新。
证严上人说:“汇聚人人心中的光明,未来的地球必然非常亮丽。”这是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个光明的时代。 二十世纪的人类苦痛大过前此的十九个世纪,慈济在二十世纪中叶出现,是证严上人以一个宗教家的悲智,在面对世界灾难、沉沦、失落时的回应与扭转,他启动了全球慈济人的心灵力量与行动力量,为世界带来抚慰、提升与希望。 近来,证严上人更确立出“立体琉璃同心圆”的新架构,以“圆”的精神理念与组织形式,在时空中跨步,延续过去数十年的全球关怀、在地行动,与世界脉动紧密相连。 不论环境或心灵的灾难,证严上人因应而创造的各种大爱体系,为人群默默衬底,运转成扶持的力量,暗域中生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