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是梁先生于1942年时,将自己 自幼修学,以至在某些学问上 无师自通 的经过,叙述出来给年青朋友,未始无益。 全篇文字简短,叙事朴实、精彩,全文从家庭出身写起,讲述了一个 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 受家庭、社会,以及各种思想的影响,通过自学,渐渐领悟学识真谛,步入学识殿堂。同时,本书还加上两篇文章:《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与《自述》。《如何成为今天的我》是梁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给青年学子的讲演,里面详细地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自述》为梁先生1934年所作的长篇讲话,是他当年向众多青年学者讲述自己学术成长的历程。这两篇文章与《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的内容形成互补,从中可以看到梁先生的一生正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极好实例。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事件做铺展,讲述了一代教育大家蔡元培的传奇人生。蔡元培出生于中国东南人文荟萃的绍兴,从小受传统的中式儒家教育,耳濡目染中打下了 经世济民 的深厚底蕴。 辛亥革命成功后的中国政坛变幻莫测,身为革命元老的蔡元培没有迷失在政治洪流中,而是袒露出学人本色,主领中国的教育界,践行 教育救国 的理念,力图从精神上改造中国人,从根本上促成民族的强大。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以来,他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可谓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孔子的故事》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 志于学 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 好德不如好色 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这是一部亲情回忆录。所记述的罗家伦,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曾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是为我国现代教育做出很大贡献并产生极大影响的教育家。罗家伦的女儿以她历史学家的丰富积累和真挚的感情写出的这本父母亲的回忆录,以作者回顾为主线,附带各个时期父亲罗家伦和母亲张维桢以及他们同时代人的回忆文字,生动详实地全面地展示了罗家伦与夫人张维桢不平凡的一生。书中收进珍贵历史照片和墨迹70余幅,不少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叶圣陶(1894 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先驱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本书以叶圣陶一生的经历为主线,侧重展现传主的成长历程和重要功绩。在传主丰富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也曾和今天的孩子们一样,面临过升学(科考)和择校的问题;也曾和今天的青年们一样,有过找工作的焦虑、职场的角力和创业的艰辛。可以说,一百年前发生在传主身上的故事,今天仍在我们周围发生着。
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他与吕思勉、陈寅恪、钱穆并称为杰出的四大史学家。 陈智超所著的这本《陈垣—生平学术教育与交往》主要对陈垣的生平、学术、教育等方面作了有关探讨。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到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开放性、超前性、实践性和全面性。 本书共四章节,内容包括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生平、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历史贡献。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30年来,中国社区教育取得的每一项成果的背后,无不倾注着先行者 的心血和汗水。在社区教育大发展的重要时刻,浙江省杭州市成人教育研 究室的同志们站在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沿,以教育创新为己任,以研究 者敏锐、独特的视角,采访了我国社区教育界十九位杰出代表。这其中有 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社区教育理论的学者,有脚踏实地开展社区教育实 践的基层工作者,也有为社区教育出谋献策的行政领导。了解过去、理解 现在、构筑未来,对十九位杰出人物的深度访谈,不仅充分展现了社区教 育先行者上下求索、执*奉献、率先垂范的开拓创新精神,也通过他们的 心路历程与人生轨迹,让*多的人了解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激发社 区教育工作者*强烈的创业热情,鼓励*多的有志者参与到社区教育这个 伟大的事业中来。
《广东历代著名教育家评传》是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库”中的一种。何国华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广东历代著名教育家评传》在充分占有史料并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广东历代教育家的生平、教育思想、在广东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力求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了解与研究广东的教育事业有一定作用。
《朱九思评传》全面记叙了朱九思办华中工学院的业绩,描写了他调整和改造专业,在工科院校中率先开办文科和理科,进而提出把华中工学院办成以理工为基础的综合大学的理想与实践;对其教育思想和领导风范,亦有详细的叙述和评论;对其失误亦不讳言,并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生涯中,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被*同志誉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本书记述了陈嘉庚短暂的几十年中成就的实业、教育、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伟业,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善良、正直、果敢、敏锐、择善固执、无畏、魄力等。
本书从生活史角度跟踪研究了北京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明新,从成长史、教学思想、师德、影响力四个方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特级教师形象,总结了他对“实”与“活”语文教育思想的不懈探索与深刻解读,展示了他“莫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教育追求,表现了他尊重学生、胸怀他人、虚怀若谷的大爱情怀和善于学习、启发反思的教育品质。
《机遇·反思我走过的路》是一部作者通过自我反思、抓住机遇、走出温州,实现个人奋斗、并为国做出贡献的自传式文章。作者在“后记”里,总结出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信念、严格要求、几经奋博、抓住机遇、赢得成就的一些体会献给爹妈、留给子女,以此为念!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书写了一段中国大学的传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实际上的主持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如是说。而教授真正是联大之精魂。本书是联大师生倾情之作,或描摹同事之神气,或状写师长之风采,在在显出联大上下艰苦卓绝之精神。
本书是国内*部全面介绍私立时期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博士的传记性著作。作为一位出生于新加坡的海外华人,林文庆博士全程主掌私立厦大16年,为厦门大学赢得了 南方之强 的美誉,但因种种原因,尤其是鲁迅对他寥寥数语的负面评价,致使林文庆博士,成了中国大学发轫史上一个无辜的牺牲品!为了不使历史有负于先人,本书以大量的中外文献史料为依据,力图拨开团团的历史迷雾,吹去层层的政治浮尘,重新向世人诠释林文庆博士那富于传奇性的悲剧人生,使一个爱国者、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的崇高形象昂然矗立于人们的心中。本书集学术性与资料性于一体,再加上林文庆博士那曲折、传奇般的丰富人生,令读者掩卷之余,也必会感叹:虽然造化有时的确会弄人,但毕竟,历史还是不会欺骗好人的!
这是19封关于学术规范和方法的信,是一位大学教师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针对的问题集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方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4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他足史学家, 曾将国内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 山曾将国外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引进本上:他是教疗家,作为校长让无数幼苗成长为疗苗园西,作为导师培养众多才俊成为各界粘英;他是思想家, 通过历史研究寻求前人智慧,对一系列朽关中国和世界前途的问题进行深沉思考,从而参与历史的创造 他、就是章开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