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 于漪传》讲述了于漪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的一生经历。全书以时间线叙述了于漪从经历战乱、流离却仍心系家国的少年长成社会主义基础教育教师典范的故事。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 人之完成 ,使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合格公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叩问语文之 门 的道路上,于漪始终坚持教文育人的教学理念,如若一位君子,不仅以其充盈的生命力向学生传道解惑,也用她至真至诚之心关爱他人,心系国家的发展。从一线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于漪将她的教育理念融入毕生事业中,躬耕基础教育事业七十余载,对于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的悉心浇灌。
谭延闿(1880 1930) 字祖庵,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晚清进士、翰林,辛亥革命元勋,民国后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追随孙中山先生开展北伐大业,是孙中山先生主要助手和继承者之一,任大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建国军北伐总司令等,南京国民政府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 谭延闿也是近百余年来书法成就较高者。 本书以 长编 形式编撰年谱,涉及时间和史实更细,史料征引空间也更大,具有资料性和学术性互补互佐的鲜明特色。 全书以细致的时序线索征引相关资料,铺叙生平史事。 全书以《谭延闿日记》为核心史料,并以同时代人相关文献及报刊、档案史料为补充,通过详尽记述、谨严考辨,较为准确、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了谭延闿一生的生活道路、政治倾向、思想演变历程。
陈嘉庚,被*主席称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的伟大人物,在一百年前的民族危难之际,作为华侨领袖,抱着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的信念,创办了集美学村,以及闻名海内外的厦门大学。他一生 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 ,他跨越了四个时代的历史人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论怎样的艰难曲折,怎样的云遮雾罩,怎样的诡谲多变,他在每一个历史的关节点的正确选择与行动,都值得受到后人深深的敬仰。
张载是宋代杰出的大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既是张载孜孜以求的人生鹄的,也是其生命历程的概括和归宿。 本书拂去历史的尘埃,以生动的笔法还原、诠释这位文化巨人的人生本真和生命轨迹,字里行间蓬勃着一代先贤光照千秋的家国情怀和仰之弥高的道德追求。
让-保罗·萨特以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激励和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法国乃至全世界千千万万的青年人。存在主义是20世纪代表性的哲学思潮,认为人是其存在先于本质的一种生物,人的一切不是预先规范好的,而是在日常行动中才形成的。强调每一个人都可以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造就。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也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本书由国内研究法国哲学的学者关群德等翻译,北京大学杜小真教授作序介绍。本书翻译文字考究,简练中肯,为存在主义在中国的,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存在主义提供了可靠的阅读文本。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编选的张寿镛校长与光华大学史料选辑,主要包括张寿镛生平述要、与光华大学关系之编年纪事,张寿镛主持光华大学期间的各种活动记录、讲话、书信、公文往来,以及光华大学日常办学的各种文献档案等。其中绝大部分文献为首次整理,并公开刊布。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民国人物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史研究,乃至上海史、民国史研究都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唐文治(1865 1954),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国学大师,曾主掌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14年、无锡中学10年、无锡国专30年,一生事迹丰富,所秉持的中华文化与教育思想博大精深。 本书主要从 唐文治与国学 的角度展示其生平事迹、文化精神、教育思想。前两章以6万字篇幅简要介绍唐文治生平事略。后三章以20万字篇幅,分别对唐文治的 国文教育思想与实践 、 国学思想与办学实践 、 唐调吟诵 文化遗产作专章记述,并且紧贴中国近代社会剧变背景作研究,以表达对唐文治国学教育实践和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入认识。本书中关于唐文治坚守汉字文言教育之意义、唐文治国学教育思想的生命力、唐文治经学著作《〈四书〉大义》对儒家思想发展的贡献、儒家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等内容,反映了我国唐文治研究的新成果。
《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功盖珞嘉“一代完人”: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在编写的过程中是武大图书馆退休职工邬纪明老师编辑整理的《武大老教师著述及相关资料篇名索引》为《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功盖珞嘉“一代完人”: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所需资料的查找提供了许多重要线索。安徽大学历史系的周乾教授为《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功盖珞嘉“一代完人”: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的写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并提供了不少重要史料。而在作者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的情况下,武汉大学的刘财新、容天伟、孙雨楼等校友或在校同学,分别帮助我们在中山大学图书馆校史资料室、北京大学档案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特藏部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此外,赵基明、林纯洁、向珂、俞柏雅、刘发志、刘鎏、方芳、刘文祥、黄一秦等武汉大学在校师生或校友,以及张在军
葛剑雄修订了此前曾经面世的《谭其骧前传》《谭其骧后传》中若干错讹,根据近年出版的《顾颉刚日记》《夏鼐日记》等新资料增补,收集参考谭其骧日记、书信、文稿、照片和大量资料,由谭其骧弟弟亲自审阅部分初稿。葛剑雄遵照恩师谭其骧嘱托,“求是师求真”,客观记录事实,公正发表议论,为传记能尽可能真实作努力。本书经十五年补充完善修订,客观记录事实,真实还原一代学人形象。
本书内容包括:《周易》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对《周易》重要性的认识,充分理解学习《周易》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使读者进一步明确《周易》是什么,学习《周易》学什么,明确目的,端正方向,以达到提高境界,陶冶品性,指导实践的目的。
本书是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初中语文老师宁齐堃老师的多名学生以及陈春花教授设立的 宁齐堃奖 基金的多位获奖人,对宁齐堃老师教育精神的回顾和思考。在越来越浮躁的世界,作为学生的 引路人 老师,以可贵的奉献品格去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光与热,他们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还传递生活的智慧、处事的智慧,读之令人动容,他们的无私和爱心让我们看到了 教师 这个职业的伟大,能让大家重新唤起对教育的意义的思考。 附: 宁齐堃生平简介 宁齐堃,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教师,特级教师,于1957 1958 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当时为 哈尔滨速成师专 )中文系读书,曾于1980 年荣获 全国优秀班主任 称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于1977年至1980 年在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