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令人仰慕的作曲家都曾被卷入动荡的历史大潮中。莫扎特、贝多芬、威尔第、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 只要聆听他们的音乐,几百年的历史浮沉就会再现眼前:我们似乎可以闻到法国大革命的气息,看到一个统治时期的辉煌与衰落,甚至感受到旧时独裁政权的冰冷。一个又一个音符划过耳畔,我们仿佛又经历了他们当年所经历的,连他们的时代也变得熟悉起来。音乐里蕴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能量。当然,我们可以单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这些作品,但我们无法否认:音乐家们也在乐谱中讲述着自己的信念,勾勒着周遭的社会百态,描绘着心中的理想世界。
《滚吧,生活》为摇滚界大腕基思·理查兹的目前自传。通过《滚吧,生活》,基思·理查兹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的童年、创作、恋情等,重现他由无名小卒到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生。 基思·理查兹自小受外祖父加斯耳濡目染爱上音乐;在母亲影响下听摇滚乐;在斯图牵头下创立滚石乐队;为做音乐、为生存而偷酒瓶;遇上心爱的女子;像偷窥狂那样为写歌找灵感;一连九天不睡觉录歌;在美国巡演,和警察过招;逃离英国;成家;结识圈内各色人士;遭遇亲朋故去;遭到队友米克的背叛…… 《滚吧,生活》记下了基思·理查兹的名言:这就是我的摇滚人生。信不信由你,我没有忘记这之中的一丝一毫。谢谢夸奖。
本书是一部我国著名作曲家刘炽先生的个人传记。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了刘炽先生一家在北京、沈阳、盘锦等地的工作与生活,通过点滴细节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家形象,披露了《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 》等经典旋律的创作历程,展现了刘炽先生乐观幽默、正直豁达、尊贤爱才的性格特点及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执著与探索。 全书以刘炽小女儿的视角讲述了 我的父亲刘炽 的生活往事及艺术人生。在作者笔下,刘炽先生既是一个普通人,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喜怒哀乐;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用卓越的音乐才华谱写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对子女言传身教;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与其他艺术家们一道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殚精竭虑。文笔细腻真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宏观处见时代背景,微观处见细节亮点,是一部
生活离不开音乐,正如享受音乐的我们离不开创造音乐的人们——那些一生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的大师们。 本书精选了世界上近50位的音乐大师,通过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和创作。
《我和爹爹赵丹》一书都是按照我的回忆经过反复核实写成,先后写作、修改的时间长达3年。初稿经过许多前辈叔叔阿姨看过,并感谢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加以补充、订正。本书只叙述事实,并非臧否人物。即使对我的爹爹,也是如实描画,决非隐恶扬善、一味赞扬。人格、艺格是客观存在,不会因谁之褒奖而捧上天,也不会因谁之贬责而踩入地。文责自负,绝不连带他人。
《我的音乐札记》是为孩子写得古典音乐简史,对于孩子的心灵成长,它比音乐考级重要。《我的音乐札记》从音乐家出发,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帕莱斯特里那,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巴赫、亨德尔,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莫扎特、贝多芬,一直延续到浪漫主义的尾声,到20世纪50年代新大陆的美国音乐。最后,附录一则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讲的是关于古典音乐和摇滚音乐发展青春期的相互关照和对应,除古典音乐之外,增加一点摇滚音乐的内容。
音乐家罗斯特罗斯特罗波维奇说,有一种哲学指出:为了感受上帝的存在,首先你必须去信仰他;就好比为了感觉炉火的热度你首先必须靠近它一样,音乐也是这样,为了感受音乐的温暖,首先你必须敞开你的胸怀去接纳它。 音乐不会主动地来浸润你的身心,为了感受音乐的热和美,你必须用心灵来聆听。要想在音乐里享受乐趣,你就必须了解它,不仅要有情感,也要有知识。 用《古典音乐笔记》这把钥匙去打开音乐的殿堂吧! 本书所选取的每一位音乐家,都可以看成是组成古典音乐的一个音符,他们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更不可被重复;甚至被不同的人来指挥、演奏时,他们也总是不可穷尽的,换言之,也许我们永远都只能得到一个限度的古典音乐大师,而这一切就在于他们是经过无数时代无数人的检验,才终于登陆古典的不朽行列之中的
朗朗,1982年出生于沈阳。刚出生时,父亲就在沈阳空军大院为他安置了一个温暖的家。这里有一条走廊,但凡是生活在这里的孩子,都与音乐、钢琴有着不解之缘。这些孩子每天比着练琴,在这种比试中,竟然比出了一个天才,一个震惊世界的钢琴王子。 当4岁的朗朗腰插双“枪”来到了钢琴教授朱雅芬家里时,当他在宁山路小学因为学钢琴而提前离开学校时,当7岁的他与父亲背井离乡到北京艰辛求学时,谁会想到,一个的钢琴王子就这样一步步踏上了钢琴圣坛?
本书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继《音乐笔记》之后的一本全新的关于其音乐心得的专题散文随笔集。在书中,作者对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音乐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发表了精到的心得和见解。读者可感受到音乐的和神奇。 全书共分“马勒扎我们脸上有点疼”、“冬天和春天里的拉赫马尼诺夫 ”、“到纽约去看鲍勃·迪伦”三辑以及附录“在时间中流淌的音乐——在北大的演讲”。四部分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对音乐的领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题随笔集。
中国钢琴写作人以其罕见的真实性、预见性与文学性诉说了朗朗成为国际钢琴的历程…… 该书是郎朗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钢琴写作的人,刘元举的百万字钢琴作品已经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在这部作品中,他以饱蘸激情的文笔,详尽地叙述了郎朗曲折而多少有些离奇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父母为他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这本书为喜爱郎朗的读者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郎朗的机会,从中也可以获得诸多启迪。
你真的喜欢千人一面的重复吗? 凭一首《忐忑》,龚琳娜在网络走红,其歌唱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边是网友调侃她为“神曲”制造者;另一边是音乐圈专业人士对她的高度评价。 她既能在电视上比拼不同类型的音乐,也能在长城脚下演唱高雅的古诗词;她潜心研究中国民乐、戏曲等各种不同发声方法,在欧洲演出十年,只唱中文歌。这些年来,坚持不假唱不参加文艺晚会类演出,与老锣一起创造自己的新艺术音乐。 二十多年前,德国作曲系毕业生老锣,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古琴,从此对中国音乐恋恋不舍。经过多年探索、研究,他决定专心作曲。老锣懂得运用西方的和声结构,丰富中国音乐肌理,并使其不失中国音乐特有的神韵;奏他的音乐,让乐手兴奋,令作曲家汗颜,令观众赞叹不已。 这对夫妇怎么理解所谓的“神曲”?他们追求的理想音乐是
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更迭悄无声息,让人不以为意。然而,翻开人类历史的漫漫长卷,我们总能听到许多年前传来的声声巨响,那些重要人物的出现和他们的作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些人物传奇的一生令我们感动和震撼!当我们为人类所创造的辉煌文明骄傲时,我们怎能忘记那些曾经为此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名人。魏广振、云飞扬主编的《莫扎特舒伯特》能让今天的读者感受到名人们所处的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到名人们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进行的史诗般的创造历程,感受到心灵的启迪、激励和荡涤,更能让我们多一份深深的思考。 谨以《莫扎特舒伯特》向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名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向阅读此书的所有读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音乐家插图百科》讲述的是众多古典音乐家的悲喜人生,从鲜为人知的中世界音乐家,经过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到新艺术运动的急先锋、20世纪的前卫派。他们精彩的一生,以及的作品,在书中得到了有力地体现。
巴赫,音乐之王,有史以来的作曲家,最的揭示人生奥秘的“音乐哲学家”。 他的音乐富于哲理性,具有沉思冥想的性质和内在的思想情感。 他的音乐有其鲜明的个性,达到了深切动人的境地; 他的音乐常在充满压抑的气氛中,呈现出一种坚持不懈的倔强; 他的音乐贯穿着一种充沛的生命力,具有江河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的音乐不陷于呆板、凝滞,始终保持着生命的脉搏跳动和呼吸起伏; 他的音乐创作标示着德意志民族音乐的开端。 他对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着深刻而公认的直接影响。 音乐能做到的,巴赫都做到了。
我们往往因为繁忙与喧嚣,如梦如幻、浑浑噩噩地虚度了许多年华,对身边的物是人非,或人是物非,却全然不觉。今天的音乐生活琳琅满目,无比丰盛,但似乎越来越与当下的生存状态缺少必要的联系。音乐的商业化速度与浮躁的世人对音乐的轻视程度成正比例发展,这一切都来得太快。在音乐的形态触目皆是而音乐的本质渐被遗忘的“非典型”音乐状态下,我们该怎样享受音乐?如何聆听音乐?
本书作者是李云迪及其家人首次认可的传记撰写人,掌握了许多过去从未披露的材料和图片,从音乐和励志的角度阐述了一个成功者的成长环境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这里没有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行为,只有必要的严厉和行为管理方式。相信许多家长和孩子能从其中获得启示。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打破首奖连续空缺两届的局面,成为开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和获此殊荣的位中国钢琴家。此后,他留学德国继续深造,并成为位签约DG唱片公司的中国钢琴家,迄今已录制发行七张CD和一张DVD。 2001年,李云迪便开始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成为世界各大音乐厅、音乐节争相邀请的宠儿。与他合作过的交响乐团包括:柏林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等国际一流乐团;与他合作过的指挥有小泽征尔、列文、普莱特涅
叶永烈所著《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介绍 了动荡年代他尽其所能报效国家、恐慌时期他辗转流 离远走他国、思乡望乡故土难舍终未归根、慌乱恐惧 阴影难释客死异乡、翻开书页,了解这位天才音乐家 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