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由李宗芹所著,《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为艺术类、心理类图书,共5万字,20幅图片,7张应用表格,本书分为四章,后附结语、延伸阅读和图片表格索引等内容。本书娓娓道来地介绍了创造性舞蹈的起源、理论依据和实践中的引导经验,文中更是穿插了很多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富有感染力。作者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精致的文章给人“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体验。
作为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的教材,《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也适用于在舞蹈史论专业的本科生中开设。对于一些开设在综合大学、师范院校、综合性艺术院校的舞蹈本科专业,《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也是非常适用的。《中外舞蹈思想概论》由分四编,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乐舞思想、中国当代舞蹈思想、外国舞蹈美学思想、外国舞蹈艺术思想。
本书稿共分为十二个单元共六十二个专题,通过引述舞蹈创作和理论名家很前沿的学术研究精髓,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现代舞、当代舞的发展,中国舞蹈创作现状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观点鲜明的思考,是一部的研究笔记。
本套《中国舞蹈通史》以中国历史年代及其政权的改朝换代为历史脉络,共分10卷。本史的撰写基本沿用了《中国舞蹈史》(5卷本,1984)的写作体例,这种沿用是刻意追求的——以保持其对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研究方面原创成果的面貌,这样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一代舞蹈史学家在中国舞蹈历史研究的高度与贡献,能够准确地判断后辈学者在中国舞蹈史料挖掘、应用以及学术观点方面或继承,或借鉴,或创新的程度。本书是“隋唐五代卷”由王克芬撰著。
编舞技术课程是对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进行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教材以编舞理论为基础,对编舞中一些重点及原则问题进行系统讲述,共分为以下四大部分:绪论:教学计划大纲与要求;单元:动作的认识与创造(舞句的构成);第二单元:动作的发展与变化(舞段的构成)第三单元:形式结构小品。书稿中配有大量的动作解说插图。
中国舞蹈文化历史悠久,许多宝贵的舞蹈资料散落已存在历代文献中,为了研究传承我国古代的舞蹈文化,北京舞蹈学院彭松教授和冯碧华教授,梳理了大量古代文献史料,辑录整理了本书,并将其破译为拉班舞谱介绍出来,利于现代舞蹈工作者和国际舞蹈届对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了解和利用。本书是一部宝贵的舞蹈史料,对于研究中国舞蹈历史具有极其宝贵的价,特别是运用现代舞谱来记录整理,对于中国古代舞蹈的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艺术价。
本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学科教改和建设的重点项目。该书是当代舞蹈艺术实践中业已证明的新成果的总结。为了体现出这部的创新意图,编著者亲历了敦煌舞从编创、表演到教学的全过程,力图使这本不仅充分体现了对表演实践的总结提炼和适于课堂教学训练的有机结合。整部布局合理,要领简洁。有意识地突出重点,抓住敦煌舞的站姿、行姿、跃姿和旋转以及舞绸展开训练,强化风格表演性特征,避免刻板和重复、机械式的训练,使学舞者在训练中体悟身心合一、内在控制与动作技巧自然协调的感觉,形成表演能力。 敦煌舞是一种新的古典舞蹈,它既是古代传统艺术
《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为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的业余爱好者、专业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标准舞和拉丁舞”的考级技术辅导,以及把国标舞、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法介绍给读者。《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通过文字与图片示范的形式,以简练、明了、专业循序渐进,并由浅入深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国标舞、体育舞蹈艺术考级的辅导。《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也是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类别在我国的技术教课书,既符合国家文化部《社会艺术考级》的教材要求,也能作为我国院校的标准舞、拉丁舞专业的课堂教材。
编舞技术课程是对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进行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本以编舞理论为基础,对编舞中一些重点及原则问题进行系统讲述,共分为以下部分:绪论:教学计划大纲与要求;单元:动作的认识与创造(舞句的构成);第二单元:动作的发展与变化(舞段的构成)第三单元:形式结构小品。书稿中配有大量的动作解说插图。
本教材记录了北京舞蹈学院东方舞班现行的韩国“韩英淑流”传统舞蹈基本训练教学内容,共三个风格(节奏)类型的综合性组合。教材分为上编、下遍两大部分。上编为韩国传统舞蹈的理论部分,分为四章,从“历史文化背景”、“;历史分期”、“艺术特征”、“传承方式”几方面进行介绍。下编为韩国传统舞蹈基本训练的技术部分,分为五章,依次为韩国传统舞蹈基本训练之“基本概念”、“基本动作”、“转与跳的动作”、“动作短句”、“组合”五大部分。本教材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中国学生。
"赵铁春,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出版《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美的启蒙》《舞蹈鉴赏》等著作。本选题是一本阐述中国民间舞田野工作方法的工具性书籍。选题由中国民族民间舞采风和田野作业、教材和教学、创作和研究的主要案例及调查逸事,共四个部分构成。"
在这大约20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培养了我。换了一个部门总觉得有些事还没做完,需要对自己这20年的所思所为进行个总结。尽管2003-2014年这十余年我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留校任教期间,经历了北京舞蹈学院50周年校庆、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学改革、北京舞蹈学院教学评估、北京舞蹈学院60周年校庆等一系列活动;也参与撰写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发展规划,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团队申报,以及3本论文集的编辑、十多部以及十余篇学术文章的撰写。但我总认为少了一些什么,现在反思一下,感觉自己一直在做具体的事情,一件件积累下来似乎也取得了些成绩,但对这个学科的总体认识,以及当时为什么那样做,其实是很模糊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此之多的事情,似乎也静不下来思考,只能是完成一件是一件。现在离开了,没有诸多琐事缠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