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这两部作品,人们就会想起歌德的名字来。歌德是德国文学*伟大的作家,他不但能写戏剧、小说,还写了好多优美的抒情诗。这些诗,许多都被著名的作曲家们谱成歌曲,在人们中间广泛传唱。可是对于歌这个并不陌生的名字,亲爱的读者你又能了解多少呢?这本传记,就详细地记叙了这个伟大人物的一生。从他很小的时候起,歌德就对戏剧和诗歌产生了兴趣。
本书为德国名画家约格尔·伊门多夫的油画集。收录了《艾维葛的棕色衬衣》、《劳工世界》、《保罗教堂工程活泼的花朵》等作品。 本书是西方当代绘画大师系列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德国画家约格尔·伊门多夫的绘画作品数十幅。这些作品内容、题材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充分显示了作者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对艺术的探索。 在伊门多夫的绘画作品中,充斥着德国历史与文化的各种形象与符号:柏林墙、德国国徽、博伊子斯……历史、现实、政治、神话和艺术家本人自传有机结合在一起交相辉映,呈现出一个生动复杂又极具特色的图像世界。 本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作的风格,可供广大美术者及爱好者欣赏、供鉴。
毕加索是谁? 毕加索是有史以来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到法国卢浮宫的画家。 毕加索是一个谜,是一座火山,是现代画坛中的一个神话。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和矛盾冲突。当别的孩子还在玩玻璃球时,毕加索已经画出完全可以放到博物馆里展出的画了。 他一生画风多变,不断地创造,又不断地否定。他在画坛上孜孜不倦地探索,从“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黑色时期”直到“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和“抽象主义时期”,他用锐利的眼睛和勤劳的双手,在画坛上辛勤地耕耘着,寻求着艺术的真谛。 他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学生和继承者,但他终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王国。 毕加索无所不察,从自然到社会,从外观深入到内在,从线、面到三维空间。他的深厚的素描功底与敏锐的观察力,使他的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艺术大师。他不仅属于文艺复兴那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且属于整个人类文明史。他所创造的一切是人类艺术长廊中烁烁闪光的珍宝,保持着不朽的魅力。 经过了寂寞的童年时光,小米开朗基罗终于倔强地为自己在吉尔兰岱约的画室里争取了一个学徒的身份,而后又意想不到地进入了鼎鼎有名的艺术保护人罗伦左·德·美迪齐的府邸。在那里,他学习如何雕刻,在懵懵懂懂中探索着真理。 告别了五年充实而又幸福的岁月,米开朗基罗被迫开始了飘来荡去的流浪生涯,在现实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完成了数不清的伟大作品。那尊大卫像早已成为跨越时空的丰碑,永恒地歌颂着人作为万物灵长的美好与高贵;而西斯延教堂的天顶上那幅无与伦比的巨幅画卷,则成为艺术史上令人惊叹不已的奇迹。 直至垂垂暮年,米开朗基罗仍
吴湖帆的画,负海内外硕望,苍浑萧疏,不拘一格而空灵超逸,妙具化工,对之似读前人烟柳斜阳之什,濯涟净植之图,觉峦气葩芬,拂拂从十指间出,为之尘襟俱涤。 湖帆之所以为湖帆,具备三种条件:一,书画的兼擅;二,鉴别的高超;三,收藏的富赡。三者参互错综,交相为用,这也是世罕其匹的,因此徐邦达从赵叔孺、陆抑非从陈迦庵、杨石朗从贺天健,后三人均叩吴氏梅景书屋之门,有如百川滔滔,朝宗溟海了。 这部《吴湖帆传》的问世,和湖帆历来所刊若干种的画集相表里。
随着新《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学生的知识面、交际能力、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课外阅读不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补充,而已成为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学生课外阅读在数量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培养目标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此,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与朗文合作编写了这套“外教社——朗文中学英语分级阅读:百科丛书”。其目的是将《》的教学理念贯彻到课外阅读当中,帮助学生达到《》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丛书的编写以《》为指导,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总体设计上,根据《》分级编写,针对性强;各级册数递进式增加,充分满足各阶段中学生的阅读需求;2、在选材上,突出个性化特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阅读兴趣,选择具有时代感、内容丰富的题材,帮
本书收录了34位西方艺术大师的生平概要、代表作品和大师本人的趣味逸事各一则。从中可大致领略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美术时期的演绎和变化。
在绘画艺术的王国里,把向日葵画得成功的,是伟大的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虽然他只活了38岁,可他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作品。 凡·高的许多画都有明亮的色彩。看他的画,能够体会到凡·高对生活的热爱,他努力把这种热爱传递给看画的人们。可是,这样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绘画的人,却死于精神上的疾病,这是因为,他的生活里,有太多的磨难。 他做过画店的店员,可是,他不喜欢那些对绘画一窍不通的顾客;他做过临时传教士,可是,他的热情又使古板的牧师们不满。他还做过教师……无论做什么,他都充满热情。 他一次又一次地失业,在生活上,他穷困潦倒,但是,在精神上,他却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画画。 这时,他已经28岁。很多人在这个年纪,已经有了著名的绘画作品。 他不灰心,努力地学习,刻苦地创作。他走了许多地
巴伯罗·毕加索(1881-1973)这位在艺术史上始终为人所追随与颂赞的人物,于1881年10月25日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毕加索自幼有着非凡的艺术才能。毕加索又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人们试图划分毕加索的创作阶段。但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他每两三年都要用一些绘画上的创造发明把批评家们难住……研究者们规定了许许多多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抽象主义时期。 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