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于是之夫人李曼宜亲自撰写的回忆录。 于是之是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曾饰演《茶馆》中的王利发,《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关汉卿》中的王和卿、《洋麻将》中的魏勒等,以及电影《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等。 作者在书稿中以个人角度详细记录了1949年与于是之相识相爱,在天安门广场共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在剧院一同演戏,与钱学森、蒋英夫妇的交往,与 话剧皇帝 石挥亲戚关系的梳理等,穿插有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来剧院看戏并对特殊剧目进行指示,以及当年著名的谢晋导演邀请于是之出演《赤壁》中的曹操却意外遭遇计划流产等等 这是一部条理清晰、内容丰厚的书稿,亦可从这段珍贵的记忆中窥见新中国话剧事业在特殊历史时期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
梅葆玖10岁次登台演出,一点也不慌,娃娃调一句一个彩。台下的父亲点头了,吃戏饭,初定。也就是在那年,四十二岁的王幼卿来到了思南路87号梅家大院,从此,梅葆玖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学戏的特殊经历。王幼卿的青衣,朱琴心的花旦,陶玉芝的武功戏,朱传茗的昆曲,梅兰芳对儿子葆玖青少年时期的学戏安排可谓是“独具匠心”,正是缘于此,27岁梅葆玖在父亲去世之后,独挑梅剧团的大梁,成功传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关于吴迎编著的《从梅兰芳到梅葆玖》,梅葆玖说:“《从梅兰芳到梅葆玖》,流水账不报了,讲几件事儿,传点艺,动点真格。”
此书以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史料讲述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传奇一生。书中包含了梅兰芳回顾自己舞台生涯的自述,评论家对于梅兰芳表演艺术和京剧艺术的概括评论,世界戏剧观的比较,关于京剧行当、唱念、表意动作和表演、服饰、舞台道具、象征手法以及乐器的综合指南,许多珍贵的梅兰芳生活和京剧演出的照片,13部梅兰芳大师代表剧目的概要等。
《曲圣魏良辅》由杨瑞庆编著。魏良辅是中国戏曲史中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祖籍江西南昌,后寓居江苏昆山,进行昆山腔的改良,使昆曲成为“百戏之祖”,厥功至伟。《曲圣魏良辅》在历代文人的评介中,寻觅其一生在昆山、太仓、苏州的改腔足迹;并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构写原则,将曲圣魏良辅的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读者,以此铭记昆曲的来之不易。
本书为“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之一种,所选文章均出自程砚秋之手,文字平实晓畅。通过他的自述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他由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个文化名人所经历的种种磨炼,可以了解他如何一步步跨入艺术殿堂,是一本真实生动的传记佳作,具有很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本书试图把吴梅这位戏曲大师介绍给读者,让人们了解他一生的思想状况和在戏曲创作、理论研究、教学等各方面的突出贡献,以恢复他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笔者力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评述。
程砚秋为京剧"名旦"之一,自成一派,影响深远。此书叙述其传奇而艺术的一生,对其唱腔、表演、剧目的特色,及其程派艺术的形成发展过程有细致描写和深入分析。文笔细腻生动,另有插图百余幅,有较强的可读性。全书书末附有程砚秋大事年表、程派源流谱系、程砚秋研究资料索引等,对于戏曲研究,尤其是程派艺术研究颇具资料价值。
本书是法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演员、诗人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的传记。阿尔托是法国“残忍戏剧”的创始人,主张把戏剧比作瘟疫,经受它的残忍之后,观众得以超越于它。其戏剧理论和创作深刻
京剧是中国戏曲大家族中成就、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曾经全国,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观众。但它在艺术上的完整性、成熟性也相应地带来了更多的凝固性,受时代的挑战也更严峻。它的丰富、深厚的艺术蕴涵必须尊重,必须继承,但面对当前的现实,更需要重视革新发展。唯有革新发展,才能真正摆脱自己的困境,走向与时代结合的康庄大道。“名旦”之一,“荀派”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先生,在五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令人叹止的辉煌:被认可的“荀派”代表剧作有六大喜剧、六大悲剧、六大武戏、六大传统剧目、六大移植剧目、六大跌扑戏,达三十六部之多;塑造了一系列熠熠生辉的艺术形象:红娘、杜十娘、霍小玉、唐琬……桃李满天下,培养了童芷苓、赵燕侠、刘长瑜、孙毓敏等数十位京剧艺术家,并以“十个花旦九个荀”的巨大感召力,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戏曲艺术,是我国整个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京剧是中国戏曲大家族中成就高、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曾经风靡全国,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观众。但它在艺术上的完整性、成熟性也相应地带来了更多的凝固性,受时代的挑战也更严峻。它的丰富、深厚的艺术蕴涵必须尊重,必须继承,但面对当前的现实,更需要重视革新发展。唯有革新发展,才能真正摆脱自己的困境,走向与时代结合的康庄大道。跻身老生三大贤和前四大须生,位列后四大须生之首的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先生,从八岁开始得到名师指教,五十八年的艺术生涯中,曾与各个行当的一流演员一百多人合作,其中包括梅、尚、程、荀、杨小楼、余叔岩、周信芳、金少山等艺术大师
本书是苏州冷面滑稽、苏式滑稽奠基人——张幻尔先生100周年纪念文集。张幻尔先生对滑稽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经历了从文明戏到滑稽戏的转化过程。他的表演注意冷热相济,冷中有热,并且遵循生活的真实,从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出发,正确掌握和运用滑稽戏传统表现手法塑造了各个时代、各类不同的艺术形象。通过对一代大师张幻尔先生表演影像资料的搜寻和专业人士对他传闻轶事的回忆来缅怀大师的艺术风采、创作精神以及对滑稽戏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本书旨在通过纪念大师来传承经典,认真挖掘张幻尔表演艺术的精髓,希望他的精神时时在“苏滑”传承,苏滑新人再创 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