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纽约客》资深剧评人约翰 拉尔为二十世纪美国杰出戏剧家田纳西 威廉斯所著传记,立体呈现了这位戏剧大师台前幕后的人生故事。威廉斯震撼人心的剧作重塑了美国戏剧,甚至这个国家的自我意识。这本独到、深刻的研究传记以富有洞察力的细腻笔触刻画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威廉斯形象 为受压抑、遭唾弃、焦虑不安之人发声的伟大剧作家。在此过程中,作者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引述与阐释、同情与批评之间的分寸。 这本书生动描绘了威廉斯的爱与恨、激情与哀愁,还深入剖析了他的《欲望号街车》《玻璃动物园》《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等剧,挖掘了将这些戏剧搬上舞台与银幕的艰难过程。本书还收入七十余幅珍贵照片,生动展现了二十世纪美国精彩纷呈的戏剧世界。
本书是郭德纲京剧亲师赵麟童先生的纪念画册。赵麟童先生8岁学艺,9岁登台,演绎了萧何、韩信、宋士杰、张良、济公、包拯等经典舞台形象,并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养分,让麒派乃至京剧艺术不断发展、壮大,适应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书中收录了赵麟童先生的代表剧作、舞台老照片、多篇亲著文章以及人生轨迹,并由郭德纲等多位亲友撰写了序言、回忆录等。
本书为 菊坛名家系列 一种,是评弹名家朱雪琴的个人传记。朱雪琴是《珍珠塔》脉系中*能够突破 沈 薛 声腔的樊篱而屹立高峰之人。本书收集了不少不见于他处的珍贵资料,如朱雪琴童年、青年时期的照片、剧照等,以审慎的态度还原了这位艺术家的从艺历程,解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感知时代变迁、观察评弹发展的历史窗口。
田汉(1898.3.12-1968.12.10),字寿昌,湖南长沙人。其生命历程经历了20世纪中国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可分为求索(1912-1922)、创造(1923-1962)、殉道(1963-1968)三个阶段。辛亥革命的学生军、新文化运动的艺术实践者、左翼文艺运动的领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宣传家、世界和平事业的讴歌者、新中国戏曲改革的领导者等不同身份的转换,无不深深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记,及至1968年他在 文革 中遭受重大迫害而殉职。客观地说,田汉的生命历程,蕴含着研究20世纪中国历史所需的重要价值。 田汉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一个农民家庭,五岁始接触民间戏曲并产生兴趣,九岁丧父,家境贫寒,因天资聪慧,得到舅父易象的资助,十三岁考入长沙修业中学,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十四岁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发表戏曲处女作京剧剧本《新教子》,十八岁于长沙师范
在戏剧领域,除了莎士比亚,没有别的名字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更被经常传颂。 美国表演 方法派 创始人 李 斯特拉斯堡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世界上影响巨大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创立者。他与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有密切交往,大量上演了他们以及莎士比亚、莫里哀、歌德、席勒、易卜生、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并在俄罗斯和世界各地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1898年,他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共同创建莫斯科艺术剧院,此剧院作为俄罗斯戏剧的标志一直活跃至今。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生致力于探索表演艺术的规律和培养演员的方法,本书是斯氏表演体系的开山之作,其体系的所有重要原则和方法是如何形成的在书中都有叙述。同时,书中也生动描写了同时代的
本书稿由山西省戏剧研究所立项组织编写,作者采用评传方法,从张彩平1962年出生写起,截止到2020年底。 本书重点介绍张彩平学生期间和做演员后的成长经历及其舞台创作成果;介绍张彩平带团以后的工作成就及其艺术传承情况。
梅兰芳存世文献计600多万字。《舞台生活四十年》是其核心等著作,系梅兰芳先生人生自述,是走近大师,了解其艺术人生便捷、可信的途径。此前出版该书的几个版本都依据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公开发表版本整理,此次由梅兰芳纪念馆首次依据原稿进行整理,是长期学术研究积累,新的材料订正基础上的一次正本清源、回到大师初衷的原创出版。书中添加了大量的梅兰芳生前舞台表演、艺术创作及报道图片,也将添加部分手绘还原历史情境的插图,力图更全面、更丰赡、更真实、更美好地展现、重现艺术大师流光溢彩,绝代风华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