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坤山是一位我们从不曾见的奇人,他的故事在台湾家喻户晓。 16岁时,因工伤事故,谢坤山失去了一条腿、两只手,后来又失去了一只眼睛。但就是这样一个最不幸的人,却勇敢地挑战生命的极限,不仅生活自理,面且成了一名画家,还有一个漂亮聪慧的妻子和一双机灵可爱的女儿。巨大的不幸和磨难,并没能改变他的善良、幽默和灿烂的笑容。妻子做好了陪他吃一辈子苦的准备,却不曾想这个只有一条腿的男人,能让她这么美满,从物质到精神……
本书包括:望远镜、我不需要太快的速度、谎言、异乡人、粗俗之美、口味等评论文。
“世界戏剧”以及“世界戏剧家”的概念可以有几种理解。冠以“世界”二字,可以指这些剧目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舞台上演。我们可以把“*的戏剧”理解成在其创作时代之后还多次上演,经久不衷,并成为经典的世界遗产的戏剧。那么,*的剧作家,就是指创作了这样的戏剧的人。 当然,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理解。戏剧是文学的一种。它的存在及其价值,需要在剧院——也就是在舞台上和观众席前被检验和证实的。这种双重性赋予戏剧的重要特点——动作。动作作为戏剧人物的自由决定,是其在特定情景下,对特定问题的有目的、行动上的反应。由此,我们可以把“世界戏剧家”看成这样一种人,他们创造了某种方式和方法,对戏剧这一体裁——在捷克语中我们称其为话剧——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书致力于用这种观点来理解戏剧家的世界性,而不是以其剧本
余绍宋(1882-1940)现代书画家、鉴赏家,号越园,别署寒柯,浙江龙游人。1934—1936年主编杭州《东南日报》副刊《金石书画》半月刊,共七十二期。晚年筑室杭州。书画七代家传,善写木石松竹,间作山水。喜用焦墨,笔法谨严中寓有潇洒之致,识者谓其“纷而不乱”,气韵盎然。书宗章草,生平自称字,竹次之。能诗,精鉴赏,富收藏。传世作品有《层峦叠嶂图》轴,图录于《当代名人画海》。《为苏厂仁写竹图》轴,图录于《1947年中国美术年鉴》。著有《书画书录解题》、《画法要录》、《寒柯堂集》。本书介绍了他的一生。
中国历史悠久,“国粹”众多。多少愚昧、丑陋、黑暗的恶习,崭人不仅安然对之,熟视无睹,甚至以欣赏、把玩态度,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裹脚、长辫,赌博、鸦片、嫖妓、男风……夹杂着人们无数血泪的世风,千百年之间就那样大行其道。奇怪吗?其实从本书中,您所看到的,还不过是“煌煌陋俗大观”中冰山之一角耳。
于是之,1927年生于天津,北京市人。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第七届全国人在代表。 曾长期致力于丰富和发展由焦菊隐生前所倡导建立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理论,系我国当代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其表演风格本色自然、含蓄深沉且富有诗意。在舞台与银幕上所塑造的诸多艺术形象、如程疯子(《龙须沟》)、老马(《骆驼祥子》)、王掌柜(茶馆》)、余永泽(《青春之歌》)、贵福(《秋瑾》)等都被奉为当代经典,在国内外产生过广泛影响。同时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理论探索者,有《于是之论表演艺术》、《演员于是之》等著述行世。此外,其散文创作朴实、隽永,代表作《幼学纪事》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
吕骥 (1909- ),呂驥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理論家及音樂教育家。1909年出生在湖南湘潭。1930年後曾三次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習聲樂、鋼琴、作曲。在這期間又曾在上海、武漢從事左翼文藝(戲劇、音樂)活動。1935年組織“業餘合唱團”及“歌曲研究會”等,積極推動上海的救亡歌詠活動。1937年在華北地區發動組織救亡歌詠活動。同年鼕到延安,1938年參予籌建魯迅藝術學院,並任其音樂繫主任。1939年到晉察冀根據地,籌建華北聯合大學音樂繫。1940年後返回延安,先後任魯藝教務主任兼音樂繫主任、副院長等職。1946年後任東北大學魯迅藝術文學院院長、魯藝文工團、東北音工團團長。1949年後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以及中國音樂家協會一、二、三屆主席和第四屆名譽主席。1985年當選為國際音樂理事會名譽會員。主要作品有歌曲《自由神》、《新編九一
迈克尔·考克斯编著的《猫王和他的摇滚麦克风》讲述了:猫王在1977年摇了后一次屁股。不过几乎每一个人都听过他的大名。而且都想知道关于他的事情……在去世30多年后,他仍然经常出现在报纸和杂志中。带给许多流行歌手灵感。也仍然有一大批死忠歌迷。 《猫王和他的摇滚麦克风》充满了关于这个摇滚乐之王的刺激故事和让人深受打击的秘闻:他有名的摆臀背后的秘密,他如何开个玩笑就引发一场暴动,他为什么要把3000颗弹珠放在一位乐手的更衣问里,他后如何从“王位”上倒下来……你可以读到他和“孟斐斯黑手党”所牵扯进的庥烦事,看看他的一些乡下亲戚,见见他的女朋友们,对他来历不明的经纪人感到惊讶,并为他不幸的母亲掉几滴眼泪。后,借由阅读可能是猫王写下的传奇“失落日记”,你可以昕到摇滚乐之王亲口说出的故事。所以,买
在乔伊斯的小说创作道路上,《肖像》是他的部长篇小说。这部自传体小说情节非常简单,描写了主人公斯蒂芬·迪德勒冲破罩在他身上的“家庭、国家、宗教”的三张大网、走向艺术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从幼稚的童年到较为成熟的青年艺术家的人的形象,表达了一个“飞离”的主题。《肖像》不仅基本包含了他的所有小说创作的主题,而且几乎囊括了他的所有的艺术表现手法。这部小说的重大思想价值和艺术上的开拓创新给乔伊斯带来了文学声誉,从而奠定了乔伊斯在英语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漫话蔡志忠》是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口述自传,向读者讲述了他成长、成功的人生历程: 希望读者,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不要为父母的面子、为社会的坐标准、甚或什么也不为的去做和自己兴趣相违背的事!与其浪费时间,一无所获,倒不如早下决心,为自己的兴趣、理想而努力吧。 一个乡下孩子为热爱的兴趣离开家乡,积极踏上追寻的遥迢路。 一个留级生如何突破学习框限,在心智各方面致力自我成长。 一个漫画工作者成型前后的自我累积及思变历程,与生活历程中得来的些许哲思。 正如本书的笔录者杨豫馨所说:“我觉得蔡志忠是我见过自信心强的人,而很早就发现了自我,这是他今天交出漂亮成绩的*因素。对他来说,发现自我之后的人生,不过就是实践自我、完成自我、甚至超越自我吧。”
尹成君、冯志才、乔伟、马建编著的《高更 列宾》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 《高更 列宾》对高更、列宾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吴登云,江苏省高邮县人,1963年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来到新疆,在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的帕米尔高原工作36年。现任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政协副主席,县人民医院院长。 30多年来,吴登云以满腔热情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投身于解除人民病痛,造福边疆人民的平凡而壮丽的事业Q他爱岗敬业,医德高尚,为抢救危急病人无偿献血30多次,割下自己的皮肤为烧伤儿童植皮;他费尽心血实施“十年树人”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医生;他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艰苦创业,使医院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他清正廉洁,他被各族人民盛赞为“白衣圣人”,他本身就是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 本书以10组配画故事,展现了吴登云崇高的精神风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书包括:序曲、《弥赛亚》的定冠词、全面剖析亨德尔、都柏林寻生机、成功的收获、初的歌词、是里程碑石还是磨盘石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