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写作断断续续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全书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应该说从作者1969年秋天初识启功老师时就开始了。因为以此为起点,启功老师所有教他书法的例字,批改的作业,乃至随意书写的片纸单字,都保存至今,这些在书中有所展示;启功先生每次谆谆教诲,他大都事后做补记,这就为写作此书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和具体的内容;老师送他的书法作品以及为他题写的书名、斋名、展名、信件、题词、序言等等珍贵的手迹,还有文革中作者偷揭的老师书写的大字报残片,尽在其中,贯穿了作者的成长历程。总之,作者是以学生怀念老师的角度真实记录了几十年的习书往事,让世人深入了解并传承启功先生卓特的学识、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 这本书展现了作者与启功老师近乎传奇的交往和习书经历:从文化大革命中下乡劳动因草帽相识到草屋中互换床
本书为 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第二辑) 之一种,讲述了著名艺术家秦怡的一生。秦怡自青年时代起就投身表演,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表演事业。她在银幕上以塑造端庄秀美、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著称,时而是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女革命者;时而是秀外惠中,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时而是含辛茹苦,无怨无悔的母亲。银幕之外,她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够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克服苦难。2019年9月25日,秦怡获 美奋斗者 个人称号,9月29日,获 人民艺术家 国家荣誉称号。本书中的连环画作图片清晰,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文字部分清晰简洁地勾勒了秦怡一生的事业,与图画相配合。本书作为主题出版物在主题上具有思想先进性。
李万春(1911-1985),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满族正黄旗人。13岁获“童伶奇才”的美名;同年,被列为全国“八大老爷”(即关羽)之中,名为“小老爷”;20岁被誉为是“‘武生泰斗’,‘国剧宗师’杨小楼先生之后,在武生界持牛耳者”。他艺融南北,塑造出风格独特的关羽、马超、猴王、林冲、武松、黄天霸等六大艺术形象,不足花甲之年,已经享有“武生宗师”的名号。周桓编著的《艺融南北家:李万春传》记录了李万春为京剧艺术奋斗、探索的一生,共分30个章节,行文朴实,资料翔实。《艺融南北家:李万春传》附有传主大事年表、源流谱系、研究资料索引等。
潘天寿,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人。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尽人皆知、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他书法艺术的极高水平和巨大贡献,后泽一千多年。 本书在叙述王羲之一生行迹之后,对其政治思想、哲学观点、美学思想等作了实事求是的评论。特别是作者在旁征他说的基础上,联系经学向玄学转变的文化背景,深入细致地分析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书学理论,比较了大王、小王书法的异同。对于有关的争论问题,本书汇于一章,存疑于正文之末,便于读者参与思考、讨论。 附王献之评传 王献之是与王羲之在艺术上难分上下、自树旗帜的书法家。他才高识远,情驰神纵,其作品为历代书家宗尚。 本书对传主生平、创作思想、书法艺术等作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比较客观、公允的结论。对于“二王”书法的比较以及他们的影响亦作了必要的阐述。
提起唐楷,很多人一言以蔽之曰:柳公权。柳公生活的时代,国运衰微,世事动荡,盛唐气象不再,书圣先师已亡。柳苦学不辍,自成一家,创柳体楷书,为唐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楷法树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
菲利普·约翰逊在他34岁那年才正式开始学习建筑,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终成为引领美国建筑发展方向的重要人物。有着建筑界·教父”之称的菲利普·约翰逊一生都在求变,一生都在引领潮流,他的影响渗透到了建筑界的每一个领域.他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部纳创始人,他是将欧洲现代主义延伸到美国的人。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设计了不计其数的地标性建筑.他不知疲倦地推动着每一次建筑运动。约翰逊年轻时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建筑历史学家,那时的他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创造那么多的历史吧。 他从不会被规则束缚。这就是他的原则.他的建筑作品风格各异.但却始 终遵循着这个原则。既然没有信条,也就没有规则可以束缚他,那么又是什么 使他不断追求呢,约翰逊自己是这样说的:”我经历了很多变化,但创造艺术 的愿望却是始终如一的
由顾聆森编著的《夜奔向黎明》内容介绍:也许“柯军现象”只能发生于南京,柯军的方法、经验只适用于江苏省昆剧院,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柯军现象”是我们戏曲艺术界的共同财富!《夜奔向黎明》意在为中国所有正在吃皇粮,或不再吃皇粮的戏曲家们,提供与柯军谋面,进而认识柯军、解读“柯军现象”的机会。
尹桂芳,越剧小生。尹派艺术创始人。祖籍浙江新昌。一生演过上百个剧目,其代表作有《盘妻索妻》、《沙漠王子》、《浪荡子》、《红楼梦》、《西厢记》、《屈原》、《何文秀》、《玉蜻蜓》、《信陵君》、《江姐》等。演过上百个剧目,塑造了贾宝玉、何文秀、梁玉书、屈原、张生、信陵君等一系列艺术形象。文革中,她遭到残酷迫害,半身瘫痪。 但她身残志不残,仍然为振兴越剧事业,培养越剧新人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尹桂芳的艺术特色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其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有“十生九尹”之称。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王羲之、谢灵运、骆宾王、孟郊、寒山、赵孟頫、黄公望、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一改因袭模拟之旧习,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重写意慕生 ,不求形似求神似,以其特有之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为出色,公认为青藤画派之鼻祖。所著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
漫画在中国萌芽,随西风东渐而俱来,到风云紧急的30年代,葳蕤成荫,臻于壮实,文坛上的杂文,艺苑中的漫画,双双成为激越的时代鼓手,攻守相应,一时瑜亮,引人瞩目。乐平就是其中新锐的一员。 抗战军兴,乐平冒着连天战火,踏遍燃烧的中国大地,以画报国,健笔纵横。抗战胜利,内战又起,乐平着意描绘了流浪儿三毛的故事,腕底春秋,表达了他对种种黑暗和不义现象的严正指控,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因为一切战争和社会性灾难,承受沉重的,首先是妇女和儿童。 乐平用画笔辛勤劳动了一生,给祖国历史画轴上挥洒了无数针砭风颂的笔墨,同时完成了自己忠诚的艺术家形象。特别是三毛这一典型的创造,几乎倾注了他大半生的心血。三毛是现当代中国儿童的综合性画像,生动地展现了这些小天使的天真烂漫,喜怒哀乐,异行奇遇,超自然负
“少小弱冠去国,瞬间已过古稀,往事如潮,在地中海的晓风残月下,记忆中的悲欢离合重新浮现……” 这是一位久居海外半个多世纪的华裔电影人在古稀之_年的深情回忆,也是一位国际知名电影摄影师、设计师、建筑师数十年横跨东西方世界的生活和工作写照。作为一位国际电影人,作者兼具中国古典情怀和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激情,在书中回忆了与斯皮尔伯格、大卫·林奇等著名两方电影导演的合作经历,以及马龙·白兰度、阿诺德·施瓦辛格等电影明星的工作状况和逸闻趣事,讲述了一个深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却生活在西方世界的艺术家,对电影,对人生,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和深情。
唐耿良,1921年生,2009年4月21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岁。江苏苏州市人,苏州评话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33年师从评话名家唐再良习《三国》,一年后在江浙一带演出。1944年进入上海,成为蜚声书坛“七煞档”、“四响档”之一。1951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任副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历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及中国曲艺家协会上海分会(今上海曲艺家协会)、二、三届副主席,上海市人民代表等职。唐先生的逝世,有媒体挽为“唐‘三国’在书坛上已成绝响”。 时逢唐耿良先生周年祭,海内外众多评话名家、各界名流纷纷撰文,追思一代名家风采,品评大家艺术流韵,再现了评话表演艺术无以伦比的魅力。
杜尚(MarcelDuchamp,1887-1968),在20世纪“200个伟大艺术家”评选中名列前茅,他是“反艺术”的艺术家,职业象棋选手,艺术品经纪人,电影表演和创作工作者,是美国达达的组织者,也是国际达达主义的领袖,超现实主义的开创者,波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偶发艺术的鼻祖。他是一个喜欢呼吸甚于工作的人,一个自由灵动,清风明月般的洒脱人物。与所有艺术家念兹在兹的伟大观念相比,在艺术上,他拓展了艺术的边界,开辟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前所未有的美学经历与艺术感受,至今影响不衰,无人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