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写作断断续续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全书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应该说从作者1969年秋天初识启功老师时就开始了。因为以此为起点,启功老师所有教他书法的例字,批改的作业,乃至随意书写的片纸单字,都保存至今,这些在书中有所展示;启功先生每次谆谆教诲,他大都事后做补记,这就为写作此书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和具体的内容;老师送他的书法作品以及为他题写的书名、斋名、展名、信件、题词、序言等等珍贵的手迹,还有文革中作者偷揭的老师书写的大字报残片,尽在其中,贯穿了作者的成长历程。总之,作者是以学生怀念老师的角度真实记录了几十年的习书往事,让世人深入了解并传承启功先生卓特的学识、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 这本书展现了作者与启功老师近乎传奇的交往和习书经历:从文化大革命中下乡劳动因草帽相识到草屋中互换床
本书为 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第二辑) 之一种,讲述了著名艺术家秦怡的一生。秦怡自青年时代起就投身表演,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表演事业。她在银幕上以塑造端庄秀美、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著称,时而是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女革命者;时而是秀外惠中,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时而是含辛茹苦,无怨无悔的母亲。银幕之外,她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够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克服苦难。2019年9月25日,秦怡获 美奋斗者 个人称号,9月29日,获 人民艺术家 国家荣誉称号。本书中的连环画作图片清晰,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文字部分清晰简洁地勾勒了秦怡一生的事业,与图画相配合。本书作为主题出版物在主题上具有思想先进性。
李万春(1911-1985),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满族正黄旗人。13岁获“童伶奇才”的美名;同年,被列为全国“八大老爷”(即关羽)之中,名为“小老爷”;20岁被誉为是“‘武生泰斗’,‘国剧宗师’杨小楼先生之后,在武生界持牛耳者”。他艺融南北,塑造出风格独特的关羽、马超、猴王、林冲、武松、黄天霸等六大艺术形象,不足花甲之年,已经享有“武生宗师”的名号。周桓编著的《艺融南北家:李万春传》记录了李万春为京剧艺术奋斗、探索的一生,共分30个章节,行文朴实,资料翔实。《艺融南北家:李万春传》附有传主大事年表、源流谱系、研究资料索引等。
纵观中国书法艺术史,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由于西方照相术的东传和碑学思潮的发展,使书家们思想解放、眼界大开,获取了比任何时代更多更丰富的书法养料。书家们有了广阔驰骋的天地,故能变化出新,形成了多种个性化的书风,把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兴盛时期。而在当今编撰的书法史中,把江浙一带的书法,特别是海派书法作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他们得益于传媒之便,以至于全国都知道康有为、吴昌硕、李瑞清、曾熙、沈曾植、沈尹默、白蕉等,而同一时期的四川书家却在书坛默默无闻。事实上,四川书坛表现出的艺术水平和繁荣盛况,并不亚于江浙一带,而且还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书之所以介绍包弼臣和余沙园二位蜀中的碑学书家,就是希望能反映出其中的一个小的侧面,为这一时期的书法史做一点补充,以期引起书坛人士对四川书法的更多关注
《寂寞言不尽(言菊朋评传)》记述京剧表演艺术家、前“四大须生”之一言菊朋的一生。言菊朋为蒙古世家子弟,原为谭派名票,后下海,为学谭人,自成“言派”。言菊朋一生不很得志,故后声名日隆。《寂寞言不尽(言菊朋评传)》稿语言流畅明快,兼谈菊坛旧闻轶事,有较强的可读性。书后附言菊朋生平大事记、源流谱系、言菊朋的唱片、研究资料索引,兼具资料价值。
弗里达·卡洛是一位女神吗?在墨西哥和美国,弗里达受到人们狂热的顶礼膜拜。她究竟是怎样的画家?一个腐子,一个被公共汽车栏杆捅了个洞的女人?一个躺在床上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手术,和身材魁梧的丈夫里维拉吵架,和男人女人都谈情说爱,却画出了惊世骇俗的作品的女人? 本书是一本弗里达的精神传记,更是解读弗里达绘画的密码——她绘画中的象征,都是活生生的现实——虽然被刻意打上了一些超现实的幻影。在这些看似光怪陆离的画面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血泪史?作者从镜子、项链、爱情、情别、动植物、政治、疾病、超现实、弗里达身后的荣耀九个角度,深入地剖析弗里达绘画的前因后果,弗里达在画中落泪,痛苦的缘由,以及那些猴子、缎带、植物背景、人物与服饰的隐秘含义。
李伯祥先生1938年出生于天津,5岁随父亲李洁尘学艺,6岁即登台演出。先后在济南、南京边学习边演出。他聆听了众多的相声名家,由于他的记忆力惊人,悟性极强,使他有了博采众长的资本和得天独厚的机遇。12岁又正式举办了拜相声大师赵佩茹先生为师的仪式,更使他艺业大增。李伯祥先生传统功底深厚,会的传统段子数量之多,在全国相声界是名列前茅的,对于喜剧因素的发掘和包袱技巧的设计、运用更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解放前在中国为数不多的相声大本营磨炼、摔打出来的,一个赶上末班车的大徒弟。
本书是已故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以自传形式撰写的。此书在马季先生逝世之前不到一个月才得以定稿。 书中叙述了解放初期的相声发展,马季先生和同行在中南海里的演出,相声在“文革”时期的遭遇等等 ;还着重讲述了与老师和徒弟之间的情谊以及艺友之间、搭档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鲜为人知的感情故事。 书中揭示了马季先生从事相声艺术50多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其中,还穿插了马季先生在八九十年代,当他的事业到达*期时,对相声发展的一些困惑和感想。 本书叙述了马季从事相声艺术50多年来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以及他在峥嵘岁月里品尝的酸甜苦辣,着重讲述了马季与师徒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尤为珍贵的是,马季还在自传中吐露了他对相声艺术发展的肺腑之言和对家人、对儿子的殷殷之情。全书分
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赵孟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 在绘画方面,于山水、人物、竹石、鸟兽无所不能,取材广泛,技巧全面,为元代文人画开启先路,论者以为乃元画人。绘画理论上提倡复古,主张“画贵有古意”,崇尚唐人,反对南宋院体中柔媚纤巧画风。明人王世贞说:“文人画起自苏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颛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在书法方面,篆、隶、真、行、草无一不精,在当时便有“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其匹”、“书法称雄一世,画入神品”之誉,在书法史上放出了空前的复古集成的异彩。他的楷书,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四大家”,世称“赵体”。元朝一代书法,几乎无不在他的笼罩之下,乃至明清两代以至今日,凡有志学书、探讨古人笔法者,无不从他问径得法,形
《大象人物聚焦书系》是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页页手稿,往往能蕴含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更为特别的内容,因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像。 《凌叔华-古韵精魂》文字简练、图片丰富并且两者相得益彰,深受读者的欢迎和行家的好评。
阮元、包世臣生活的时代,正是清王朝由盛急剧转衰的时期。乾隆后期,统治阶层生活越来越奢侈,乾隆为其母亲及自已的多次万寿庆典,挥霍惊人。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以般官员生活也很奢靡,尤以满族亲贵为突出。正当乾隆日日陶醉在“十全武功”和歌舞升平的同时,吏治的日益腐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是贪污横行、贿赂成风,达到无法根治的地步。急剧膨胀的人口大大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就在乾隆禅位这一年,“白莲教大起义”爆发,之后,京畿地区的天理教起义又爆发,这绵延数省的暴动,历时九年,使清廷耗费了二亿两白银。 阮元和包世臣,两人都主要生活在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这个时期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他们两人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知识分子,有许多共同处:阮元在政治上平步青云,
盖叫天(1888-1971),原名张英杰,号燕南。盖叫天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表演艺术,又广泛吸取各流派武生的长处,并借鉴武术,着意观察自然界的物象活动姿态,以丰富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形成独树一帜的“盖派”表演艺术。他擅演全部《武松》及《一箭仇》、《恶虎村》、《垓下之战》等戏,有“江南活武松”之誉。龚义江编著的《燕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盖叫天传》记述了盖叫天艺术的一生,并对其表演美学有深入探讨。《燕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盖叫天传》后附盖叫天艺术年表,具有极高凡人资料价值。
“少小弱冠去国,瞬间已过古稀,往事如潮,在地中海的晓风残月下,记忆中的悲欢离合重新浮现……” 这是一位久居海外半个多世纪的华裔电影人在古稀之_年的深情回忆,也是一位国际知名电影摄影师、设计师、建筑师数十年横跨东西方世界的生活和工作写照。作为一位国际电影人,作者兼具中国古典情怀和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激情,在书中回忆了与斯皮尔伯格、大卫·林奇等著名两方电影导演的合作经历,以及马龙·白兰度、阿诺德·施瓦辛格等电影明星的工作状况和逸闻趣事,讲述了一个深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却生活在西方世界的艺术家,对电影,对人生,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和深情。
从全新的视角,概括、再现了一代粤剧宗师薛觉先一生的坎坷经历,并对他的卓越艺术成就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特别是对“薛派”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新的角度、新的观念、新的高度对薛觉先作出历史评价。
杨伟光,一个贫苦农家的放牛娃,一个凭借自身不懈努力考取北京大学的年轻学子,一个满怀憧憬无所畏惧的热血青年,一个半路出家跨入央视的资深新闻人,一个在知天命之年领导中国媒体破浪前进的改革家 ……其一生的辉煌与中国电视的光荣与梦想密不可分。本书所展现的中央电视台老台长杨伟光的奋斗史,是平凡的纪实,也是辉煌的写真。 从弱势媒体到中国“媒体”,从“贫困户”到纳税大户,从建设*大台再到建成世界一流大台,中央电视台改革和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人们不会忘记这位改革者,央视老台长杨伟光对于中国电视事业的贡献,无疑将成为那个时代和电视人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
尹成君、冯志才、乔伟、马建编著的《高更 列宾》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 《高更列宾》对高更、列宾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本书由周小儒、蒋玲玲所著,古代的女性地位相当有限,“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限制了她们的活动范围。女性无论怎样有智慧、善言辞,也只属于家庭一员。但历史长河中还是有众多睿智的女子,突破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发展出自身的兴趣,将传统要求以外的才能多元化发挥出来,如东现续史、赋颂并娴,我国个女史学家班昭;咏絮才媛、才华横溢、字如其人的谢道韫;婉然芳华、穆若清风,杰出的女书法家卫铄;久负盛名盖词宗、漱玉才情贯长空的李清照……她们在文学、艺术上取得显著成就,尤其书法成就不可小觑。《中国历代女书法家》沿着历史的足迹,尝试着去寻找中国历代女书法家所留下的墨宝,并将其生平事迹系统而完整地整理成册,把她们的勇气与智慧带给读者,使得我们的读者知道,历史上的女性不仅仅有沉鱼落雁、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