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写作断断续续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全书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应该说从作者1969年秋天初识启功老师时就开始了。因为以此为起点,启功老师所有教他书法的例字,批改的作业,乃至随意书写的片纸单字,都保存至今,这些在书中有所展示;启功先生每次谆谆教诲,他大都事后做补记,这就为写作此书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和具体的内容;老师送他的书法作品以及为他题写的书名、斋名、展名、信件、题词、序言等等珍贵的手迹,还有文革中作者偷揭的老师书写的大字报残片,尽在其中,贯穿了作者的成长历程。总之,作者是以学生怀念老师的角度真实记录了几十年的习书往事,让世人深入了解并传承启功先生卓特的学识、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 这本书展现了作者与启功老师近乎传奇的交往和习书经历:从文化大革命中下乡劳动因草帽相识到草屋中互换床
本书为 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第二辑) 之一种,讲述了著名艺术家秦怡的一生。秦怡自青年时代起就投身表演,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表演事业。她在银幕上以塑造端庄秀美、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著称,时而是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女革命者;时而是秀外惠中,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时而是含辛茹苦,无怨无悔的母亲。银幕之外,她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够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克服苦难。2019年9月25日,秦怡获 美奋斗者 个人称号,9月29日,获 人民艺术家 国家荣誉称号。本书中的连环画作图片清晰,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文字部分清晰简洁地勾勒了秦怡一生的事业,与图画相配合。本书作为主题出版物在主题上具有思想先进性。
李万春(1911-1985),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满族正黄旗人。13岁获“童伶奇才”的美名;同年,被列为全国“八大老爷”(即关羽)之中,名为“小老爷”;20岁被誉为是“‘武生泰斗’,‘国剧宗师’杨小楼先生之后,在武生界持牛耳者”。他艺融南北,塑造出风格独特的关羽、马超、猴王、林冲、武松、黄天霸等六大艺术形象,不足花甲之年,已经享有“武生宗师”的名号。周桓编著的《艺融南北家:李万春传》记录了李万春为京剧艺术奋斗、探索的一生,共分30个章节,行文朴实,资料翔实。《艺融南北家:李万春传》附有传主大事年表、源流谱系、研究资料索引等。
因为一部《萨罗或索多玛的120天》,帕索里尼成了世界电影史上*争议性的导演。他的电影,他的思想,连同他的死亡方式,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迷。他死后,有人曾经断言:“不管是帕索里尼的朋友,还是他的敌人,都无法在他的时代理解他。” 这本谈话录是帕索里尼对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过程的一次总体回顾,深入阐述了自己的美学观念和文化思想的嬗变。全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为时任意大利驻美国使馆的文化参赞朱塞佩·卡尔迪洛1969年在纽约对帕索里尼的采访录音,后由纽约大学意大利文学教授、美国意大利诗歌研究会主席、批评家路易吉-丰塔内拉整理而成。在整理这段访谈时,路易吉·丰塔内拉曾说:“听这份珍贵的录音,仿佛亲身感受到了60年代末的那些不平凡的岁月。”第二部分为著名文化记者奥斯瓦尔德·斯塔克1968年在罗马对帕
你手上的这本书,猛地一看,这是一组“小女人文章”,细腻、感性、真挚,却又有一点儿像香油拌笋干似的费嚼劲儿。但经透视,却可以称之为个人版的中国话剧影视艺术的“编年史”,当然时限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叶至今。你看,从瞪眼张嘴地听老师讲中国戏剧史时提到春柳社,到纪念中国话剧百年时观看后辈演出的《寻找春柳社》;从学唱“样板戏”的娇俏文艺女兵,到电视剧《渴望》的副导演;从在铁路文工团的舞台剧里扮演《拾玉镯》中活蹦乱跳的小姑娘,到在音乐电视《孝敬父母》里扮演满头银发的老妈妈,陈励不知不觉地成为近半个世纪中国话剧、影视艺术变迁、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人,因为她脚上的“红舞鞋”一直在跳动、飞旋……
本书是著名电影导演黄佐临对年轻时代的点滴回忆。时间跨度始于二十年代末期留学英国 终于文革中被抄家被批斗,但作者并不是回忆年轻时代的苦难,而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年轻人在苦难中克服种种不利条件,不断地追求艺术的画面。使全书充满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作者是剑桥大学的文学硕士,文笔极好。因此无论是留学英伦时的浪漫,还是上海“苦斗”剧团时期的艰苦,甚至文革中被抄家被批斗,到作者笔下都成了一幕幕人间喜剧。字里行间充满了老年人对人生的洞见。全书共41篇,约3万字。是黄佐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新民晚报》上的专栏文字的结集。书中收有45张黄佐临各种阶段的珍贵照片,是从其家属那里直接拿来的 很多都没有发表过。
我青年时代爱文学,被迫失恋,这一恋情转化而爱上了美术,并与之结了婚,身家性命都属美术之家了。从此我生活在审美世界中,朝朝暮暮,时时刻刻,眼目无闲时,处处识别美丑,蜂采蜜,我采美。 在世界百花园中,奇花异草引人瞩目,奇花异草必有其独特的土壤与根源,顺藤摸瓜,终能摸到其故国的、民族的因素。但如根本缺乏对艺术的纯正爱怜,一味标榜民族的特色,强加于人,以自尊掩饰自卑,只能掀起假花市场。 情之传递是艺术的本质,一个情字了得。艺术的失落同步与感情的失落,我不信感情的终于消亡。 鲁迅先生说过因腹背受敌,必须横站,格外吃力。我自己感到一直横站在中、西之间,古、今之间,但居然横站了五十年,存在了五十年……
本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简单书信整理,译者在文本中穿插了阿尔玛的回忆以及日记引文、译者本人的笔记摘录等。以这种帮助读者将信件依照历史发生的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并填补了书信集常有的空隙感。如果不十分了解马勒和阿尔玛之间的故事的人,也能饶有兴致地继续读下去。这种做法让整个书信集立体生动,同时提供了更多的背景阅读,呈现关于马勒与阿尔玛更完整的形象。 明年是马勒逝世100周年,古典音乐界会有一个马勒热。而在研究马勒的读物里,恰恰缺少马勒写给妻子阿尔玛的信。本书英文版为首个关于马勒写给其妻的书信全集。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书就展现马勒的个性而言它呈现了史无前例的深度和广度。
《寂寞言不尽(言菊朋评传)》记述京剧表演艺术家、前“四大须生”之一言菊朋的一生。言菊朋为蒙古世家子弟,原为谭派名票,后下海,为学谭人,自成“言派”。言菊朋一生不很得志,故后声名日隆。《寂寞言不尽(言菊朋评传)》稿语言流畅明快,兼谈菊坛旧闻轶事,有较强的可读性。书后附言菊朋生平大事记、源流谱系、言菊朋的唱片、研究资料索引,兼具资料价值。
《启功教我学书法》的作者是陈启智先生的入室弟子。深情回顾了启功先生对作者的指教和扶助。详细记录了作者与启功先生的故事。
《大象人物聚焦书系》是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页页手稿,往往能蕴含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更为特别的内容,因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像。 《凌叔华-古韵精魂》文字简练、图片丰富并且两者相得益彰,深受读者的欢迎和行家的好评。
《启功教我学书法》的作者是陈启智先生的入室弟子。深情回顾了启功先生对作者的指教和扶助。详细记录了作者与启功先生的故事。
著名学者易中天感言 研究讲“门道”,欣赏讲“味道”。翁思再先生的节目就是这样,讲演结合,声情并茂,既有“门道”,又有“味道”,让人听得入味入神……所以,我们都很“思再”,也就是希望翁先生再讲! 清末民初,他何以被尊奉为“伶界大王”? 为什么京剧奠基人程长庚批评他唱的是“亡国之音”? 他怎样“穷而后工”,集前人之大成? 慈禧和光绪水火不容,谭鑫培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谭鑫培是怎样被北洋军阀逼死的? 谭门七代香烟,梨园独特风景,秘诀何在? 书中配图为著名戏曲漫画家马得生前作品 乃精彩传神之绝唱,与本书相得益彰。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我国早期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著名铁道机械专家茅以新,而桥梁专家茅以升,则是他的伯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946年,他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主攻铁道机车。1950年毕业后,舍弃上海滩的荣华,自愿远赴千里冰封的齐齐哈尔铁路局,等待他的份工作是火车司机。从那时起,他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驾驶机车在保持正点的条件下,使燃料消耗为小。在此后的许多年里,他便全面深入地学习了数学,并通过苦思冥想,得到择优分配的重要结果。由于勤奋上进、刻苦好学,很快被提升为技术员、工程师,并于1955年调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机车车辆性能研究。 1958年,茅于轼被划为右派,下放至山东农村劳动。在随后的全国性的大饥荒中,他饱尝过饥饿的滋味,甚至有过以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页页手稿,往往能蕴含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更为特别的内容,因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像。 大象人物聚焦书系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系,并不是完全按照传记的方式来写人物,而是尽量以人物一生为背景,来扫描、来透视作者感兴趣也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段。《周思聪:艺术个性的觉醒》便是本套书系中的一本,融和叙述、自述、补白、历史照片,全方面了解周思聪。
葛里尔逊是否会认同今天人们对记录片的看法,这一点很值得怀疑。因为,记录片会让人们觉得主题庸碌,有“偷窥”之嫌,而且无法给人以希望。如果一个精英人物能够反映民主的思想,而不是某些政治上、经济上的权贵人物的思想,那他就可以成为宣传家或教育家。对这一点,他是完全没有怀疑的。葛里尔逊对“宣传”一词的定义是和时下流行的定义起冲突的。因为时下的定义听起来有点中立,缺乏价值,含有通告性质。今天的定义是:“为了产生一种影响去帮助宣传者要达到自己的意图,而有意识地、系统化地对观念的形成、意识的操纵和行为的指导所做出的努力。” 葛里尔逊认为,宣传者或记录片制作者应该坦然宣告,影片的客体具有公共的或普遍的价值和作用,它并不是代表某些统治阶层和统治观念。从一开始,他的理解就是,宣传就是教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