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是一种信仰;发明,是一种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熟知爱迪生,我们熟知达芬奇,我们又有谁知道他 一位几乎被世界遗忘的科学巨匠,一位能与达芬奇齐名的天才 特斯拉? 天赋异禀的科学巨匠尼古拉特斯拉一生成就非凡,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却深藏功与名:曾十一次被授予诺贝尔奖,九次让贤,二次拒领。直至今日,他的一系列发明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改变着人们对当下世界的认知。 本书是尼古拉特斯拉一部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书中,他亲述了其1000多项伟大发明的过程与心路,客观而深刻地展示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并揭开了爱迪生将其视为劲敌背后的真相。 全书以其少年生活为开头,又以其对世界和平的期望而收尾,体现了一位发明家、科学家的历史责任感:他的一切努力和发明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
这是尼古拉 特斯拉本人撰写的一部自传,作者追溯自己的童年时代,展示了从小表现出想象力方面的天赋,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让特斯拉具备了科学发明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特斯拉在书中重点记录了自己的一些发明,他的发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曾遭遇各方的非议与同行的打压,也曾陷入资金断裂的困境。但特斯拉以无惧无畏的科学精神直面一切,始终怀着造福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最终成为被世人铭记的伟大发明家。 发明是一种信仰,一位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超人。
《任新民传》向读者展示聊一位精通技术、擅长组织、务实求真的航天科技帅才任新民。从筹建五院起步,到目送 神舟五号 上天,任新民亲历了中国导弹技术与航天技术艰难起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作者系任新民的秘书,长年跟随任老总活跃在航天一线,以其亲身经历与体会,用朴实无华语言展示了航天总总师任新民自主自力,果敢担当,风口浪尖挑重担,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困难不退缩的过硬的工作作风,以及这位战略科学家超前思维谋发展,霜重心红百岁春的的人生轨迹。书中披露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成功与失败的大量**手资料,让人读来仿佛置身于生产科研试制现场,亲身体会其中的甘苦喜乐与惊心动魄。 一个人的传奇,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传奇。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以图文相间的形式,详尽记录了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晚年接受挑战,亲自为故乡苏州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全部过程。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出版此书,无论是对于新开馆的苏州博物馆,还是对于前来参观的广大市民或读者,都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供读者阅读学习。
本书收集1999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各类报刊公开报道过的一线人员的事迹,忠实记录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深深足迹。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出精神的光芒。透过一个个先进模范攻坚克难的真实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航天科工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还能感受到一线人员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更能体会那股 不服输、敢创新,顾大局、讲协同,重实干、比贡献 的精神禀赋。
一直以来,倪光南院士都在为核心技术国产化奔走呼号,从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接近40年时间,一直在为此目标而努力。在此期间,他经历了很多的挫折、误解和白眼,但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从中兴、华为被美国封锁以来,中国逐渐意识到核心技术国产化的重要性,开始重点关注,并将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国产化提上了日程,倪光南院士奔走半生的事业终于出现了曙光。这本书主要书写的是倪光南院士为核心技术国产化奔走半生的心路历程。
这是一部以介绍中国近、现代科技人物为主线,反映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史实性文献。其目的是为中国著名科技专家立传,记载他们的生平及其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提供史实,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以翔实可靠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文字,准确简练地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科技专家,力求文献性、学术性、思想性、可读性的统一。 本书为《中国科技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主要读者对象为科技领导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科技史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
王守觉(1925-),江苏省苏州市人,半导体器件与电子学家、信息科学家,中国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半导体人工神经网络和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从事科研工作60余年来,为我国半导体电子学、人工智能及信息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传记以时间为脉络,将传主的生平分十章记叙,即家世与家风、曲折求学路、初展创新才华、服务国防科技、开拓集成电路领域、研制多元逻辑电路、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创建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研究生培养与学会工作、科学合作。*至第五章的内容,基于已有的传记和报道,同时使用了同济大学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中科院档案馆的的档案资料,以及大量访谈资料,这部分生动地反映了传主求学和科研工作前期的学术成长经历和研究特点。第六、七、八章,首次详细梳理了传主近
《陈芳允传》向读者展示了生活中貌不惊人、低调、淡定,科研上产生轰动效应、硕果累累的天才型科学家陈芳允的传奇人生。陈芳允5岁开蒙学《论语》,初中《送秋》一文言志:人生不能虚度。少年一言,终老守持。上清华、负笈英伦,进研究所、发配工厂,兢兢业业,不忘初心。花甲之年从军,开启人生新篇章;续写飞天梦,倡议 863 ,谱写世纪蓝图;陈芳允,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拓荒者与奠基人,一生追求不辍,成为中国著名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获得者。
尼古拉 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被西方科学界的精英人物誉为是堪比达 芬奇并超越爱因斯坦的伟大科学家,是人类有史以来伟大的天才、发明创造的巨匠,但也有人称他神秘怪客,还有人称他为超人。他是电气化领域的先驱,是他发明和创造了交流电系统,发明了电机和高压变压器,对现代世界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斯拉引起的革命不仅限于电力工程,也涉及其他领域。他创造出了*台无线电遥控的机器、机器人工程学原理和太阳能发动机、x光设备、电能仪表、车速表、冷光灯、电子钟、电子治疗仪 他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1000项发明。他的很多研究项目,因为大大超前于时代,技术条件远远无法跟上,而难以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在他众多的项目中,有遥控鱼雷、飞行器、喷气式飞机,还有垂直起降的飞行器、气垫船 等等。他率先提出的
钱学森的人生之路传奇而完美;叶永烈讲述的钱学森故事真实而感人 。 《叶永烈讲述钱学森故事》由叶永烈所著,《叶永烈讲述钱学森故事》专门针对青少年人生发展和精神需求之特点,精选钱学森传奇人生中的 精彩故事,或勤奋学习,或敬爱师长,或热爱祖国,或痴迷科学……由著名作家叶永烈倾情讲述,全方位展现钱学森卓越的人生追求与丰富的精神 世界,为成长中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可亲、可敬、可学的超级青春偶像,同时也让本书成为教人积极向上、追求完美人生的经典版的励志教育书 。
普通人往往知道钱学森*大科学家的声望以及他对国防事业的巨大贡献,却对除此领域之外的钱学森不甚了然。仅仅将他看作科学进步的象征或者保家卫国的英雄,只是读取了钱学森全部价值的一个侧面。钱学森科学思想,尤其是他晚年的科学思想无疑是中国科学思想宝库中具有高含金量的宝藏。如何挖掘这些宝藏,为实现中国梦服务,就是本书创作的着眼点。本书由钱学森长子钱永刚教授通盘策划,采访当年在钱学森身边工作过的同志,集钱学森生平业绩、科学思想、发展背景与其他学者对此研究的成果于一身,向普通大众介绍钱学森科学思想,尤其适合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阅读。本书精彩看点: 科学巨匠在两弹一星之外意义更为重大的成就 心系祖国的钱学森的别样经历和事迹 钱学森何以被称为 成体系的大科学家 与科学的 帅才 钱学森对科学整体和 专业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弹一星”元勋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凭着对祖国、对人民满腔的爱,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呕心沥血,勇于攀登,用智慧和汗水研制成功了我国的颗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并创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本书搜集、整理了23位“两弹一星”元勋的成长故事,带你去追寻他们的成长足迹,感悟他们的成长启示,走进他们的科学世界,学习他们热爱祖国、不 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书适合大众读者阅读,也可作为青少年学生的课外读物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使用。
基于食品安全综合保障理念,《中日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对比》重点对动态中的中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日本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介绍,勾勒了中国、日本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就各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理念变化、发展过程及效果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尝试性地对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理论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食品和农产品认证体系、食品安全预警体系、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食品安全教育培训、食品安全年度监控计划、进出口食品监管、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新闻媒体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作用、食品检验检测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并就中日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对比。期待为建立统一完善的中国食品安全体系提供参考。
瓦特是“创造出19世纪的人”。他对蒸汽机的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的面貌,从火车到汽船。及至后来的汽车,无不以他的科学贡献为基础。瓦特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工程师,还是学识渊博的物理学家。若以科学和技术两方面衡量,爱迪生和爱因斯坦都得屈居其下。历史上全能型的天才寥若晨星,瓦特就是其中一位。他不仅精通自然科学。还旁及人文学科。虽然现今蒸气动力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需要记住,没有以瓦特为标志的次工业革命,就不会有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我们享用每一项现代文明成果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感谢瓦特。相信每个有志于科学创造的人读了本书,都会被这位天才的成长经历深深打动。
黄万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水利专家,出身名门,其父黄炎培是同盟会会员,是民国时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黄万里毕业于唐山交大桥梁工程专业,有感于父亲的那句“中国历史以来,从来没有农民对不起统治者,只有统治者对不起农民”,遂决意“以拯农为己志”并赴美国改学水利,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爱荷华大学、伊利诺大学专攻水利,获硕士,博士学位。黄万里非常重视实地考察和科学办事,回国后曾在西南、西北、东北从事水利建设。1953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他曾多次在三门峡和三峡建立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虽均未被采纳,并被长期剥夺了科学研究的权利,但他提出的很多见解现在证明是有价值并具有前瞻性的。 《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记述了黄万里沧桑磨难而又极富个性魅力的一生,笔触之下,
她 的家族 名人辈出,祖父林长民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外交家;叔公林觉民以一篇《与妻书》留名中国文学史;姑妈林徽因更有“一代才女”之称,是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建筑家、建筑史学家。而当被问及从何处来时,她却说自己的家乡在美国阿森斯。 她 的建筑 遍布美国,耶鲁大学的“妇女桌”、田纳西州克林顿区的儿童保护基金会礼堂、纽约的非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的亚太美国人中心……还在耶鲁大学读大三时,她就赢得了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竞赛。 她 的艺术 得到了美国官方的嘉奖, 2010 年 2 月 25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奖。她是此次获奖者中的亚裔。 她 就是本书的主人公 ,华裔女性建筑师、艺术家——林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