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吴孟超传)》由方鸿辉所著,《肝胆 相照(吴孟超传)》是中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 采集工程”——吴孟超院士研究成果。这份研究报告 旨在以史实还原传主吴孟超的学术成长历程,即以本 次采集工作所获得的资料为基础,适当借鉴其他旁证 或间接资料,力求准确、清晰地描述传主吴孟超的家 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以及对他日后的学术 风格、科学成就产生深刻影响的工作环境、学术交往 中关键人物、重大事件和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节点;也 力求能清晰地勾勒出吴孟超关于肝胆学科的学术思想 、学术观点和学术理念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 不少具有科学史上留脚印的重要事件,并以简练的语 言提炼并总结对其学术成长的特点及影响的重要因素 。
国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并于卷末另附学科发展大事记,以反映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书中着力勾画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记述了300余位著名医学专家。其中,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分册记述了35位专家学者,是研究我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重要文献。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门纯德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任应秋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你好,钟南山》是钟南山院士授权的人物传记,写尽他真实人生的传奇之书。该书从2020年新冠肺炎的抗疫之路切入,记录了钟南山院士迎战新冠肺炎、抗击非典的英雄事迹,通过追溯他不寻常的成长历程以及在医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回顾他八十多年人生的奋斗历程,展现出他敢医感言、铁肩担道义、敢为人先、鞠躬尽瘁的“南山精神”。全书共分为三卷:“卷一·国士担当”书写了钟南山在抗击2020年新冠肺炎和2013年非典疫情的英雄事迹;“卷二·医者仁心”记录了他作为一名医生和学者,是如何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医学事业孜孜以求;“卷三·非凡人生”回顾了父母对他的人生启蒙,以及如何从一名遭人白眼的医生成为一言九鼎的医学权威的奋斗之路。本书收录了钟南山成人、成才过程中的珍贵影像资料,并详尽记录了他重大人生节点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徐恕甫(1884-1964),字道忠,安徽省巢县人。一生钻研医学,行医50多年,名震江淮,曾任安徽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临证时注意细考病机,详审脉理,辩证用药,丝丝入扣,尤其擅长对内科脾胃病的治疗,总结出很多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的经验。晚年诊余之际,曾自选医案百余则,编为《徐恕甫医案》。本书为其孙徐经世(国家500名老中医、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据其医案整理而成,不论是在语言文采方面,还是在辩证施治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徐老的临证特点和学识水平,不少验案脍炙人口,对临床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本书介绍黄坚白、傅方珍夫妇的临床经验和学术专长。黄老在**课题“中医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研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总结了黄老治疗肝病、肾病、痢疾、泄泻、胃痛、哮喘等内科病的经验。傅老是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本书阐述了傅老治疗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习惯性流产、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独到之处。此书内容丰富,资料珍贵,为中医药业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龙京才编著的《秦家泰--医途漫漫》是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伤寒学家、广西中医学院秦家泰教授的个人传记。较全面地展示了一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而不断探索、实践的坚定的中医药工作者的一生。他自幼立志学医,要用精湛的医术挽救所有的病人;他与歧视中医的民国当局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顶住压力开设“国医诊所”和“药局”;他深陷敌营与日寇巧妙周旋,迎接解放坚定维护新政权;他排除干扰创办中医协会,积极投身医学教学和中医科研;终,他成长为我国著名的中医伤寒学家和有坚定信念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本书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振义、陈竺等10位两院院士的成长与奋斗历程。他们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内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新的突破,成就饮誉海内外。虽然他们的研究领域各不相同,治学之道各有所异,成长之路各有千秋,但他们爱祖国、求真理、钻学问、勇探索、淡名利的精神和风格却是共同的。他们的这些人生经历、治学之道是一种难得的财富,对年轻的医学工作者追求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必将有所教益和启迪。
本书选取了能全面展示中国古代文化成就、充分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对中国人影响为深远的十位圣人之一的药圣李时珍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观念,探讨这位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宗教的、民族的、地域的种种原因,揭示这位圣人不同凡响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展示他们在政治、思想、文学、艺术、军事、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所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杰出成就,介绍他们对中国文化发展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独特贡献,同时科学分析这位圣人的时代局限和负面影响,给读者正确的思想启迪。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1.本书选录了浙江省内大部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和著名药学专家,部分专家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未能联系上,或因身体不佳暂时不能接受采访,后本书共收集整理了51位专家,余下的专家我们将在续集中加以整理编撰。 2.本书中专家遵照政府有关文件公布顺序排列,辅以姓氏笔画,本排序与学术地位和水平无关。稿件由老中医门人、本校学生和老师本人共同完成。所有内容经编辑部同志反复推敲和修改,后请专家本人审定,对已故专家则请其门人和家属审定。 3.本书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院和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联合组织编写。 4.该书编写过程中始终得到了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和杭州市卫生局中医处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全省中医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和帮助。在此,我们全体编写组人员向
周华康教授1914年2月20日出生于北京。1931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医预科,193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40年毕业,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荣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奖项 文海奖 。 毕业后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暴发后,协和医院被日本侵略军关闭,周华康教授于1942年转至中和医院任内科总住院医师,次年升为主治医师。 1946年,周华康教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儿科进修。 1948年学成归国后,周华康教授返回中和医院任儿科主任兼医院副院长。 同年5月协和医院复院。周华康教授于1949年回到协和医院任儿科主任、副教授,肩负恢复重建儿科的重任。1953年升为教授。 1958年,协和医院儿科奉命撤销,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成立,周华康教授任副所长,负责全面领导工作,主管临床和科研工作。 1961年,周华康教授调回协和
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信史所载孙思邈事迹虽少,各种奇传却多。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只将孙思邈两部巨著视作记传手资料,透过字里行间,探寻著者行踪。再剔出书里透露的点滴行踪,反复甄别,形成缜密完整的一部传记。
医卫高官把脉看病难直面医改困局医学泰斗细说疑难症漫话成名传奇 在这里,你可以感悟到当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路线图诞生的来龙去脉。在这里,你可以窥探到一位位医卫高官受命危难之间直面医改困局的内情。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一个个医学泰斗德技双馨的魅力和妙手仁心的至爱。
《为人之医》作者杨秉辉是上海中山医院原院长 杨秉辉先生,书中的钢笔画亦出自杨先生亲笔。杨先 生是我国著名的健康教育专家,年少时因为患上了中 耳炎,继而在检查的过程红发现患有肺结核,在医生 的治疗下,很快恢复了健康,因此便于医学结了缘, 并终走上了医学的道路,当了44年的临床医生,成 为我国著名的肝病专家。后来,他还将工作的中心转 移到对社会大众的健康教育方面。本书就是讲述作者 这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