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笔勾勒了1901年至1950年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群像。他们当中有种族主义者、怪人 和机会主义者,也有英雄、天才和无私的捐助者。同时也包含41项药物与疗法的诞生:白喉疗法、疟疾研究、血管缝合术,血清、盘尼西林、青霉素、维生素的发现 这些医学研究成果深刻改变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串联起了半个世纪的战争、疫病和匮乏。作者打破了白衣天使们寻找奇迹疗法的刻板印象,真实描绘了众多医学工作者的个人生活,揭示了医学进步背后错综复杂的人类现实。 本书不仅是了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绝佳传记作品,更是一部有趣有料、兼具科普性和启发性的医学小史,集医学史、人物传记、科普于一体,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亨利 马什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前沿现代医学。在从医的生涯中,他曾有手术成功后的振奋,也曾因失败身处毁灭性的低谷,但在内心深处,他从未动摇过对神经外科学的热爱。 在畅销书《医生的抉择》出版后不久,马什就从任职的伦敦圣乔治医院退休了,转而致力于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援助,在乌克兰和尼泊尔继续做无偿的医学工作。这本书描述了他在这些国家的工作经历和遇到的困难,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医学实践的见解。 这本书也谈到了马什为减少人类痛苦而肩负的责任。通过对医学生时期的回忆,他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外科医生的形象,并且探讨了医生这一职业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如医生处理可能性而非确定性时的艰难抉择,以及延长寿命的愿望可能给病人带来的悲剧性代价。 这本书是马什对自己30多年脑外科手术经历的回顾,在即将退休之时,他发现人生有
本书以纳粹大屠杀为背景,以贪婪和谋杀为主题,借助解密文件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战前的卡佩休斯是罗马尼亚拜耳公司药品推销员,与犹太人频繁往来;战时的他摇身一变成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主任药剂师:为人体实验分配药品、在火车站挑选老弱病残者处死 甚至盗窃死人的物品和口中的金牙;战后的他则在去纳粹化调查中极力掩盖自己的罪行。 本书围绕卡佩休斯的经历揭露了I.G.法本及其子公司拜耳与纳粹签订的魔鬼契约,复原了纳粹猎人、集中营幸存者和正义检察官对奥斯维辛凶犯的追捕与审判。追究个人责任的呼声与 服从命令不算谋杀 的辩词在法庭上激烈交锋,个体的平庸之恶与当时联邦德国民众的自私冷漠也在庭审中一览无余。 本书读起来就像多线并行、多人口述的侦探小说。作者丝丝入扣地推导出卡佩休斯的内心活动和堕落过程,令你感觉
中国历朝历代涌现的名医,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们以自己艰苦的劳动,以治病救人、拯救苍生的赤子之心,创造出了无数医学奇迹,在中外医学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 全书取材广博,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融医学、药学、史学、文学于一炉,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寓医学理论、中医药常识、偏方验方、名医逸事于一书,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历代名医的工具书。
弗洛伊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围绕着他那张著名的沙发又发生过什么故事?格奥尔格·马库斯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循着弗洛伊德的私人生活与学术研究这两条线索,将“精神分析学之父”一生中的重要经历和学术研究的重大发展阶段娓娓道来,从艰深的理论与抽象的心理学概念中剥离出一个生动、饱满的弗洛伊德形象呈现给读者。在《弗洛伊德传》这部传记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与精神分析学发展紧密相关的一些著名病例,还能够读到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施尼茨勒、维克多·阿德勒和马勒等著名人物之间的故事。 《弗洛伊德传》作者格奥尔格·马库斯(1951—),奥地利著名作家,曾任维也纳《信使报》编辑,并为该报撰写专栏“历史故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作品二十余部。这些作品的内容多为历史题材和人物传记,*的作品
本书为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达旭的学术经验集萃。张达旭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工作中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尤其在妇科、男科和疑难杂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研究出了不少有独特疗效的良方。本书分名师传略、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和年谱四个部分,介绍了张达旭的学术经验以及张达旭的从医过程,对启迪中医后人和光大中医学术有较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全国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瑞康医院主任医师、广西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周培郁教授的个人传记。 本书忠实地记录了周老七十年求学、临床、教学、科研和生活的历程,将其人生经历与学术思想有机结合,全面反映了周培郁教授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实践精神,充分呈现其求真务实,不务虚名,活到老、学到老、治病救人到老,承前启后,甘当人梯,德艺双馨的一生,愿后来者能够从书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祝谌予先生是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和中西医结合的倡导者,青年时代从师于施今墨先生,后又东渡日本学习西医。祝谌予先生一生勤勉,于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诸多领域颇多建树,尤其是在中医诊断治疗糖尿病领域,率先提出糖尿病中医诊断辨证分型,并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中医方法,同时结合西医诊断学、药理学,研制出治疗糖尿病切实有效的中药方剂,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奠定了基础、做出了很大贡献。本书系统介绍了祝谌予先生的生平传略、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全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适合中医药研究人员、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伍连德是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现代科学家中位为世界所推崇者。自 1907 年从南洋归国服务, 30 年间始终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其一生丰富多彩、曲折坎坷,是从晚清到民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尤其是在 1911 年东三省大鼠疫时,伍连德临危受命,领导了一场由中国人主导的国际防疫行动,成功地扑灭了数百年不遇的大瘟疫。本书试图从大历史的角度,通过伍连德这个人物来展现现代医学 在中国的传奇进程。
伍连德是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现人科学家中位为世界所推崇者。自1907年从南洋归国服务,30年间始终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其一生丰富多彩、曲折坎坷,是从晚清到民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尤其是在1911年东三省大鼠疫流行时,伍连德临危受命,领导了一场由中国人主导的国际防疫行动,成功地扑灭了数百年不遇的大瘟疫。 本书试图从大历史的角度,通过伍连德这个人物来展现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奇进程。
《李时珍全传》共十三章,分别对李时珍的家乡家世,生平事迹,医学、哲学思想、医学成就,对自然科学研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人文科学方面的高深造诣,在国内外巨大深远的影响,都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生动的描述,图文并茂,可以说是既具有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又具有传记文学的可读性。 法国作家雨果说:“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这条巨龙,就是为人民造大福。李时珍,我们伟大的医药学家、世界文化名人,就完全如雨果所指出的那样。李时珍所著的体草纲目》,既是药学巨著,又深含医学内容,是医药结合的宝典,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一部励志传奇 少小离家老大回,46年前的夏天,一次冒死“偷渡”,揭开了西关青年吴中柱为承袭父亲“积善行医”的祖训,历经几度浮沉,迂回辗转,终在美国实现“行医梦”的传奇经历。 一份真挚爱恋 “还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一个是眼科泰斗的金枝玉叶,一个是西关长大的叛逆少年,学医让他们相识,牵手五十余载。从广州到香港,再到大洋彼岸,哪怕三年的远隔重洋,抑或“悬殊”的家庭背景,这段缘从未间断…… 一幅风情回卷 温情细腻的回忆,多幅珍贵的老照片,为我们再现陈耀真、毛文书夫妇及女儿陈之昭教授一脉相承的学术精神,讲述作者跨越年代跨越国界的奋斗史,并描绘出一幅老广州的风情画。
在《弗洛伊德的后岁月——他晚年的思绪》中,马克·埃德蒙森追溯了希特勒与弗洛伊德人生中奇特的交汇点,戏剧性地描述了弗洛伊德如何在朋友的帮助下逃离被纳粹占领的维也纳,如何面对颌癌所带来的死亡威胁,在生命的后岁月写下了*煽动性和*争议的著作——《摩西与-神论》。埃德蒙森在扣人心弦的叙事中,探究了弗洛伊德关于死亡的思想,以及他对人类为何在政治领域和宗教领域产生法西斯主义和宗教激进主义所进行的解释和分析。在这两种势力又有蔓延和上升之势的当今,《弗洛伊德的后岁月——他晚年的思绪》为人们指出应以何种新的方式审视弗洛伊德的精神遗产。
2015年10月5日,一则来自瑞典的消息,让身处国庆假期的中国人,平添一个欢乐的理由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 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85岁的屠呦呦获奖,同时打破了多个记录 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奖项、中医药成果获得的*奖项、以及中国女性*次捧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科学界、中国医药卫生界的荣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理应得到*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为了便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屠呦呦的精彩一生及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我们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编写了该书。该书语言通俗易懂,收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世界文化名人;其《本草纲目》被誉为16世纪中国百科全书。《李时珍评传》对这位科学家在医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成就,首次作出系统的评述。 《李时珍评传》对李时珍自学成才的坎坷道路予以生动描述;对其攀登科学高峰的成功经验予以全面总结;对其在医学、药学上的重大成就予以高度评价。 《李时珍评传》注重展现李时珍的光辉思想,征引丰富的思想资料,详加论述,使读者深信李时珍不愧为令人敬佩的思想家。他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的科学方法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从而在科学上取得了多方面重大成就。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本书介绍了千古医圣——张仲景的生平事迹。
免疫学是一把钥匙。正是我们了解了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调控免疫反应来克服癌症,防范传染,我们才开启了这自愈之路。我们治疗癌症的方式将由此改变。医生将不再直接使用药物来攻击肿瘤,而是先用药物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 本书所访谈的25位生命科学研究者,包括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都是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的先驱。科研创新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宽敞笔直。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同样苦恼不堪,但也在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难,日以继夜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直到醍醐灌顶的那一刻。 这是一本生命之书,也是人生之书。
打开这本书,读者就能真实而生动地看到“我”——著名中医余国俊先生是如何在崎岖不平的中医山路上攀登不已、乐此不疲。全书共分四卷:卷师承现代经方大师——江尔逊先师亲授记;第二卷尊崇“近代中医人”——张仲景医学研习记;第三卷我对中医学的体悟——余国俊临证治学录;第四卷医林之“华山论剑”——我与同道的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