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钟南山》是钟南山院士授权的人物传记,写尽他真实人生的传奇之书。该书从2020年新冠肺炎的抗疫之路切入,记录了钟南山院士迎战新冠肺炎、抗击非典的英雄事迹,通过追溯他不寻常的成长历程以及在医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回顾他八十多年人生的奋斗历程,展现出他敢医感言、铁肩担道义、敢为人先、鞠躬尽瘁的 南山精神 。 全书共分为三卷: 卷一 国士担当 书写了钟南山在抗击2020年新冠肺炎和2013年非典疫情的英雄事迹; 卷二 医者仁心 记录了他作为一名医生和学者,是如何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医学事业孜孜以求; 卷三 非凡人生 回顾了父母对他的人生启蒙,以及如何从一名遭人白眼的医生成为一言九鼎的医学权威的奋斗之路。 本书收录了钟南山成人、成才过程中的珍贵影像资料,并详尽记录了他重大人生节点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是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伍连德的生平传记。伍连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中国检疫与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本书以*详尽的篇幅讲述了伍连德东北抗击鼠疫的过程,涉及到科学、政府和外交等各个领域,对整个防控的技术细节和社会机制进行了复原。情节惊心动魄,读来荡气回肠。 本书也是一部缩减的中国防疫史。伍连德作为中国现代防疫先驱及*人,山西、内蒙、上海 哪里出现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经历也表明,同样的科学水平,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下,防疫的效果截然不同。他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除此之外,伍连德还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和*、二任会长。他主持创办了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在内的20 多所医院或医学
1910年11月,哈尔滨傅家甸(今道外区)突发鼠疫,疫情严重,蔓延迅速,室内平均每天死亡50余人,*多一天死亡183人。疫情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共卷走6万余人生命。伍连德临危受命,来到哈尔滨。他临时组建的防疫队伍,在不到两个月内完全控制了疫情中心鼠疫的流行。这是一场从西伯利亚到上海南北几千里的国际抗鼠行动,是人类历史上*次大规模的成功的传染病控制行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早的科学防疫工作序幕,它在组织管理、措施实施、医疗救护、防疫检疫等方面,留给后人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至今控制未知传染病的办法依然是参照伍连德的方案。
你了解真正的白求恩吗? *的《纪念白求恩》让白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他的生命远远比这更为丰富。他纯真率性,满怀激情,但也风流不羁,狂傲自大。他怀着人道主义远赴西班牙和中国,从花花公子式的冒险家蜕变为不畏牺牲的苦行僧,终燃尽了自己的生命。本书是加拿大著名白求恩研究专家罗德里克?斯图尔特的*著作,也是为翔实、权威的一部白求恩传记。 在作者看来,今时今日的中国大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人们可能更愿意接受一个真实的白求恩,而不是一个头顶圣人光环、完美无缺的白求恩。
《当代中医药领域杰出人物案例研究》为《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丛书》之一。《当代中医药领域杰出人物案例研究》对王永炎院士、陈可冀院士、程莘农院士、朱良春国医大师、陆广莘国医大师、路志正国医大师、刘昌孝院士七位中医药领域杰出人物,从“生平略传”、“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与传承谱系”、“创新学术思想轨迹与中医药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述评,并应用现代文本挖掘技术对他们的成功条件、成才共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当代中医药领域杰出人物案例研究》对推动中医药科学理念与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当代中医药领域杰出人物案例研究》可供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临床实践人员、中医药专业学生及对中医药研究有兴趣的人们阅读。
本书回顾了16位中国代心理学家的生命历程及其学术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呕心沥血的研究精神,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我们希望将一个个中国现代心理学家的形象鲜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相信,读者阅读本书,能够与中国心理学大师进行亲密接触和直接对话,体验大师的心路历程,与大师的学术成长同行。
这是一部以介绍中国近、现代科技人物为主线,反映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史实性文献。其目的是为中国著名科技专家立传,记载他们的生平及其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提供史实,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因此,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方可形成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实的综合的、系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文献。它的编纂方针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翔实可靠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文字,准确简练地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科技专家,力求文献性、学术性、思想性、可读性的统一。主要读者对象为科技领导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科技史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 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系列之一,里面介绍
本书收录蒋丰对日本的24位名医进行的高端采访,内容包含日本*的医疗机构和各医疗领域里权威的专家,他们不仅介绍了日本尖端的医疗技术,也谈了各自从医的初衷。无论是出于了解日本尖端医疗的目的,还是从看精英成长道路的角度出发,又或是想知道日本民众对中国、对中国人的看法,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满足。
百年变迁,沧海桑田,浙二医院作为浙江省首屈一指的医院,在其一百多年的行医实践中,赢得了病人的广泛信任。而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医院涌现出的几代名医。在这些名医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高超的医术,还有着高尚的德行。他们生动地诠释了浙二医院始终践行的关爱百姓、服务社会的崇高理念。把他们的医道仁道记录下来,既是浙二医院的宝贵财富,对普通读者、病人来说,也会是非常有价值的读物。特别是在当下,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时有缺失。这种对浙二名医生涯的描述和其背后精神实质的探寻,会更有效地建立和弥补上这种重要的信任。
《为了孩子的明天(张金哲传)》由夏媛媛所著, 《为了孩子的明天(张金哲传)》是中科协“老科学家 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张金哲院士研究成果。 在研究报告的形成上,我们除了通过已搜集到的资料 进行分析和考证,详细还原张金哲的学习、教育与研 究经历之外,还试图尝试分析张金哲的科学研究方法 与思维方式;研究新学科组织与建立的模式与方法; 张金哲作为学科带头人对团队的管理模式;探讨社会 大环境与家庭小环境对张金哲学术成长的影响等。而 在研究报告的结构安排上,我们张金哲院士的家庭背 景、求学经历、师承关系、学术成就、工作环境、同 行评价六方面内容为基本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 后,以学术成长时间的先后为顺序,提取了院士学术 成长过程中的若干关键时间段或重大的事件进行详细 描述及分析。首先是院士的童年
《我的丈夫马海德》 讲述了1936年6月,马海德(乔治·海德姆美国医生)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历尽艰辛来到陕北苏区,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故事。 《我的丈夫马海德》 讲述马海德是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位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在西方人士中,他是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人,是参加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人;是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这四个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人。 《我的丈夫马海德》 讲述了马海德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不但是一位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一位杰出的民间外交家,更是一位改变了中国数十万麻风病人以及数百万麻风病人家属命运的伟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