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心选择了90多位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通过简明、活泼的文字,带我们走近这些科学家,循着他们的人生经历,倾听他们的事迹,分享他们的喜悦与欢乐、挫折与痛苦,了解他们高尚的品德,勤奋好学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家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既能学习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又能萌发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本书成为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本选题为茨威格传记作品集之一,讲述了麦哲伦的一生。他在印度和非洲服军役,同西班牙国王签订合同后远航,在航行过程中处理叛乱,克服困难后终于取得成功。他是第一个把环球航行理想付诸冒险运行动的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让人类文明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茨威格在本书中用心理分析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坚强、谨慎和孤僻的麦哲伦,在对麦哲伦航行过程的描述中凸显了其性格,描述了麦哲伦是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茨威格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麦哲伦的一生写得立体生动、有血有肉。
本书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传主吴浩青,1914年出生,江苏宜兴人。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被誉为锂离子电池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本书从吴浩青的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两大方面,详细叙述了吴浩青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本书介绍了美国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纳什的传奇人生。他是如何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新闻人物,他又经历了什么艰苦磨难,他的生活与常人又有什么不同或是相同.....本书都将有所展示。 本书再现美国数学天才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传奇生活。30岁以前,他解决了一系列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此后,他遭受了灾难性的精神崩溃,成为普林斯顿一个在黑板上乱涂数学命理疯话的幽灵人物,几乎被世界所遗忘,直到他从癫狂中苏醒,获得诺贝尔奖。
《国器》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航空工业英模罗阳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作品。罗阳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树立了当代军工人献身国防建设事业的榜样.罗阳的一生是航空报国的一生,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直至生命后一刻.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感人肺腑的情感描绘了罗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矢志不渝、航空报国,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恪尽职守、忘我奉献,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事迹。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先进事迹的一本难得的读物。
潘季驯(1521-1595)是16世纪中国明代杰出的治河专家。他一生中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27年。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认真汲取前人认识黄河、治理黄河的积极成果,全面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治黄”理论和“堤防修守”的完备措施,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我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书是作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而写成的关于潘季驯的综合性评传。 全书共分12章,分别从生平概略、治河的历史背景、前期治河活动和后期治河活动、交友和著述、工程技术思想、工程管理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维及历史地位诸方面对潘季驯的一生作了评述。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钱穆先生占有着独立不倚的特殊位置。钱先生不仅以著作名世,而且以教龄之长,善于识拔、奖掖和培养青年学人而蜚声士林;他自身虽谈不上师承,但他培养了一大批的弟子,这批弟子遍布学林,又各自培养了自己的学生,他们继而活跃于当今的史坛——这就是现代学术的薪火传承。严耕望先生、余英时先生、李埏先生等都是钱穆先生的弟子。 本书回顾了钱穆先生的一生以及他的几位学生,是一本学术传承专著。钱先生不仅是一位史学巨擘,一位通儒,更是一位教育巨匠,他“年十八抗颜为人师”,直至92岁告别文坛,虽双目失明,仍讲学不辍。著名学者严耕望先生、余英时先生、李埏先生等都是钱穆先生的弟子。
杨振宁,1957年获物理学奖,当时35岁。中国本土出生、成长,并在本土出成果的科学家要获得诺贝尔奖,从现在算起,20年足够。 丁肇中,1976年获物理学奖,当时40岁。在21世纪,中国人在科学上会有许多重要贡献。 李远哲,1986年获化学奖,获奖时50岁。目前惟一在国内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了面对21世纪带给我们的挑战,好好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将是重要的议题。 朱棣文,1997年获物理学奖,当时49岁。中国科学家要想有所突破,要选择较新学科中有带领性、人家会跟着走的前沿课题,第二要瞄准代表新趋势、再向前走一步就渴望会有突破性进展的新技术。 崔琦,1998年获物理学奖,当时59岁。21世纪的物理学也会有革命性的突破,不仅在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学方面,在凝聚态物理学方面也是一样。 李政道,1957年获物理学奖,当时31岁。中国已经具
斯蒂芬·斯梅尔是美国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所获奖项有1966年菲尔兹奖、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2007年沃尔夫数学奖(迄今为止只有12位数学家同时获得菲尔兹奖和沃尔夫数学奖)。他是一位有着独特人生经历的当代数学大师,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做出了卓越成就,例如首先证明将球体从内向外翻转在理论上是可能的,提出了混沌概念的先声——斯梅尔马蹄等等。斯梅尔首先突破了维数障碍,在高维庞加莱猜想上取得重大进展,证明一个六维的世界有可能比一个三维世界更为简单。然后转向研究动力系统,作出重要成就,还勾划出研究计划,给很多研究者实行。他也做过数学经济的工作,近期也探究了不同的计算理论。不仅如此,斯梅尔还是一名发起了旨在终结越南战争的反战运动的孤胆骑侠,并与美国的科学管理机构进行过维
《图灵和ACM图灵奖(第4版) 纪念图灵百年诞辰》介绍了图灵及自1966年至今图灵奖的获得者的工作和事迹。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及21世纪初有代表性计算机科学家的介绍,多方位、多视角地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历程。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数据库技术、计算复杂性理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分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概况。通过追寻成功者的足迹,给人以必要的启迪,读者可以从阅读本书中吸取成长和成功所必需的养分。
朱锡侯(1914—2000),祖籍浙江绍兴,出生在东北吉林。1937年毕业于北平中法大学,因学业优秀而被选送赴法留学,为中法庚子赔款的后一批公派留学生。1945年“二战”结束,欧亚交通刚刚恢复,获得了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博士学位后,怀着一腔报效祖国的热血,回到中国。尔后,受聘担任了云南大学医学院和文法学院的生理学及心理学、美学教授,为新中国心理学会的五位创始人之一。1955年,因与贾植芳的关系,莫名其妙地牵入了“胡风反革命集团”一案,两次被迫自杀;1957年,又被划为“右派分子”,历尽磨难,九死一生。1981年,在其六十六岁之际,作为“人才”调入杭州大学心理系,任生理心理学教授。 这部《昨夜星辰昨夜风(八十自述)》,忆叙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百年的风雨历程与沧桑巨变。不仅是一个知识分子个人及其家庭
关洪教授生前对《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理论物理专辑》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在深入研究原子论和量子力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撰写了一本高水平的物理学史读物《原子论的历史和现状:对物质微观构造认识的发展》。这本同时贯穿物理学史和思想史的著作出版以后,不仅在物理学界受到欢迎,同时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引起反响,尤其得到科学哲学领域专家的重视。该书的学术意义延伸到物理学之外的哲学,对这两个领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做了深刻的揭示。这是以关洪教授长期厚实的研究经历为基础的,对于其他研究者有很强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为了纪念导师胡宁先生,关洪教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广泛收集材料,访问有关人员,精心考证,写出了这本《胡宁传》。本书内容翔实,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既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又是一本对广大青少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科学家承担着分外沉重的担子,这使得他们在科学研究中付出比国外科学家更多的情感和精力。但是中国科学家所表现出的顽强不屈的精神,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很少能与之比拟。了解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科学家无与伦比的高贵人格。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本书可供中学生、大学生和科学史研究者或爱好者阅读参考。
《业精于思——申振钰》是集成了申振钰先生的口述、访谈资料及其主要科研成果的一本书。 申振钰先生勤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特点,我们从她娓娓道来的口述中常能深刻体会到,尤其从申振钰先生在超自然现象研究方面的工作中。20世纪80年代,伪气功在中国甚嚣尘上,申振钰先生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实地听取“气功大师”的“带功”报告、亲临“气功现场”,并且详细地查阅、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了一系列反伪科学的文章和音像资料,对伪气功进行针锋相对的批判。申振钰先生因此曾获“第二届反伪科学突出贡献奖”。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相信申振钰先生的研究历程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
本书是第五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沈志云是我国机车车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83年发表非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 沈氏理论 ,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在轮轨动力学、曲线通过理论、蛇行运动稳定性和*响应等方面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研制成功迫导向货车转向架,达到了接近无轮缘磨损的程度,为中国数十万辆货车更新换代开辟了新途径。1988年以来筹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能模拟400km/h高速列车运行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 本书向读者系统呈现了沈志云院士的学术成长过程与思想脉络。
约塞夫 A. 熊彼特(1883 1950)是有史以来*重要的也是*光彩夺目的经济学家。阅读有关他的生平、学术研究、政治生涯以及企业行为如同是在阅读一本精彩的小说。 19世纪末,熊彼特在维也纳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和大学时代。这个阶段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他成长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个人的命运,直接影响他后来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形成。这种性格也注定了他作为银行家和投机商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后来他和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竞争,同时也造就了他对资本主义日益衰落的独到见解。上述这些都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思考以及我们的政治经济行为。 感谢库尔茨和斯图恩把我们带近这位巨人和他的理论,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常被人引用的著名论断 创造性毁灭 这一理论。
《童年记事:一位太空科学家的民国童年》是一位太空科学家的童年记事,从民国初年(作者出生时间)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真实、细致、原汁原味地向读者展现了民国时期东北农村和中小城镇的乱象以及人们的困苦生活,以启迪读者珍惜今天稳定、富裕的幸福生活。
柯召院士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在数论、代数、组合论等数学领域有突出成就,被学术界誉为“我国近代数论和组合论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二次型研究的开拓者”。他关于不定方程卡特兰问题的研究结果与方法,在国际上被誉为“柯氏定理”与“柯氏方法”:他与国外数学家合作的“爱尔特希-柯-拉多定理”,已成为组合论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柯召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数学家,桃李满天下:在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科学顾问期间,为发展国防应用数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柯召传》以翔实的史料全面介绍了柯召的不凡经历,通过讲述贯穿柯召一生的若干小故事,展现了他独特的治学风格,献身科学却又从骨子里淡泊名利的学者风范,严谨认真却又豁达开朗、平易近人的处世态度,以及他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情趣。
本书以世界著名研究机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背景,撷取了一批为20世纪科学发展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的工作、生活片断。这些科学家包括相对论的创立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天才数学家、逻辑学家哥德尔,现代计算机之父冯 诺伊曼,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细胞自动机大师沃尔弗拉姆,美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等等。作者以当代若干重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为线索,以生动的笔触,将自己亲赴实地采访获得的大量鲜活资料串连在一起,让读者从另一视角领略当代科学发展的概况,感受科学巨匠们的个性和魅力。
该书是北邮校友总会为50年校庆特别策划、由85级校友李斌专此撰写的。 全书共10余万字,并选配了350余幅叶先生不同时期的精彩照片,全面地回顾了叶先生90年的生命历程,详尽生动地展现了一代名师叶培大先生坎坷求学矢志从工、科研和从教、事业和生活的各个侧面,使人们在图文之间充分感受到叶先生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和他辉煌业绩背后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