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回忆录》是哲学家金岳霖晚年亲自撰写的一部回忆录,是颠覆世人印象的人生传奇之作。金先生一眼望去便是哲学家,他 浑身散发着哲学家的味道 ,然而他的内在却流淌着名士风流,一生笼罩在传奇中。它回忆了自己在人生、情趣、交友三方面的经历,彻底颠覆了这位哲学家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还原了他真实的人生-----一位游离于学问之外忘情于山水之间却成就了一番大业的人。它叙述了自己学术及学术之外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以情感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生活中的大师级学者的人格与情趣。《金岳霖回忆录》情趣盎然,可读性极强,吸引力很大。读者如沐春风,如同和一位极具生活情趣的老人聊天,可以得到与读其学术著作天壤之别的感受。这部回忆录,让人得到生活的感悟,人生的喟叹,回归人类本性的呼唤。通过这部书的传奇回忆,能给
鲍鹏山经典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自出版后每年加印。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优选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独家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近期新发现的、中国最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在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相关领域,想完全绕过钱锺书,在今天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钱锺书被誉为 文化昆仑 ,其著作贯通中西,横跨创作和理论;创作兼及诗文,理论兼及文史哲,以中文论中国,西文论西方,每一方面都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钱锺书传》按时间顺序,将钱锺书的一生划分为早年生活和求学、意园神楼、沧浪之水、槎通碧汉、群峰之颠五个阶段,将经历与著作交织考索,做出解读。尤其从结构系统的角度分析《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等钱氏著作,别具只眼。书末附《钱锺书著作的分期和系统》和《钱锺书简易年表》,对钱氏一生的行事与著述有清晰梳理,有助于理解钱锺书的思想发展。 张文江先生检阅钱锺书著述,分析其知识结构,留意其如何应对身处的时代,以简约清通的行文,呈现传主的精神风貌。
本书主要介绍的是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大学》属于《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程子曰:“《大学》,孔氏之,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有三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善。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原也属于《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自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中庸》的核心思想是儒学的中庸之道,它讲的是人的修养。其括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书选取《大学》《中庸》的内容,按照章节梳理,并详细介绍每一章的内容,配以原文、注释、译文、后世之解以及相关的历史案例。
本书从一个普通儿子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师的家庭生活,表现了他纷乱复杂的家庭情结——从一个农村家庭来到一个城市家庭,他与城市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农村的那个家,距离也越来越远了。在作者的笔下,季羡林骨子里就是一个具有悲剧情怀与叛逆思想的人,他感情丰富、文思泉涌、善于学习,天生具有文人气质,对女人、爱情、家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然而根植于心底的责任感让他选择了一条委曲求全、与家庭妥协的道路,他的这种态度一直保持到他人生的。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反映了梁漱溟先生入学读书、任教北大、参与乡村建设运动、参加抗战、为民主建国奔走等经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梁漱溟先生在“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两者支配下的人生。从梁先生为中国、为人生而思考和活动的实践中,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读者应也是有较大帮助的。全书共九个部分,前七个部分是各个阶段人生经历的记述;后两个部分分别是梁漱溟先生对于自己思想历程的总结以及在接受采访时对自己的个人评价。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是一部通俗、系统诠释中国易经文化的著作,继承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易经》通俗化、大众化普及的 作品。刘祺庸认为,易经主要强调两个字:“道”和“德”。学习《易经》,要尊道崇德。“道”是规律,“德”就是按规律办事,并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基本要求是,思考问题动机纯正,行事态度端正,品性行为符合规律或原则,不主观妄断,随顺自然,戒慎恐惧。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强道德修养。刘祺庸用直白的语言、熟悉的典故介绍了《易经》这样的国学经典,既能增长国学知识,也能引导读者走出精神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