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年谱。刘师培(1884 1919) ,近代经学家、文史学家。曾用名光汉,字申叔。别号左盦、无畏。江苏仪征人。于经学、文学研究颇多创见,一生著述甚丰,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史学、文学专著几十种,收入《刘申叔遗书》。 此书是对2003年广陵书社出版的《刘师培年谱》的增订。此次增订,在保持初版框架的前提下,一是重点补充了新发现的刘师培生平资料,特别是民国时期报刊所载资料,纠正了初版中的个别错误结论;二是增注了引文出处,以便引用和核对;三是更新了《刘师培研究资料目录》,四是校正了初版的文字漏误。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 ,韬奋是其笔名。祖籍江西余江,出生于福建永安。 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早年曾就 读于南洋公学,毕业于上海约翰大学。毕生从事新闻 出版工作,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生活》周刊 ,以后又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 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抗战》3日刊等,创办生活 书店,倡导为读者服务,出版大批进步书刊。积极参 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救国会等民主运动和抗日救亡 活动组织,为*名“七君子”之一。出狱后,积极投 身全面抗战,保障言论自由,组织民众运动的斗争。 后受到国民党迫害,离开重庆,辗转于桂林、香港、 广东、上海、苏中、苏北解放区,并希望能去延安, *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但因病症严重,于1944年7 月24日不幸病逝。中共中央追认邹韬奋为
本书校点明清之际黄道周弟子等撰写的年谱三种,即(明)洪思《黄子年谱》、(明)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清)郑亦邹《黄石斋年谱》,以及本书附录的明清人撰黄道周传记19篇,包括明朝黄景昉《黄道周志传》、明朝洪思《黄子传》、明朝査继佐《黄道周传》等。此书原在我社以 八闽文献丛刊 之一种出版,此次修订后再版。整理出版黄道周的相关著作,乃至对黄道周的生平进行著述,可以为学术界研究其理学思想、艺术创作、人格魅力等方面提供载体,乃至为研究晚明社会风云突变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提供相关资料。
《章太炎年谱长编》共70余万字,出版于1979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至今已坊间难求。 《长编》按不同历史时期,结合章太炎的思想活动,分五卷:1868年—1894年为卷,1895年—1905年为第二卷,1906年—1911年为第三卷,1912年—1918年为第三卷,1919—1936年为第五卷。每一卷之前附按语,说明这一时期的国内形势和章氏的思想活动。基本上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全面记述章太炎的政治、学术活动。 作者依据近年出版的各种相关文献,增订了约40万字,仍按《长编》的编次和时序,分为五卷。统一排在《长编》之后,为了便于读者检核,该部分内容单独装订成册。
《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当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对当代书坛影响深广。 林散之先生是江浦人,幼尝苦辛但是求艺不断,先得乡贤开蒙,后为黄宾虹老提命。傅雷先生曾说,林散之先生是黄宾虹老入室高足中成就实为仅见者。 林散之先生一生淡泊豁达,晚年书画之名始为广知。高二适先生见到林老书迹大呼: 这才叫字! 启功先生初见林先生的作品时,竟然脱帽肃立,三鞠躬,以表敬意。此二事,一时传为书坛佳话。 70年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江南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桐城派是清代以下 重要的古文流派,影响巨大,方苞与姚鼐、刘大櫆并称,是桐城派 重要的作家。方苞为学以程、朱为宗,提倡古文“义法”,追求道文并重。文风简严精实,古文写得雅洁自然,富有感染力。方苞的成就不 于古文创作,其作为官员、学者、选家,事迹亦多,只是为文学声名所掩盖,受到关注相对有限。现在这部《方苞年谱》,即力求通过充分的文献调查与考证,全方位、多面向地呈现方苞立体的历史形象,为读者了解方苞生平、所处时代、桐城源流提供一份扎实可读的材料。
作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完全用事实还原历史,还原人物的本来面貌,不带主观的成见,不加主观的议论。对谱主历来有争议的方面,不同的记载。不同的评说,皆予并存。例如,丁文江任上海总办时期的活动。谱中收入当时各种舆论评说的同时,也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评论一并收入。 这本年谱的编辑体例堪称完备。全书包括“谱前”、“年谱”和“谱后”三个部分。在“谱前”部分,颇详细地交代了丁文江出世前,西方近代科学,特别是与地质学相关的科学在中国被引入和初步传播的情形。如此。人们便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丁文江等开创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历史意义。“谱后”,一般年谱没有这一部分。但对于丁文江这样影响很大而争议甚多的人物,就显得很必要。我们读了本书的“谱后”部分,确能进一步了解丁文江的历史贡献和他应当占有的历
《 手稿》以已故学人叶笑雪先生手写遗稿为底本进行影印,记述内容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山西大学堂创办之初,止于1979年2月16日森老追悼会的召开。全书内容以徐森玉先生之生平及事业为主,突出了其一生对文物、古籍保护作出的重大贡献;同时,叶笑雪先生还广泛搜集资料,旁征博引相关报纸、期刊论述,极尽翔实地再现了徐森玉先生的一生。 本书特邀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吴格教授撰写序言,饱含深情地介绍了徐森玉先生的主要功绩和作者叶笑雪先生的著述情况及手稿的流传过程,有助于读者对本书的了解与深入研究。
本书如题,这是宋代大儒朱熹年谱的长编。它不以历代旧谱为标准,而是从全面收集原始文献入手,直接就朱熹文集、语录等中,考察朱熹生平行事。这样,就纠正了旧谱之误,弥补了旧谱之缺。全书分为:序、新安朱朱氏世系、朱熹年谱卷上和卷下,以及朱熹著述考略、宋史朱熹传、紫阳年谱和跋等若干部分。这是研究朱熹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谥文清,山西河津县南薛里人(今山西省万荣县平原村)。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历监察御史、山东提学佥事、南京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天顺元年(1457)致仕,天顺八年(1464)病卒。薛瑄是明代位从祀孔庙的大儒,著有《读书录》、《读书续录》等理学著作。在文学创作领域他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著有《河汾诗集》等,计有1570余首诗歌、260余篇文章。 钱国莲和薛冰编著的《薛瑄年谱》作为年谱首先对薛瑄的生平事迹作了详尽的整理,既对谱主一生作了完整系统的纵向描述,又兼顾横向联系,提供了薛瑄主要活动的背景材料,交代了薛瑄与同僚、同年、门生或友人的交游情况;其次对薛瑄大部分诗文的创作时间和地点进行了梳理。
本书以记述谱主生平思想活动为主,兼收与谱主活动有关的资料。属谱主领导的革命运动史范围者,收入正文,详略视其与谱主关系而定。本书分三卷,卷(1866-1911)记谱主家世,早年生活,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为推倒帝制,建立共和而奋斗的经历。第二卷(1912-1918)包括谱主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二镒革命。组建中华革命党,反袁及次护法运动等内容,即为建立民国、保卫民主共和革命成果殚智竭力的行誼。第三卷(1919-1925)着重记述谱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经过五四运动、陈炯明叛变,在晚年改组中国国民党,实行三大政策,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以及北上、辞世等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