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作为曾经影响中国 20 世纪前半叶的政治家,由于两岸互动以及政治动因,长期以来戴着一层朦胧的面纱,以反面典型的形象出现在大陆的读者及几代人面前,以至大多数人对蒋介石的*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不毛之地的光头及那句随时随地都会说的 娘希皮 。他倾尽心力地使一盘散沙的军阀割据状态的中国归于统一、他带领他的军队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的持久较量及由此造成惨重伤亡并*终胜利等功绩,被他血腥屠杀共产党人的罪行厚厚地蒙住了。他去台湾后与儿子蒋经国一道缔造的台湾的繁荣也过多地被他的白色恐怖统治所屏蔽。而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方面,只要他活着, 光复大陆 的计划就会存在下去,用他的话讲: 不可动摇之国家决心。 同时对那些要求 台独 的人说: 谁说独立,就让谁掉脑袋。 在这一点上,他与北京的观点空前一致。他于 1975 年因心脏病
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非仅凭恃其出众的才华和超卓的智能,更重要的是 妻以夫贵 的幸运。蒋宋的结合是二十世纪中外历*突出的一场政治婚姻,权力与财势的结盟,使蒋宋成了中华民国的化身,亦为西方人眼中的 风云伉俪 。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奥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 她是一个 不世出 的政治人物,具有多重性格和不同行事标准;她知道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重,却不忘袒护孔宋家族营私误国与外戚干政:她以爱心关照战争军人遗族与孤儿,自己亦乐享锦衣玉食和荣华富贵。 宋美龄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她不仅在历史的舞台上演戏,而且是 *女主角 。但是,过早逝去的绚烂年代和漫长的人生之旅
拿破仑如同史诗中的巨人一般,驰骋于19世纪初的欧洲。1812年时,欧洲大陆的大部分疆土都在其掌控之中:他颁布的诏书遍及西班牙南部至巴尔干半岛,从大西洋延伸至俄国。他战胜了除英国外的几乎所有强国。英国将英吉利海峡作为天然屏障实施 深壕防御 ,很难想象英国是如何能够避免陷入被征服的困境。拿破仑白手起家,让法国人几乎在不经意间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这部*著作由英国著名的、*受尊敬的军事历史学家撰写。著作讲述了拿破仑的一生,从法国大革命时代背景直至拿破仑离世以及他留下的丰厚遗产。整部著作不仅展现了精美的画作、地图和照片,还包括一些珍稀文件的影印本,如秘密签署的文件、密码信息、记录本、报告和信件等,这些都是对世界各地博物馆收藏品进行了专业研究探索的成果。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 刘少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立了卓著的功勋。他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少奇光辉战斗的一生,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紧密相连。他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他的名字永垂史册。 2008年,曾出版了《刘少奇画传》。今天,我们在前书基础上,增删修改了文字部分,重新调整了图片,以适应图书阅读习惯,因此对版面设计也做了相应调整,以《开国领袖画传系列 刘少奇》为书名出版此书,同时还出版《开国领袖画传系列 周恩来》和《开国领袖画传系列 朱德》。本书图文并茂,编者精心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对世界观代之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创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体系是中国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他们的理论贡献和革命实践,认识他们的革命品德和崇高情操,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权威机构——中共中央编译局组织权威专家积数年之功倾心编纂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画传》。三本画传以编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统一原则,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完整而具体地描述了三位伟人的人生轨迹、理论贡献、精神境界以及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关注,介绍了他们的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本书通过讲述舒绣文女士一生中发生的几件大事:四大名旦之一、《塞上风云》的轰动效应、离家·求生、爬树捉乌下湖采菱奇思妙想敢打敢拼、陶金与舒绣文的创作友谊、闪光的珍珠、闪烁晶莹光芒的珍珠、德艺千秋等,来描述她精彩的一生。 本书通过讲述舒绣文女士一生中发生的几件大事:四大名旦之一、《塞上风云》的轰动效应、离家·求生、爬树捉乌下湖采菱奇思妙想敢打敢拼、陶金与舒绣文的创作友谊、闪光的珍珠、闪烁晶莹光芒的珍珠、德艺千秋等,来描述她精彩的一生。
罗丹,法国雕塑家。十四岁随勒考克(Lecogde Boisbaudran)学画,后随巴里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官学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就是在罗丹的时代,罗丹也是作为一个异数为世人崇拜着的。他的脾性鲁莽,暴躁,他在人体雕塑里注入的激情,总是洋溢着一种原始的野性的力量。没有人能象他这样,如此精微细腻而又如此激扬狂放地迷恋和表现出人体所孕育的“千言万语”。面对他的雕塑作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 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的后几年在家乡度过。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14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其
文徵明,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号衡山。父林,温州知府。叔父森,右佥都御史。林卒,吏民醵千金为赙。徵明年十六,悉却之。吏民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记其事。 徵明徵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辈相切劘,名日益著。其为人和而介。巡抚俞谏欲遗之金,指所衣蓝衫,谓曰:“敝至此邪?”徵明佯不喻,曰:“遭雨敝耳。”谏竟不敢言遗金事。宁王宸濠慕其名,贻书币聘之,辞病不赴。 正德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会徵明亦以岁贡生诣吏部试,奏授翰林院待诏。世宗立,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岁时颁赐,与诸词臣齿。而是时专尚科目,徵明意不自得,连岁乞归。 先是先是,林知温州,识张璁诸生中。璁既得势,讽征明附之,辞不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人生历程和艺术风貌。全书以毕加索的艺术生涯为主线,分成“青少年时期”、“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原始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等九部分。所配插图主要是毕加索代表画作。读者在阅读画传的过程中,既能通过文字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也能在欣赏他画作的过程中,能直观地感受到毕加索的艺术世界。
本书讲述了世界一百位名人的故事,有老子,孔子,亚里士多德等。
路易 埃克托尔 柏辽兹(1803-1869),19世纪上半叶法国有代表怀的浪漫派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关于柏辽兹的生平和音乐,现存资料翔实,他本人也留下了《回忆录》、书信、文学和评论作品等众多文章,供后人分析研究。世人多从音乐家的生平经历开始研究其作品,认为作品就是音乐家生活经历的反映和再现。本书也从音乐家的生平入手,甚至更为详尽地记述了柏辽兹一生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期为研究音乐家的读者提供必要的参考。然而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并未满足于对音乐家的生平事件记述,而是进一步从性格学的角度研究音乐家的性格与其作品之间的关系。在作者看来,音乐家的生平逸事并非其创作灵感的真正来源,“他灵感的源泉在于他自身的天 赋,他的创造力来自于他那昴扬的气质”。正是伟大的天赋和敏感而饱受痛苦折磨的性格的奇
本书详细介绍了罗丹的生平及卓越的艺术成就,包括“幸运的学习时代”、“初出茅庐的天才”、“意大利之行与青铜时代”、“沉重的《地狱之门》”、“罗丹与克洛黛尔”、“史诗般的《加莱义民》”、“雨果像与巴尔扎克像”、“罗丹的艺术思想”,中间穿插多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的初一位雕刻家。罗丹与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菲狄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欧洲雕塑史上三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保罗·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出生在法国南部古城普罗旺斯附近的艾克斯,19岁进入大学学习法律,22岁时赴巴黎学习绘画,并在这里结识了毕加索、马奈、雷诺阿等人。塞尚的*成就,是对色彩与明暗送行了前所未有的分析。这与印象派画家捕捉表面的印象有所不同。他在画面的结构与色彩关系上有着敏锐的感觉。在画面的处理上,塞尚追求平面感,用色彩来表现空间。绘画中注重理念表现和追求结构美感,主张绘画应该摆脱文学化和情节性,突出绘画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和物象本身的美感。 塞尚在绘画上的革新精神,受到西方20世纪艺术家的重视,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即使是今天,仍然有许多人相信人类来自于上帝的花园,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当不足两个世纪以前达尔文告诉世人,我们不过是和猿猴同属一宗时,大多数人被激怒了,嘲讽、挖苦和谩骂一起向达尔文扑来。但时间平息了一切,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伊甸园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神话。 在达尔文生活的年代,虽然宗教的势力比起中世纪来已有所削弱,但是上帝的身影仍君临一切。人们认为一切,包括人类自己都是上帝的杰作,自然界的物种生来就是上帝事先设计好的,而且它们永远不变。 1831年,22岁的达尔文依靠年轻、勇气以及父亲的资助,乘“贝格尔号”舰完成了他一生史诗般的环球考察。当他归来时,已病弱不堪,多种疾病伴随了他的一生。他此后几十年的研究完全赖于毅力,终他做出了震惊世界的发现——关于物种进化机制及人类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