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中研院 院士、秦汉史大家邢义田先生的访谈录,内容包括他的家庭、求学及师友杂忆,学术研究之路,以及他对新时代治学思想、人文知识等挑战的看法。人文社科类的读者都会有兴趣。不仅可加深读者对其学术作品的理解,还可看作史语所那代学人生活、学习经历的缩影。 书名 真种花者 取自周作人语: 有些人种花聊以消遣,有些人种花志在卖钱,真种花者以种花为其生活 而花亦未尝不美,未尝于人无益。 邢先生随兴求做学问的快乐,不为卖钱名利,学问只作 为己之学 。
本书是半个世纪以来少见的、全面的约翰 洛克传记。洛克好友众多,其中一位形容洛克 多才多艺,多能善用 ,确为的见。本书作者罗杰 乌尔豪斯以诸多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举凡英国内战、宗教不宽容与偏见、反政府的斗争与阴谋,以及1688年光荣革命,均与洛克丰富多彩的一生行迹交织在一起,同时作者详细论述了洛克在诸多领域的思想发展,包括医学、知识论、科学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和经济学。本书以历史系年为序,描述并解释了洛克的思想及其接受情况,同时旁征博引,涉及洛克与朋友的亲密友谊和热诚交往的私人生活细节,以及他在越来越引发关注的公共生活中参与的角色,包括牛津大学的导师、沙夫茨伯里伯爵的合作者、尽职尽责的公务员。洛克这位多才多艺之士,本以长居牛津大学的宁静居所、从事医学和自然哲学的研究与实践为夙
......
本书是文史大家杨天石先生的散文集,收集了作者写作长文、大书之余短小却精炼的随笔。作者杨天石出自人才辈出的北大中文系1955级,最早研究文学,又研究中国思想史,后又跨入历史学研究领域,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自称 钩挂三方来闯荡 ,本来学文出身,却横跨文史哲,可谓 横生斜长 。本书包含杨天石先生多年来的随笔文字,众多未出版、未刊登杨天石先生的小品文与随笔收录于本书。在极其有限的篇幅中,要言不烦,信笔写来,挥洒自如。可使读者读来有长知识、启心智、娱性情之效。集中展示了杨天石先生横跨文史哲的学术功底及能力。
......
本卷收录作者社会思潮研究及一些文化大师的专题研究,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展现了百年前近代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知识分子思想的变化与革新,再现了那一代人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不朽岁月。本书重点梳理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儒学的看法、戊戌维新以来的 国民国家 思想、文艺思想变化等,涉及黄遵宪、鲁迅、钱玄同、章太炎、张继等数十位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深刻揭示了近代思想变化的内核、缘由、过程、成就、不足等。 最后附录了作者杨天石先生这一横跨文史哲三界大家的研究历程和研究心得。
本书是2023年12月5日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召开的 李学勤先生诞辰90周年国际研讨会 的会议文集,该书从多角度总结了李学勤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和学术思想,辑收了李学勤先生同人、亲友、学生撰写的回忆与怀念文稿,另有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对一些相关领域研究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古文字、书法学、出土文献等相关专业,文集中的各位作者都是活跃于国内外史学界和古文字学界的专家学者,所写的文章反映了当代史学界和古文字学学界发展动向、讨论热点,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学界的最新动向。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文史爱好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院士的中学时代》共分3辑,由《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站长雷宇编著。本书通过对杨乐、王元、李德仁、张丽娜、朱英国、欧阳自远等30余位中科院院士面对面的采访,记述了他们中学时代的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着重表现他们的学习态度,总结他们的学习方法,颂扬他们的人生志向。《院士的中学时代》既为学生提供一份独特的精神食粮,也是一本值得家长和学生共读的成长之书,为家长展现多元的教育观 还原院士青葱岁月,追慕往昔教育图景,破解英才成长密码,滋养未来栋梁之心 。
弗里德里希 席勒(1759~1805),伟大的德国诗人、戏剧家、美学家,是德语文学中富活力的形象之一,其作品深受中国读者喜爱。本书描绘了席勒的一生,讲述了席勒如何(与歌德一起)在1790~1805年的十多年间成为德意志精神生活中的那颗位居核心的恒星。所有人都登上了舞台:诺瓦利斯、荷尔德林、施莱格尔兄弟、费希特、青年黑格尔、蒂克、布伦塔诺。这部关于一个伟大人物的生平、著作与时代的书,或许正可以开启一场 席勒复兴 。
《倬彼云汉 许倬云先生学思历程》之上篇《江河万古》,着意于先生学术著作之评述;中篇《雪泥鸿爪》,侧重于先生的学行记录,撰写者有同辈学人、学生、世交晚辈、近年亲近的青年学者等;下篇《水流云起》,收录有关先生的访谈、口述及媒体侧记。 附录则意在从先生自身的视角, 交代 其学术渊源;另附《许倬云先生平生事略》《许倬云先生作品存目》《许倬云先生未刊稿存目》及《相关评论存目》,亦可由此一窥前辈学人风采,及先生平生行履之所及。
本书选取我校一级学科中师德高尚、造诣深厚的学术领军大家,如 人民教育家 荣誉称号的获得者高铭暄先生,我国人口学、老年学学科开拓者百岁老人邬沧萍先生,新中国 大金融 学科体系的主要设计者黄达先生,清史编撰工程的主要负责人戴逸先生等,以期以大师为榜样,胸怀 国之大者 ,心存民族大义,树立远大理想,存蓄浩然正气,师生共计,教学相长,努力做精于 传道授业解惑 的 经师 和 人师 的统一者,在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中奋楫起航。
朱执信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理论家,一生勤于笔耕,著述宏富。本书收录他在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篇幅长短不一,创作时间覆盖作者加入中国同盟会后的大部分时段,论题横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财政、国际关系诸领域,内容包括阐发革命理论、输入西方新知、批评国内时政、揭破各种谬说等多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朱执信思想的基本面貌及其发展演变的动态历程。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在上编“我与斐德”中,魏斐德的夫人梁禾以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与魏斐德相识、相知、相爱、相伴的人生经历,向读者讲述了学术光环之外有血有肉的魏斐德,其情真意切与坚守令人动容。下编“怀念斐德”,汇集了魏斐德生前好友、学界同仁及弟子满含追忆的文章。欧立德、周锡瑞、杜维明、马内阿、熊月之、刘东等诸多名家,用平实又生动的笔●读名著 选岳麓●触,为读者勾勒出魏斐德的思想轮廓。在这些文字背后,一个鲜活的、极富才情与个人魅力的汉学大师跃然纸上。
钱穆(1895 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享誉中外的国学大师。钱穆治学出入经史子集四部,是20世纪中国国学界的一位通儒,其毕生著述、讲学之宗旨,刻刻不离于对国家前途与民族文化之关怀。本书以钱穆的生平阅历为主线,将其思想、学术、人格、才情融入其中叙述,一方面展现了这位来自乡村,完全靠自学成才名家,成为大学教授、名教授,成为一代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和学术贡献,另一方面突出他为中国文化而战、为守卫中国文化而战的一生,突出他为中国文化招魂续命的精神志业,激励人们为民族复兴和中国文化承担责任。本书材料翔实,立论有据,分析中肯,行文流畅,是迄今为止*为详细、全面论述钱穆人生经历和学思历程的著作。
本书是王元化先生的传记。王元化作为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学术史等领域均有极高建树。作者吴琦幸为王元化的弟子,追随王元化数十年,近距离地接触与观察王元化,对其生平和学思历程有深入的了解,并因其弟子身份获得翔实的*手资料。该传记真实、可靠,体现了王元化作为一位左翼文学革命者,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道路上、追求学术思想独立过程中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该传记为目前研究王元化人生与学思历程的书。
本书以传记文学的轻快笔调,展现了清史大家戴逸先生的人生经历及学术追求。从幼时痴迷阅读到青年问学胡适,从学林崭露头角到问津国际学界,从耕耘史学到掌舵中国史学会,有成长的趣事,有激越人心的奋进,更有抱守学术初心的安然。本书是戴逸先生的学术人生史,更是当代清史研究的学术史。
本书作者杰西 诺曼是英国国会议员,作为一个具有政治经济实践经历和学术训练背景的政治家,本书的内容超越了一般性的学术讨论,基于对亚当 斯密生平细节和思想脉络的剖解与发掘,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讨论了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 亚当 斯密荣誉等身,思想体系磅礴且影响力深广,从达尔文、马克思、凯恩斯到哈耶克,在所有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重要的政治、经济理论家的观点中,几乎都能够找到他的印记。但在今天,斯密也饱受争议,不少人抨击他为资本主义和个人自由的倡导者,是 市场原教旨主义 的原动力,是不平等和人类自私的辩护人。围绕现代对亚当 斯密的信仰、偏见与重重迷思,作者从18世纪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着笔,追溯了斯密思想的源头和思想体系的构成与发展。如作者所述,斯密并非一个教条式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也远非一名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