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姐妹花,一个美丽叛逆,一个聪慧过人。 这个世界却对她们的天赋、自我和挣扎视而不见。 当她们一个身心破碎,无家可归, 一个被迫藏起自己的光芒,黯然失色, 她们会找到彼此,讲述被隐藏的人生和永恒的信念。 然后,用双手创造机会,为自己挺身而出。
《快乐影子之舞》是门罗的成名作和处女作,历时15年写成,一举赢得加拿大文学奖项总督奖。《快乐影子之舞》收录的15个短篇故事里,门罗以非凡的视角观照平凡的生活,显示出足以成为经典作家的特质。 《快乐影子之舞》收录的这些故事发生在农场,在河畔沼泽地,在西安大略孤独的小镇和新兴的郊区。女孩跟着父亲上门推销,无意目睹父亲埋藏已久的恋情;两对陌生男女在寂寞小镇里耐着性子相互抚慰,老小姐让智障的孩子们用音乐发出与另一个世界的沟通……作者将注意力投向平常人的欲望及遗憾,爱的欢愉与痛苦,以及逼仄生活中的绝望和负疚,让我们惊觉人心里共同的野心、恐惧和悲哀。
他把一颗永久的童心,描绘成动画电影,让你可以看见他;他又把这颗童心,浓缩成一座乐园,让你可以走进他。他永远的离开了,他的童心却永远留下来。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永远都是童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让我们记住了四川、汶川、北川,也让我们记住了一群在灾难中临危不惧、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昂然挺立于天地间的英雄们。面对灾难,他们有的在生死瞬间将同学推开,而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世界;有的脱险后又纵身跳向废墟,背出情同手足的同乡;有的在关键时刻担当起老师的职责,组织同学撤离到安全地带;有的被困后,或坚持用手电筒的微光读书,或唱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他们的事迹,如同浩渺苍穹里的点点星光,照亮勇敢、坚强、无私的夜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优良品质,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感动了全国人民。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英雄们,将崇高的敬意珍藏在心中。 抗震救灾的英雄们,以人民的得失为得失,以群众的安危为安危,把人民利益放在位,彰
书中再现降征特别是遵义会议等历史场景,披露了若干罕闻未见的史实史料,并对几个重要历史定论提出了不同看法及其依据,如李德到底是由哪里派来另和干什么来的?他反“围剿”的对手是不是蒋介石的德国顾问冯·赛克特?他是否一直坚持错误从未认罪?还对他的婚恋轶事、离华后情况及长期沉默又忽然露面等等,都根据新的资料作了叙述。本书将能引人进入群争斗和惊心动魄的历史年代,从而引起反思获得启示。
17世纪初,荷兰人从尼德兰来到北美洲这片新大陆——他们是早期开拓者。他们大多在哈得逊河流附近建家园。大约200年后,就是《瑞普·凡·温克尔》故事开始时,该地已是英国殖民地。英国拥有这块大陆,从1760年到1820年由乔治三世统治。北美有人对此感到高兴,喜欢这位英国国王——对他忠心耿耿,还有许多人不想他们的土地被英国统治。他们要生活在独立的国土,有自己的政府,自己的法律。他们的英国军队打了一仗。美国人打赢了,英国人离开了殖民地,瑞普·凡·温克尔的故事结束时,他生活在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他们拥有一位总统,不是一位国王。它的第任总统是乔治·华盛顿。 本书的另一则故事《睡俗的传说》发生在19世纪早期,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这场战争之后。
法王菲利普在1304年的“斯洛伊士海战”中遭到惨败后,英王爱德华三世便趁机进驻法兰德斯,自此引发了欧洲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战争末期的1429年,突然出现了一位17岁的少女贞德,使法国人民重新燃起了一线希望。贞德自称受神的指示,率领法国官兵纵横于战场上,以破竹之势击败英军,解救了即将沦入英军手中的奥尔良城,并辅助查理七世登位。但她后却以异端的罪名被处火刑。 贞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她虽然仅是一个平凡的农家女,却能凭着一股对宗教、民族的热爱,以超出常人的胆识及智慧,牺牲奉献个人的力量,终于使法国一雪前耻,重步统一之途。法国人民为了感念她的伟大,特赐予她“圣女贞德”的尊称。
海伦·凯勒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和慈善家。她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塔斯坎比亚小镇。小海伦刚满周岁时就表现出联慧的天资。在她出生19个月时,一场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力。但是,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沙利文小姐的帮助下,海伦克服了常人能以想像的困难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五国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后来,她一直致力于盲人教育和残疾人的慈善事业。并写了大量文字作品,如《我的一生》等,作品表达了坚韧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伦到各地发表反战演讲。战争结束后,她又去各国访问,为战争受害者募捐,宣传盲人福利事业。 1959年,联合国大厦举行表彰海伦·凯勒
为了给广大读者及藏学界提供更多的有关西藏的“百年老书”的翻译作品,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四川民族出版社的支持下,决定陆续精选部分已经出版百年左右甚至更早的有关藏族地区的西方论著,翻译成中文,编辑出版“雪域旧旅译丛”,以为国人了解洋人们是如何踏上中国土地进行“考察”的,并从他们的著作中批判性地了解当时西藏及其周边地区的真实情况,为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提供多侧面、多角度的丰富材料。相信本丛书的出版,无论是对普通读者了解西藏,对学者研究西藏都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