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
本书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者》之一》是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自 然地理?地貌》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书中引用了大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貌研究的实际资料,充分反映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部门地貌作为主线,以区域地貌作为综合、归结。首先是总论,阐述中国地貌总的特征和地貌发展过程;然后依次介绍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 貌、冰川地貌、冻土和冰缘地貌、花岗岩与砂岩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 貌、灾害地貌、河口地貌和海岸海洋地貌;最后概括出中国地貌的区域特 点,全国划分为6个大区和38个二级区;并附1 : 8 000 000中国地貌图。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起源、演化和形成过程。全书分总论和分区专论两部分内容。总论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以时间为主线,“厚今薄古”地阐述了对现代中国自然环境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或过程,主要包括中国大陆的拼合、构造-地貌格局的奠定、季风气候的形成、冰期-间冰期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分区专论部分(第五章至第十二章),从典型景观组合出发把全国划分为八个自然地理区域,并从典型景观组合“发生”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各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7年级
本书是李健超先生历史地理研究主要论文的集成。汇编作者1959年以来先后撰写的50篇论文,涉及汉唐长安城和洛阳的历史自然地理、周边地理陵墓、佛教遗迹,以及丝绸之路路线、地名考释等。内容分为西安历史地理、洛阳历史地理、丝绸之路及汉唐两京等四部分。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地理》分为部分。部分是“课程标准修订分析”。作者仔细阅读、领会《标准》及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的解读,同时参考有关课程标准修订的其他材料,结合自己的体会,将中学地理教师关心的修订内容分解成18个小问题,通过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向教师介绍课程标准修订的目的、原则、依据、修订前后的异同。这部分是阅读后面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课程内容及课堂教学实施”。作者使用形式活泼、寓意深刻的小标题,分析了课程标准实施的18个重要方面。在每一个标题下,作者都呈现了来自教学实践又精心加工过的教学案例,用这些实际例子诠释相关的地理课程内容标准,同时也阐明作者对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的见解。这些案例突出了初中地理教学实施过程的一些基本的方面,如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联系学生生活实
本书是李健超先生历史地理研究主要论文的集成。汇编作者1959年以来先后撰写的50篇论文,涉及汉唐长安城和洛阳的历史自然地理、周边地理陵墓、佛教遗迹,以及丝绸之路路线、地名考释等。内容分为西安历史地理、洛阳历史地理、丝绸之路及汉唐两京等四部分。
七年级上册教材帮2023新版到货,正版现货速发!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地理》分为部分。部分是“课程标准修订分析”。作者仔细阅读、领会《标准》及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的解读,同时参考有关课程标准修订的其他材料,结合自己的体会,将中学地理教师关心的修订内容分解成18个小问题,通过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向教师介绍课程标准修订的目的、原则、依据、修订前后的异同。这部分是阅读后面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课程内容及课堂教学实施”。作者使用形式活泼、寓意深刻的小标题,分析了课程标准实施的18个重要方面。在每一个标题下,作者都呈现了来自教学实践又精心加工过的教学案例,用这些实际例子诠释相关的地理课程内容标准,同时也阐明作者对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的见解。这些案例突出了初中地理教学实施过程的一些基本的方面,如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联系学生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