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本小,方便携带。 2、高度浓缩知识精华,内容精准,详略得当。 3、考试,一本在手,考试无忧。
坐标方法 是一种将几何图像转换为公式的方法,一种通过数字和字母来描述图像的方法,表示常量和变量。本书探讨了通过坐标方法,几何概念到数字语言的转换,以便定义一个点在空间中的位置。 共分两个部分,*部分介绍直线上点的坐标、平面中点的坐标以及空间中点的坐标,第二部分讨论坐标方法的有趣应用。为了读者能更有效地使用本书,作者在书中边缘留有一系列有用的 道路标志 ,提醒读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以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逐步介绍各种基本的计数原理和计数模式, 深入浅出, 例题丰富,着重突出各种计数模式所适用的计数场合, 强调区分计数对象的重要性。对中学生来说,从中不仅可以学到计数知识,而且还可以学到逐步展开、逐步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 本书是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 可供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课外阅读.
《初中平面几何证(解)题思路的培养与训练(修订版):四边形部分》的重点是各章的例题思路探索与规律总结。在探索证(解)题途径方面创立了分析法图解、综合法图解和分析一综合法图解,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便于搞启发式教学。在应用三种图解的同时,发现和总结了很多规律,从而创立了一系列的探索证(解)题途径的规则。如 等代转化规则 、 只具部分全等条件需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规则 、 条件集中法规则 、 相似三角形成形规则 以及 分和 、 分差 、 截长 、 补短 等方法,使读者有章可循、举一反三。 应用三种图解并根据所创立的一系列规则去探索证(解)题途径(被誉为吕氏图解教学法),证(解)题就自然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几何题中辅助线的引出,就再也不是某些 天才 头脑中固有的或从天上掉下来的不可思议的东西了。作者编著《初
通过初等数学,特别是数学竞赛中的问题,介绍解题中的一些构造性思想和方法。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考好数学往往意味着善于解题,而分析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是学会解题的*有效途径。 一题一课 系列图书包含从七年级到高考完整的自主学习线路,其核心恰恰是通过对一道例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借题发挥,探索规律和方法,达到 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 。通过作者精选的每一道例题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同步教材所学知识及技能,然后通过变式练习内化落实,既满足低年级同步自主学习,又满足毕业班专题自主复习。针对 一题一课 中 一题 的解析,作者主要是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解题中用到了哪些知识?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解题的关键在哪里?思路是怎样打通的?推理是否严谨?思维有无多余回路?还有别的解法吗?还有更简洁的解法吗?这种解法能用于其他问题吗?这个问题能够推广吗?改变一下条件如何
本书为初中数学公式定律/小红书汇编。包含一般考点、常考考点和必考考点。内容包含初中三年必须要掌握的公式及定律。方便考生考前速记速背,应对考试。
《历届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及解答(第1卷):兼谈辛特勒定理(1950-1954)》讲述了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是全国性的智力竞技活动,由大学教授出题,题目具有深厚的背景,蕴涵丰富的数学思想,这些题目有益于中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辨识数学思维模式的能力。《历届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及解答(第1卷):兼谈辛特勒定理(1950-1954)》面向高中师生,整理了从1950年到1954年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并给出了巧妙的解答。
美国中学数学竞赛是全国性的智力竞技活动,由大学教授出题,题目具有深厚的背景,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这些题目有益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提高辨识数学思维模式的能力.本书面向高中师生,整理了从1973年到1980年历届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并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