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李希贵校长的学校管理学力作。作者积30年教育管理经验和教训,结合在北京市十一学校等的具体管理实践,从组织结构入手,把学校管理的“科学特性”梳理出来,阐明规律,提供方法和工作模型,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学校的运营哲学和方法论,提醒人们扣好学校管理的一粒扣子。 这对学校管理者深入理解和贯彻“立德树人”要求,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学校制度,高效地运营学校,极有启发和帮助。本书适合各级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阅读。
在本刊编辑部对试题进行翻译、解答、整理、筛选的过程中,林昊、赵斌、李潜、王兴,费振鹏、黎金传、顾滨、董士鬲、虞金龙、成俊锋、陈尚俊、李红等同志参与了这些工作,王卫华对本书进行了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外的大量资料,部分试题和解答引自《数学竞赛之窗》、《数学通讯》、《中等数学》、《数理天地》、《中学生数学》等杂志,在此对这些问题的翻译者和解答人表示感谢,“中国奥数教学联盟”协作学校的部分老师和同学也提供了一些解答,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以2011年国家集训队的测试选拔题为主体,搜集了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间主要的数学竞赛及2011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和解答,并且附上了2011年美国和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的试题与解答,2011年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的试题与解答,这些试题大都是从事数学奥林匹克教学和研究的专家们的精心创作,其中的一些解答源自国家集训队和国家队队员,他们的一些巧思妙解为本书增色不少。
本书精选了近年外数学奥林匹克中的几何试题,并将其分为有关直线形的试题和有关圆的试题两部分,通过对真题的实践训练,可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参赛者的实战能力。本书适用于参加初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的选手及教练员,也适用于平面几何爱好者。
人们永远希望更好、更快、更强,所以就出现了各种竞技活动。数学,作为锻炼思维的体操,一门可以充分展现头脑灵活度的学科,理所当然地被选择用来比试人们的思维、发现的能力和作为培育数学人才的工具,于是就出现了中学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