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成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原创成语词典,于2004年做资料准备工作,2005年开始编写,历时八年终于编成出版。 本词典十分注重梳理成语的源流演变及发展。首先是溯源,然后由源及流,这项工作是根据大量资料来进行的,利用古代文献资料来追溯成语的源头,利用近现代文献来探索成语的流变。其次是厘清成语在结构形式上的变异,慎重处理成语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变体。成语的运用很灵活,本词典根据成语的规范化和运用的灵活性,确定主副条的亲疏关系,删繁就简,做到重点突出,脉络清楚。 本词典主要特点如下: ? 大型成语词典,收录成语26000余条; ? 释义精当准确,说明褒贬色彩,指出特定用法; ? 语料翔实,梳理成语的源流演变和历史发展; 例证丰富,体现成语的使用特点和时代气息。
《中华成语大词典》(精编版)收成语20000余条。包括常见、常用成语及部分熟语。 条目分主词条和附见条,主词条提供释义,附见条的释义以参见的形式处理。既反映了成语存在众多同义、近义和异形等情况,同时又反映了成语的产生与流变的面貌。 释义部分先对难懂的字、词进行解释,再给出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浅显易懂的成语则直接释义。 书证选自古今经典著作,深入阐释成语的含义、用法以及发展演变过程。
俄藏黑水城文献刊布以来,西夏文文献大量刊布,西夏学进入大发展时期。编纂解形、注音、释义、举证兼具的西夏文词典成为西夏学界的迫切需求。 韩小忙研究员编著的《西夏文词典(世俗文献部分)》正是可以满足学界这一需求的大型工具书。该词典是根据韩小忙研究员自己建立的西夏文世俗文献语料库编纂而成,约800万字。该词典征引资料繁富,囊括了目前可见的 大部分西夏文世俗文献,占有语料远远超过前人。在体例方面,该书参照《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等 辞书,体例规范。字头按照左偏旁部首编排,首列西夏文原始辞书的解形,并标注字头在前人著作中的编号,以便核对;次列拟音和原始注音资料;再列释义和例证,进而列出词语和句例。引用的每一个文献都括注原始出处,极便于检核。另外,作者还编制了左偏旁索引、右偏旁索引、声
一、本词典共收古今常用叠词约2000条。二、本词典条目内容由词目、注音、释义、例证等四部分组成。1.词目:所收词目以古今常用并需作出解释的叠词为主。2.注音:用汉语拼音给每个单字注音,不按词连写;四声标调,不注变调,如“一”作“yi”、“不”作“bu”。如果同一词目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时,则以①②③……分列。3.释义:力求准确、简明。如果同一词目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义项时,则以①②③……分列。4.例证:每个词目的每种义项都举一至两个例证。例证大多选自己出版的古今书籍、报纸杂志等,并标明出处。也有少数为自造例。三、本词典条目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四、为便于读者查检,本词典正文前有“词目音序索引”各“词目笔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