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全面:编录版初中教材(全6册)中的全部古诗文133篇,按年级分类及排版,初中阶段通用。 2.字体美观:全书练字部分为楷书快写,采用横线格。既可描红亦可临写,帮助学生提高作业和考试的书写速度。 3.技法提点辅助训练:部分页面下方配有技法讲解,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书写技巧,应用于考试中。
这套《中学生字帖》共四种。种是柳体(选自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第二种为颜体(选自颜真卿《勤礼碑》),第三种系赵体(选自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第四种乃欧体(选自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每种字帖均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编有毛笔大楷、小楷字帖和钢笔字帖以及书法欣赏四个部分,称国 四用字帖 。为便于教学及初学者自学,我们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毛笔字部分按 笔画 、 部首 、 结构 等章节编排。每个章节都有文字说明,指出临习的重点、必须掌握的要领及具体的书写方法,通俗易懂。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擅长及教学需要选择本套字帖中的任何一种,供初中一、二年级使用。同时,本套教材也适合于师范院校学生及广大书法爱好者选用。
本书320页,依题材划分为6个篇章,完整收录了自 全国十佳小作家 奖项设立以来获此殊荣的150位小作家的获奖佳作,可谓17年来展现中学生卓尔不群的写作天赋的作品集成。 叶圣陶杯 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创办于2003年,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2019年, 叶圣陶杯 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被*办公厅批准为首批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全国性赛事之一,大赛以 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配合促进新课程改革;引领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 为宗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倡导 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 的写作理念。多年来选拔成就了一大批文学特长生,培养了众多文学新秀,为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叶圣陶杯 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自2005年第三届开始设立 全国十佳小作家 奖
统编版语文教材阅读文本二次开发,设定训练点和训练任务:原文再现分析、学习元素解析、搭建写作支架、日常写作训练和优秀习作选登。每天花10分钟完成200字以内的写作作业后,可通过学生自评、同伴评和教师评三个维度评价作文。只要完成写作支架的要求,即可获得满分。让学生的写作有方向,有目标,远离野蛮生长,增强写作自信心。 本书以八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逻辑为基本逻辑,兼附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内在逻辑编写的作文教程。以教材的阅读课文为写作支架,通过摘选、分析和学习原文段落搭建写作支架,将写作化繁为简,通过以读促写、以写哺读、读写共生等读写结合的形式训练学生日常化片段写作。
本书分上下两卷,共640页,从初赛、决赛获奖佳作中精心遴选,优中选优,按届划分,全面展示了17届大赛的*获奖作品。每篇入选作品均包含作者姓名、就读学校、指导教师、精彩点评等内容,附录部分还收录了历届决赛试题,可以说是一部优质的可资借鉴的参赛指导用书及日常作文学习资料。 叶圣陶杯 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创办于2003年,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2019年, 叶圣陶杯 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被*办公厅批准为首批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全国性赛事之一,大赛以 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配合促进新课程改革;引领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 为宗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倡导 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 的写作理念。多年来选拔成就了一大批文学特长生,培养了众多文学新秀,为提高中学
本字帖收录中学生必背古诗文56篇,内容基本与语文教材配套,有田字格、方格、横线格三种书写方式,便于中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节奏。另外,开篇特别增设 控笔训练 ,以帮助刚开始练字的学生掌握控笔技巧,进而打牢练字基础。
吴伯箫散文的成就和影响是公认的,为满足中小学生读者拓展阅读的需求,我们从本社1983年版《吴伯箫散文选》中精选了三十篇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之作,按写作时间编排,并对其中稍显艰深的字词略加注释,以便读者理解,特此说明。
本书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新课程标准大背景下,特收录初中课程标准背诵篇目132篇。由标准行楷规范书写人吴玉生书写,由楷书过渡到行楷,帮助书写者打好行楷基础,提高书写速度。
统编版语文教材阅读文本二次开发,设定训练点和训练任务:原文再现分析、学习元素解析、搭建写作支架、日常写作训练和优秀习作选登。每天花10分钟完成200字以内的写作作业后,可通过学生自评、同伴评和教师评三个维度评价作文。只要完成写作支架的要求,即可获得满分。让学生的写作有方向,有目标,远离野蛮生长,增强写作自信心。 本书以九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逻辑为基本逻辑,兼附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内在逻辑编写的作文教程。以教材的阅读课文为写作支架,通过摘选、分析和学习原文段落搭建写作支架,将写作化繁为简,通过以读促写、以写哺读、读写共生等读写结合的形式训练学生日常化片段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