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号:9787117171571 书名:濒湖脉学白话解/第五版/刘文龙等 定价:12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温热论》和《湿热论》两部分。《温热论》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阐述了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湿热论》直述湿热病证候表现、传变规律及治法方药,所论多为作者临床心得,间或论及张仲景《伤寒论》及吴有性《温疫论》的理论或治法。
本书作者缪希雍是明末著名的医药学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者常将平时临床治疗验案、临证用方用药体会随手记录,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后由弟子汇集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全书分述中风、寒、暑、疟、痢、脾胃、泻泄、虚弱、吐血、消渴等内科杂病证治,间及妇人、小儿、外科疾病证治,重点介绍了缪氏对这些病症的临床心得及其验案、效方、并从中提炼出对一些病症的规律性认识和治疗大法,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临证经验和体会。介绍常用中药的 炮炙大法 和 用药凡例 ,其中多为作者临证经验所得。全书有理、有法、有方、有案,要言不繁,切中临床,是一部流传甚广且颇有影响的笔记体临证医学著作。对当今中医临床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是当今中医各科临床医生的之书。 本次整理以明天启三年(1623)刻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重新整理。书前撰
内容简介 书号:9787117067157 书名:灵枢经 定价:13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书号:9787521446364 书名:小儿药证直诀(中医经典丛书) 定价:12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温热论》(另一传本为《温证论治》)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编撰。内容简短,仅四千余字,却对温病理论与临床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本书是从事中医温病医、教,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中医各科临床医生均有参考价值。 鉴于本书有《温热论》与《温证论治》两种传本,且两书的文字表述有较大的差异,故本次整理以《温热论》为主,其后附录《温证论治》。前者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卫生堂刻本为底本,后者以乾隆五十七年 (1792)吴门唐氏问心草堂刻《吴医汇讲》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由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编撰。徐氏针对当时医界的现状和某些弊端,结合《内经》、 《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及其历代中医名家贤言,从不同方面予以阐述,目的是以正异说,明其渊源,故称《医学源流论》。书中所论内容广泛,个人观点鲜明,医论多不过干言,但阐述透彻,富含哲理,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徐氏尊从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及其博学识广与丰厚的临证积累。其中某些篇章,如“用药如用兵论”论说格外精彩,广为流传,被后世视为论药佳作。本书是一部流传甚广且颇有影响的医论著作,对当今中医临床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半松斋初刻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以及经典医籍相关内容重新整理,书前撰有导读,便于读者学习。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陈修园(1753~1823),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道光三年(1823)。陈修园自幼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医,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学医。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在任上曾自选有效方剂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嘉庆二十四年(1819)以病告归,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医学生,一时学医弟子极多。
《扁鹊心书(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一书的三 卷,托名扁鹊所传,宋·窦材辑于1146年。卷上载“ 当明经络”“须识扶阳”“住世之法”“大病宜灸” 以及“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等,后附窦氏灸法五 十条;卷中载伤寒等证治法共六十九条;卷下载“阴 茎出脓”等内科杂病证治法五十三条,后列“周身各 穴”,包括巨阙至风府二十六穴。书末附“神方”一 卷,为金液丹等九十四方,另附金线重楼治证、风气 灵膏、汗斑神效方等。全书以倡用灸法和丹药治病“ 以扶阳气”为其特色?br/ -----
《脾胃论》,金·李杲著。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 “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术理论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为其晚年作品,是其代表作之一。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是本书的基础部分;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释,说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后,各种病证的证治原则,并阐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下卷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以及
《脾胃论》,金·李杲著。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 “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术理论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为其晚年作品,是其代表作之一。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是本书的基础部分;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释,说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后,各种病证的证治原则,并阐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下卷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以及
内容提要 现代人学习中医,没有了师徒授受的环境,又丢失了诵读的习惯,因此难以理解经典的意思,学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这成了学习中医的一大障碍。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用耳朵学中医系列》就是这样一套丛书。无论是在教室或宿舍里,还是在操场及花园中,甚至在床上和旅途中,都能边听边看,边听边读,边听边背。 本册《难经 神农本草经》主要介绍了难经和神农本草经者两本经典医学书籍,耳濡目染,学习中医。
------------------------------------- -----
书号:9787521446319 书名:伤寒说意(中医经典丛书) 定价:15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脾胃论》,金·李杲著。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 “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术理论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为其晚年作品,是其代表作之一。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是本书的基础部分;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释,说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后,各种病证的证治原则,并阐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下卷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