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构建企业境外档案管理体系为主线,探索在企业境外档案工作中落实《企业境外档案管理办法》的具体方案和路径。全书共9章,主要包括:境外企业档案法律环境分析;企业境外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从档案管理体制、职责、制度、流程、安全、信息化等6个方面介绍企业开展境外档案工作的思路和做法;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企业总部、国内投资主体或母公司、境外企业三个层面上提供境外档案管理制度范本作为附录。本书主要供广大企业档案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教师、学者、研究人员等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参考用书。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掀起了普修地方志的热潮,方志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方志学论著纷纷问世,大大地丰富了方志学的学科内涵。本书为首轮修志时期第一部方志学领域中的通用教材。全书从方志与方学史的概念、历代方志介绍与评价、新中国成立后的方志整理与编纂情况、方志编纂的原则与体例、方法与步骤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一部体例严明、逻辑清晰、可读性强的方志理论参考书。在梁启超提出“方志学”这一学科名词100周年之际,我们选取了一些方志学理论发展目前学术价值高、影响广泛的方志学名家名著,并整理、修订呈现给广大读者,本书即为其中一本。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话题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大纲制定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为语言学习、话语交际和文化生活搭建了桥梁。国际汉语教材的话题设计与处理是围绕话题要素提升教材使用价值的系列方法与手段的总和,兼顾语言输入与表达输出,实现教材文本内容、文本形式与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目标的科学统筹。本书结合大规模教材语料库以及教材案例,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国际汉语教材中话题的功能分类、类型划分、选择处理和质量评价等问题,对话题的层次布局、分布与复现,话题的多模式表现形式以及交际话题的转换衔接等进行了深入阐述,对语料库中的话题高频词进行了特征分析,提出了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文化符号选择与处理的若干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涵盖语义表达功能、分级信息、关键词、文化比较信息等要素的话题知识库构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是国家立足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书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历程、建设要求入手,结合公共图书馆服务新理念,分析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主阵地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法治社会建设、大众艺术教育及职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全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视野开阔,观点创新。
图书馆不仅是藏书之所,也是古今奇迹汇聚之地。那些拥有赫赫声名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些图书馆至今仍然存在;有些已经消失,如亚历山大图书馆;有些被转卖或分为多家,藏书也流散四处;有些则压根儿没有存在过,如埃科、博尔赫斯、托尔金等人作品中的图书馆。作家、珍本收藏家斯图尔特·凯尔斯化身图书馆旅人,造访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搜集关于图书馆创造者、荣誉、秘闻,以及命运的故事,最终写成本书。图书馆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其中不断上演的人间戏剧,令今人也心有戚戚。
图书馆不仅是藏书之所,也是古今奇迹汇聚之地。那些拥有赫赫声名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些图书馆至今仍然存在;有些已经消失,如亚历山大图书馆;有些被转卖或分为多家,藏书也流散四处;有些则压根儿没有存在过,如埃科、博尔赫斯、托尔金等人作品中的图书馆。作家、珍本收藏家斯图尔特·凯尔斯化身图书馆旅人,造访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搜集关于图书馆创造者、荣誉、秘闻,以及命运的故事,最终写成本书。图书馆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其中不断上演的人间戏剧,令今人也心有戚戚。
办事能力是职场中非常管用的“硬通货”。学会办事,“学会”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认识职场规律、适应职场规律的过程。石头哥在这本书里分享自己对办事规律的认识和体会。比方说,办事要理解领导意图,按领导要求办,因为与领导相处的热度决定了你的职场高度。办事要讲礼仪和规矩,礼仪绝不是繁文缛节,那是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办事要会说话,很多事,可办可不办,话说得好,能办的可能性就大。办事要注重细节,小事也能让你脱颖而出。办事要有耐性,身处职场的长跑,笑到最后才算笑得**,等等。掌握规律,保护自己,谋求发展,赢得尊重,是有本事、想成事的职场人应当学会的技能。
本书介绍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在文博领域的应用,旨在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方法,依靠维持良好的保存环境和内务管理营造一个不利于有害生物生存繁衍的环境,从而起到保护藏品的效果。与传统的化学方法防虫防霉相比,IPM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轻微,是一种可持续的方案,有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和出色的防治效果。化学方法向IPM的转变,显示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日益深入,文献(文物)保护从被动的“抢救”“修复”转化到更为主动的预防性保护。上海图书馆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文献保护工作,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是由共同参与上海图书馆IPM实践的多位作者合作完成的。在系统介绍IPM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围绕政策制定、措施与程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特别是辅以若干“上海图书馆实践案例”,增强了参考性和
本书在客观上梳理中西编目思想的演进过程、追溯编目发展历程后,主要对当前靠前文献编目界的关注热点FRBR概念模型和新的靠前编目条例RDA的内容、特点及发展应用进行详尽介绍,并重点分析FRBR和RDA给编目事业带来的影响。
社交媒体作为基本社会环境且已作为新世代的一个超级现象,与它有关联的事物层出不穷,传统的各行各业必然要在其影响下进行相应的革新。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公开研究,本质上是研究和探索档案信息公开传播发展规律的一种理论。在媒介发展视域下档案信息公开传播呈现出一幅从口语媒介到纸质媒体再到数字媒介无限发展的动态图景,社交媒体为档案信息公开传播利用提供了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性的方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无序、非理性、公众个人信息权利难以保护等难题。 厘清档案学语境下的“参与”话语,才能使得档案信息公开传播的创新具有探讨语境。丰富多彩的档案信息公开传播活动离不开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公众的参与,通过“参与阶梯理论”与公众参与结构数据分析,可以掌握公众参与的形式与特点以及如何促进公众参与行为的发生与实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知识的急剧增长、快速传播和交流使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界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成为了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契机。本书在知识和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获取与组织、传播与共享、应用与转化流程,分享了知识图谱、语义网络、数据挖掘等应用工具,重点围绕基于参考咨询和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知识管理应用展开研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可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服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本书内容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编为“校情与区情”。分别介绍华东师大和普陀区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第二编为“校区交往纪事”。主要梳理和记述自1924年以来华东师大及其前身大夏大学与普陀区一百年来在教育协作、科技服务、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第三编为“历史人物与普陀”。主要记述工作和生活在普陀区的长风新村街道的华东师大一村、二村和三村,以及前身大夏大学一批著名学者、红色翻译家、教育家、科学家和青年革命家等事迹。第四编为“往事与普陀”。充分发掘和利用档案史料,精选部分进步知识分子在大夏大学的演讲以及大夏师生参与革命活动。第五编为“校区合作与交流档案萃编”。通过发掘馆藏档案,遴选部分校区战略合作框架、深化校区融合发展、共建重量科技园、共建“国际教育科技园”、
本书介绍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在文博领域的应用,旨在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方法,依靠维持良好的保存环境和内务管理营造一个不利于有害生物生存繁衍的环境,从而起到保护藏品的效果。与传统的化学方法防虫防霉相比,IPM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轻微,是一种可持续的方案,有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和出色的防治效果。化学方法向IPM的转变,显示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日益深入,文献(文物)保护从被动的“抢救”“修复”转化到更为主动的预防性保护。上海图书馆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文献保护工作,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是由共同参与上海图书馆IPM实践的多位作者合作完成的。在系统介绍IPM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围绕政策制定、措施与程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特别是辅以若干“上海图书馆实践案例”,增强了参考性和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是国家立足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书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历程、建设要求入手,结合公共图书馆服务新理念,分析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主阵地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法治社会建设、大众艺术教育及职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全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视野开阔,观点创新。
本书立足图书馆学科建设与图书馆事业发展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基础理论探讨、事实数据分析、逻辑关系探究,克服目前定性研究不足,从量化角度考察二者之间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互动性、协整性、稳定性,定量测算图书馆学科建设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的系统效率。
本论文集是2016-2018年四川省文化厅图书情报学与文献学规划项目结项课题的论文合集。研究内容为图书馆行业发展的焦点问题、图情行业前沿学术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的热点问题等,总字数在30万字左右。读者对象为各级各类图书馆工作者。研究成果为提高各类图书馆的科研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为图书馆的实践工作提供了珍贵经验,也为图书情报学和文献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杨剑宇著的《中国秘书史(修订本)》耙梳史料,考订甄别,重现了我国历代秘书工作现象,论述了自我国秘书工作起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几千年间,历代各级各类秘书机构、地方官衙、秘书官吏、文书制度等秘书工作的发展演变:最后,以专门章节分析、总结了几千年来我国秘书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探索了我国秘书工作的发展规律。本书为国内外第一部秘书史方面专著。
《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选录的是作者自1982年从事档案学教学与研究以来,近四十年间写就的具有创新性或开拓意义的论文、演讲、专题报告等成果。包括档案学研究、档案法制、档案资源建设、档案编纂开发、档案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内容39篇文章。这些论文有的在档案学专业或期刊上发表,有的在全国性研讨会上演讲,有的在全国档案人员研讨班上报告。有16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档案学》全文转载,学术影响广泛。
蒋伯潜《校雠目录学纂要》是一本校雠学、目录学的入门读物。校雠、目录今人多分为两门,但由于作者秉持广义的校雠学观念,所以该书将二者合为一编。书中介绍校雠目录学自汉代至近现代的发展历史,以及主要目录类型,并详细介绍了校雠目录学的工作步骤,次序井然,叙述简明,非常便于一般读者学习校雠目录学知识参考使用,而且对一些重要问题,作者颇能博采众说而加以裁定,观点鲜明,能够增长我们的见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从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对档案本质的历史性、真实性、价值性进行深层分析,归纳出人事档案管理应有真实、齐全、规范三项基本评定标准,提出高校人事档案“三新”管理模式,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和审核工作两大优化。该书重点针对高校的特殊性,结合干部人事档案的普遍性,严格对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分析现状,认清挑战,深挖原因,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化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实践的政策性、具体性、实操性的融合。
信用服务是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与“信用”结合,可以说是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亮点。 公共图书馆介入信用服务有什么意义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免证免押金服务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平等、免费、无障碍的公共图书馆精神,所有人群不分区域都可以享受无差别的图书馆服务;其二,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开放、共享、互联的理念,以信用为手段有效连接不同的图书馆,形成提供海量信息服务的场景;其三,助推诚信社会建设,以文化代领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其四,推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图书馆事业中去。 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一百家图书馆在推行信用服务,但尚未有文献对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做较为完整的介绍,也缺少对各类信用服务模式的分析和
本书首先论述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理念,然后分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物力资源管理、财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的相关内容,接下来对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以及图书馆阅读服务进行了阐述,最后探讨了图书馆阅读创新服务的实施策略。
本书在客观上梳理中西编目思想的演进过程、追溯编目发展历程后,主要对当前靠前文献编目界的关注热点FRBR概念模型和新的靠前编目条例RDA的内容、特点及发展应用进行详尽介绍,并重点分析FRBR和RDA给编目事业带来的影响。
本论文集是2016-2018年四川省文化厅图书情报学与文献学规划项目结项课题的论文合集。研究内容为图书馆行业发展的焦点问题、图情行业前沿学术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的热点问题等,总字数在30万字左右。读者对象为各级各类图书馆工作者。研究成果为提高各类图书馆的科研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为图书馆的实践工作提供了珍贵经验,也为图书情报学和文献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高度发展、智能技术充分应用、智慧产业规模运作的现代化城市,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在综合评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智慧城市和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针对智慧城市背景下新的技术应用和新的服务理念对档案信息服务各组成要素的影响关系,借鉴“功能性”模式方法构建出“智慧型”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的理论框架,并对该服务模式的内容构成、技术实现和运行保障进行详细论述。本书在理论上揭示了档案信息服务活动中共性的规律,也在实践上为档案部门服务模式创新和信息系统完善提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