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三部分内容:部分(章)介绍基因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基因工程赖以创建的理论和技术背景;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较详细地介绍了基因工程的一些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主要有核酸分子的提取,电泳技术,基因克隆所需的工具酶与克隆载体,目的基因的分离方法与鉴定手段,外源基因导入动、植物的方法及基因表达调控等;第三部分(第五章)介绍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工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本书注重语言的科学性与通俗性、知识的先进性与系统性,图文并茂,不仅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研究者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而且能使广大读者对基因工程有一个全面基础性认识。
本书以克隆技术的发展为主线,循序渐进地讲述了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内涵、生命的系统、生命的密码、生命的优化、生命的复制及生命的未来,从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的角度展示了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回首二十世纪,既是人类社会获得物质财富多的世纪,也是人为破坏环境严重的世纪。在品尝了自己酿成的恶果后,国际社会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开始了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征程,实现了人类环境认识史上的次飞跃。20年后的1992年,100多位国家首脑出席了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共同探讨环境与发展问题,明确提出摒弃传统增长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了环境认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正是伴随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事业才得以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将对增进公众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书从“什么叫生物多样性”着手,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根源和现状,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经济效益,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国际公约和各国的保护措施等。 本书赋予生物多样性全新的概念,强调应当紧急行动起来,保护尚能拯救的生物。认为调查现存生物物品种和评价人类活动影响固然重要,但从现在起应该利用已经掌握的一切科学知识,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同时,使公众和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急剧恶化将给经济、生态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因治疗在其进入临床试验的十多年间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已有超过500项临床方案被各国政府批准,并且其中一部分已经取得了神奇的疗效。可以预见,基因治疗将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做出重大的贡献。 本书用通俗的笔法从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出发,介绍了基因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科研和产业化的前景,重点阐述了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基因转移载体系统、遗传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本书是“科学人文”丛书之一。太阳、基因组与互联网是我们已经进入的新时代中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这不仅是老科学家、美国物理学家戴森对“科学革命主要由概念变迁所主导”的观念的宣战,更强调了技术是科学的工具,随科学的变化而演进。支持这种观点的是雷达、微波、DNA研究、双螺旋,分子生物学等不断更新的学科。他乐观地看到,科学技术人员不固步自封,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就能使太阳能技术,遗传工程和通讯技术得到发展。提供使世界迈向公正平等的未来的潜力。
“基因”这个词,大家在生物课上经常见到。它是现代生物学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这个词从诞生到现在还不到100年,但是随着生物学的蓬勃发展,生物技术来到了我们身边,“基因”也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了日常用语的一部分了。 “基因”真的那么美妙或可怕吗?大家虽然在生物课上学过一些有关“基因”的知识,但是不一定学得很透彻,对新出现的“基因”产品更是陌生。许多人对“基因”都只有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的认识,只觉得它很神秘。人们对神秘的东西,会倾向于采取*的非理性态度,或者崇拜它,或者害怕它。人们对“基因”又爱又怕的心理,就是由于对“基因”不了解。所以,要克服这种心理,首先需要搞清楚“基因”究竟是什么。 在这本小册子里,我们不可能介绍有关“基因”的方方面面,只要探究一下那些已经上了或将要上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