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倒塌,在目前地震短期预报尚无法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人们自然寄希望于将居住的房屋建造得足够结实,以减少地震发生时房屋的倒塌伤人。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3册,主要介绍了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共含6章内容: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建筑场地的选择、各类房屋结构的抗震措施、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措施,后给出了房屋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本书可作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和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面对突如其来的核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正确避难?如何展开自救和等待救援?这些常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面对核灾难时,避险逃生的基本方法。故此,刘励军精心编写了《图说核与辐射事故》图册,目的就是让公众学习了解核突发事件相关知识,掌握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方法。
《火灾》针对不同灾难发生时的具体生活与工作场景,如何开展逃生与救助,现场感与针对性强;本书采用看图说话、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本书通过对以往灾难救援经验的总结,宣介逃生、救助常识与技巧,实用性强;本书介绍正确的逃生原则与常识的同时纠正公众的一些错误的逃生观念与方法,正反结合;本书便于集中宣介,并根据灾难高发的地区和人群进行宣介。
本书开始介绍了塑造我们的星球的地质力,尔后讨论了由地震断层引起的地面震动的影响,接着分析了火山活动及它对人类文明的危险。之后,本书叙述了由地面的破坏和灾害性塌陷引起的地质灾害。洪水,可能是广泛的地质灾害,本书中亦详细地介绍了它的方方面面。冰川消融引起海平面升高,本书也关注运动的冰川的影响。可能*破坏性的地质力是陨石对地球的撞击。人类是影响环境的另一个重大因素,地球上的动植物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 修订后的版本对人类文明面临的地质灾害作了更为广阔的描述。爱好科学的人对这一课题格外地感兴趣,同时,阅读本书,也能使他们获得关于这些自然力如何作用于地球的更好认识。学习地质和地球科学的学生将会发现本书对今后的学习颇有帮助。读者将享受该书作者精心组织的清楚易懂的文字。本书还配
全球气候在变暖,每年夏季我们都要面对*高温的考验。*高温是指环境温度持续高于35℃的状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所导致的高温中暑或热射病对工农业生产活动、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及时有效地防治高温中暑、热射病,对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和建设平安社区十分重要。可是,对于如何防暑降温、如何预防或急救中暑患者的常识,老百姓往往了解不多或者说很不全面。 《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高温》介绍了*高温灾害的发生原因;中暑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用预防治疗方法。希望它的发行能对高温中暑的预防治疗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反应,瞬时变化成另一种状态,并急剧释放能量的过程,伴有强烈的冲击波、高温高压和地震效应。合理地利用爆炸可巩固国防,开采矿藏,造福人民。然而,意外的突发性爆炸则成为爆炸事故,会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物品破坏或人身伤亡,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爆炸事故通常由于各种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导致,也可因不认识物质的危险性或生产中的不当操作引发,具有不可预知性、突发性和强破坏性。 爆炸来临,如何迅速脱离险境,如何积极、快速、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等,这些防灾避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技巧可*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探索自然丛书-灾害浩劫》,本书内容提要:人类对自然灾害了解多少?每年我们都要经历地震、泥石流、干旱、霜冻、冰雹、暴雨、沙尘暴、龙卷风、海啸、风暴潮、海冰、病毒、生物入侵、大气污染、赤潮、酸雨、土地沙漠化、星球碰撞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该书对自然灾害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为:1.地质灾害,2.气象灾害,3.海洋灾害,4.生物灾害,5.环境灾害,6.来自太空的灾害。该书对人们了解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有很大的帮助。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灾荒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远古时期,灾荒就已存在,华夏的先祖大禹就是囚治水而出名。说它现实是因为每一个王朝都面临着灾荒的威胁,救荒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治国安邦的大政。 本书之所以取名为《山东近代灾荒史》,其用意即在于强调自然灾害发生后造成的饥荒、死亡、生产停滞和社会动荡,以及人为因素对灾荒的影响。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山东近代灾荒。选择山东近代重大灾荒进行个案研究,并在形状作一概述,结尾作一综论,并附有灾荒年表。这种总分总结合的论述体例也行能使读者对山东近代灾荒有一个大致清晰的了解。另外,每次灾荒发生后,当时的政府和社会各界都会进行一些救济活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5)归口。
本书内容包括全球地震、火山、海啸灾害的起因和地理分布;世界各地重大地震灾害事件;世界各地重大火山灾害事件;世界各地重大海啸灾害事件;地震、火山、海啸灾害的特点等。本书将较为简要的介绍它们的成因、分布、预测预报现状和防范知识与经验。
《地震防范百科》是国内迄今为止较为全面的介绍地震识别防范与自救互救的普及性图文书,主要内容包含认识地震、地震的预防、地震发生时的防范和救助技巧、地震后的心理康复等。《地震防范百科》内容翔实,全面系统,观点新颖,趣味性、可操作性强,既适合广大青少年课外阅读,也可作为教师的参考资料,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朋友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更加轻松地掌握地震的防范与自救知识。 本书由谢宇主编。
日本福岛核危机让人们在短短的几天里经历了一场核“知识匮乏”与核“信任危机”事件。那什么是核电站、反应堆安全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核泄漏事故发生原因与主要特点、事故中会释放哪些放射性污染物、核辐射通过哪些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以及核泄漏事故时公众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为满足广大公众读者对普及核安全防护知识的需求,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吴锦海和顾乃谷研究员在短期内完成了《“核”来不怕(正确应对核辐射)》的编写。本书编写的目的在于用通俗的语言、简洁的描述向大众宣讲有关核能、核辐射及核安全防护的科普知识,希望读者从中学到知识,获得收益,理性科学地应对核辐射,避免不必要的对核(放射)的误解与恐慌。
《雪暴防范百科》是国内迄今为止较为全面的介 绍雪暴识别防范与自救互救的普及性图文书,主要内 容包含认识雪暴、雪暴的预防、雪暴发生时的防范和 救助技巧等。《雪暴防范百科》内容翔实,全面系统 ,观点新颖,趣味性、可操作性强,既适合广大青少 年课外阅读,也可作为教师的参考资料,相信通过本 书的阅读,读者朋友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更加轻松 地掌握雪暴的防范与自救知识。
地球灾难——一个听起来很大、很沉重的话题!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大地震过后留下遍地“残骸”,大海啸过后四处遗留着“人类垃圾”,大干旱、大洪水过后…… 本书的创作初衷源于我和编辑的一次聊天,聊天的内容就是前一段时间发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陨石雨”,我们探讨这种事情会经常发生吗?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吗?“陨石雨”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能够对它们进行监测甚至控制吗?就我所知,人类监测着运行在地球轨道附近的大约10万颗小天体,怎么这一次这么大的一颗陨石冲入地球轨道就没有预测预报呢?!我和编辑谈了自己的想法,我俩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向公众解释、阐述这一类足以造成人类恐慌的、来自大自然的或者是来源于人类本身的地球灾难事件的想法。开始时给出的提纲很大,涉及了地球上的种种灾难
《小谚语大道理:地震***》围绕着“地震现象小谚语,避险自救大道理”的思路而编写。地震谚语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其时,随着群测群防工作的兴起,地震谚语以其简练朴素的体裁,深入浅出的语言深受群众欢迎。“小的闹,大的到”“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地震没地震,抬头看吊灯”等一大批地震谚语随即广泛流传于民间,并在随后数十年的地震科普宣传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小谚语大道理:地震***》所涉及到的谚语仅仅是地震谚语中的一部分,涉及的知识点和应用也很有限,但涵盖了地震知识的基本科普点和应急避险救助常识,上口好记,通俗易懂,便于应用。
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阻止它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害。大多数人在突然遭遇自然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或哭泣、或尖叫,却不知此时是需要迅速行动的关键时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冷静,利用自己所学的灾害自救知识,并迅速采取行动脱离险境、减小损害。因此,如果幸运的你还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灾难,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 真心希望你能够在闲暇时多读一读关于危急时刻如何避险自救的书,或许有一天它将帮助你及时发现险情,找到逃生之路,我们无法改变和拯救世界,至少要学会保护和拯救自己。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由徐汉云主编,全书共分为四章,介绍了地震与地震灾害、地震预报和监测、地震宏观异常、地震应急救援等内容,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翔实、是一本大家学习防震科普的教学手册,并配有简易的图片,可供读者阅读学习。
生活中的核与辐射时常可见,而这次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规模达到了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相同的等级,这一事件就像一颗石子投进百姓们平静生活的波心,激起串串涟漪。由于人们以往对核与辐射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除了害怕和恐慌之外,几乎是束手无策。我们编写此书正是为了多让老百姓多掌握一点知识,少受一点伤害。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核与辐射的基本常识、核与辐射的防护方法、核与辐射的心理疏导、核与辐射的系统检测、核与辐射的医学处理等。本书内容科学,篇幅简明,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是一部关注民生、传播知识的良好读物。
滑坡是一种地质作用,是地貌演化的一种方式,滑坡作用的结果可能造成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等。因此,滑坡也是一种灾害。滑坡问题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属性。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滑坡及其灾害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滑坡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主要原因是在滑坡灾害高易发区所进行的切坡、加载、地下采矿、灌溉、水库工程建设等各种人类工程生活使得自然科坡的地质、地形和水文地质等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加速了处于平衡状态或准平衡状态的斜坡体向不稳定性方面发展,从而导致滑坡的产生并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等灾害。 本书是笔者结合过去20年来主持或参与的有关滑坡问题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
l 社会生物学之父 、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进化生物学先驱、殿堂级的科学巨星爱德华 威尔逊,深情讲述全球的物种灭绝故事,探索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出路与方法。 l 阅读《半个地球》,就如同威尔逊在带领我们领略地球多种多样的生物多样性。整个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生物多样性发展史。但随着人类足迹的扩展,我们也逐渐将众多物种带向了濒危与灭绝的不归路。只有将半个地球交还给大自然,我们才能保护地球上众多的生命形式,拯救现存的有生力量,实现人类生存所需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