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协议与AI Agent开发:标准、应用与实现》系统地阐述了MCP的技术原理、协议机制与工程应用,提供了从底层协议设计到项目部署的全流程的应用指南。全书从结构上分为基础理论、协议规范、开发工具链、应用构建4部分,共9章。具体内容包括大模型基础、MCP基本原理、MCP标准与规范体系、MCP与LLM的互联机制、MCP开发环境与工具链、MCP与多模态大模型集成,以及MCP的状态流转机制、Prompt构建规范、上下文调度策略及其与模型推理引擎的协同工作,同时涉及流式响应、函数调用、模块化Prompt设计等前沿技术,并结合基于DeepSeek平台的真实应用项目(人格共创AI剧本工坊、自演化智能议程会议系统与深梦编导器),助力读者理解MCP在多元领域的可拓展性与工程实践。 《MCP协议与AI Agent开发:标准、应用与实现》注重技术深度与实用性,适合从事大模型系统研发、智能交
《Cisco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是CCNP企业认证ENSDWI 300-415考试科目的备考用书,也是使用Cisco 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技术部署下一代WAN的实用指南。 《Cisco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采用大量示例对Cisco SD-WAN的概念、组件、策略、运行机制、安全、应用场景等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本书总计13章,分别介绍了Cisco软件定义广域网基本知识、Cisco SD-WAN的组件构成、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操作、上线与配置、Cisco SD-WAN策略基础知识、集中控制策略、集中数据策略、应用感知路由策略、本地策略、Cisco SD-WAN安全、Cisco SD-WAN Cloud onRamp的概念以及原理、Cisco SD-WAN的设计与迁移、Cisco SD-WAN控制器的私有化部署等内容。 《Cisco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特别适合备考CCNP企业认证的考生阅读,也适合网络设计/部署/运维领域的从业人员阅读。
IP视频监控百事通工具系列,由安防行业*资深、*富实证的网络团队执笔,将高深的网络理论通俗化为科普范本,使得复杂的网络知识不再是IP监控技术发展的障碍。本书结合若干小故事+真实问题,从监控业务应用者的视角,以单点监控、远程监控、连锁监控、行业监控、平安城市建设等典型组网案例为线索,按需求提出问题,再讲解基本原理,并提供解决方案的方式,逐个剖析IP监控所涉及的相关原理和知识点。监控+网络一本就够,让你10天从入门到精通IP监控知识。
《TCP/IP网络编程》涵盖操作系统、系**程、TCP/IP协议等多种内容,结构清晰、讲解细致、通俗易懂。书中收录丰富示例,详细展现了Linux和Windows平台下套接字编程的共性与个性。特别是从代码角度说明了不同模型服务器端的区别,还包括了条件触发与边缘触发等知识,对开发实践也有很大帮助。 《TCP/IP网络编程》针对网络编程初学者,面向具备C语言基础的套接字网络编程学习者,适合所有希望学习Linux和Windows网络编程的人。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深入浅出TCP/IP和VPN》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网络技术书籍,旨在让读者理解TCP/IP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TCP/IP的基本技术及应用。《深入浅出TCP/IP和VPN》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为TCP/IP 概述;第2章具体讲述IP协议;第3章主要讲解路由协议;第4章具体讲述TCP协议;第5章主要讲解UDP;第6章主要讲解GRE;第7章主要讲解IPSec;第8章主要讲解MPLS;第9章主要讲解BGP;第10章主要讲解MP-BGP、MPLS、L3VPN;第10章主要讲解VXLAN;第11章主要讲解SDN;第12章主要讲解CloudVPN与SD-WAN;第13章主要讲解应用场景及组网,以及基于native IP(IP协议)、VPN、SDN/SD-WAN 的基本应用。 《深入浅出TCP/IP和VPN》
本书系统介绍服务网格技术与Istio的开发实战。全书分为三大篇,共12章。初级篇包括第1~3章,首先介绍Istio和服务网格的基本概念,并快速搭建Istio环境,部署*个应用程序;然后介绍Istio的整体架构。中级篇包括第4~8章,介绍Istio在东西向、南北向流量方面的路由控制能力,包括流量路由规则、流量镜像等,以及流量治理方面的高级能力,包括流量策略、负载均衡等;还介绍Istio安全方面的能力,以及Istio Mixer的控制与观测能力。高级篇包括第9~12章,介绍Istio的稳定性与运维经验、Istio的定制与扩展、基于Istio的无服务器计算设计等;*后对云原生技术的生态系统进行了介绍和未来展望,并展示了如何实现多云环境下的多集群部署。
《TCP IP路由技术(第1卷)(第2版)英文版》是diyi本详细而又完整地介绍互连网络内部路由选择协议(IGP协议)的专业书籍,堪称有关IGP协议方面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TCP IP路由技术(第1卷)(第2版)英文版》共分三*部分。diyi部分主要介绍了网络和路由选择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IPv4协议、IPv6协议和路由选择技术。第二部分是TCP IP路由技术(第1卷)(第2版)英文版 的精华,这一部分详细、深入地讲述了各种常用的内部路由选择协议,如RIP、RIPv2、RIPng、无类别路由选择、EIGRP、OSPFv2、OSPFv3、ISIS等协议,每一章除了对该协议的实现机制和参数详尽阐述,使读者对协议的实现原理有清晰的理解外,还通过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实例,详细地论述了该协议在Cisco路由器上的配置和故障处理方法,使读者获取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第三部分介绍了路由重新分配、缺省路由 按需路由
本书是Cisco Press出版的设计和部署CiscoIP多播网络的权威指南,也是目前为止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多播网络的学习圣经。 本书总共分为17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有:IP多播的基础理论、Internet组管理协议、多媒体多播应用、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PIM密集模式/稀疏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具体使用、有核树、多播开放短路径优先、PIM集中点、连接DVMRP网络,以及园区网/NBMA网络上的多播。此外,本书还讲解了多播流量工程和域间多播路由这两个高级主题。通过附录,读者可以对PIM数据包的格式有所了解。 本书适合即将部署多播网络或者已经部署了多播网络,但对其工作机制不甚明了的工程维护人员阅读,也适合备考Cisco认证考试的人员阅读。此外,Cisco网络技术爱好者,以及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科研人员也可以从本书中受益。
本书是TCP/IP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完整而详细地介绍了TCP/IP协议是如何实现的。本书介绍了一个实际的TCP/IP实现,并给出了这一实现的完整源代码,帮助读者全面掌握TCP/IP的实现。本书内容详尽且具权威性,几乎每章都提供精选的习题,并在附录中提供了部分习题的答案。 本书适合任何希望了解TCP/IP协议如何实现的读者阅读,更是TCP/IP领域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权威参考书。
本书详细论述了Linux内核2.6.20版本中TCP/IP的实现。书中给出了大量的源代码,通过对源代码的详细注释,帮助读者掌握TCP/IP的实现。本书根据协议栈层次,从驱动层逐步论述到传输层,包括驱动的实现、接口层的输入输出、IP层的输入输出以及IP选项的处理、邻居子系统、路由、套接口及传输层等内容,全书基本涵盖了网络体系架构全部的知识点。特别是TCP,包括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输入与输出,以及拥塞控制的实现。 本书适用于熟悉Linux的基本使用方法,对Linux内核工作原理以及网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又极想更深入理解各个机制在Linux中的具体实现的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嵌入式程序员,以及网络管理员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查阅本书,理解相关内核部分的实现。此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在
本书是TCP IP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主要讲述TCP IP协议,不仅仅讲述RFC的标准协议,而且结合大量实例讲述了TCP IP协议族的定义原因,以及在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及工作方式,使读者可以轻松掌握TCP IP的知识。本书内容详尽,几乎每章都提供精选的习题,并提供了部分习题的答案。
李洋编著的《网络协议本质论》按照经典的OSI七层参考模型,分层详细讲述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原理、协议以及应用开发要点,兼顾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为读者介绍相关的网络应用工具。 《网络协议本质论》分八篇共31章,具体组织安排如下:篇“计算机网络基础篇”: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二篇“物理及数据链路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篇“网络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网络核心层——网络层的基础知识、核心协议及其应用;第四篇“传输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传输层原理及其应用;第五篇“应用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应用层常用协议基本原理、协议分析及应用;第六篇“网络安全篇”:介绍计算机网络常见威胁及其安全防护措施;第七篇“工具篇”:介
《网络协议本质论》按照经典的OSI七层参考模型,分层详 细讲述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原理、协议以及应用开发要点,兼顾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为读者介绍相关的网络应用工具。 《网络协议本质论》分八篇共31章,具体组织安排如下:篇“计算机网络基础篇”: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二篇“物理及数据链路 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篇“网络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网络核心层——网络层的 基础知识、核心协议及其应用;第四篇“传输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传输层原理及其应用;第五篇“应用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应用 层常用协议基本原理、协议分析及应用;第六篇“网络安全篇”:介绍计算机网络常见威胁及其安全防护措施;第七篇“工具篇”:介绍计
你手中的这本书是全世界畅销的介绍Cisco联网技术的第3版。自推出以来,这本书已经销售了6万多册,而且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这个数字确认了你已经知道的事情——即Cisco现在是,并将继续成为通信行业的巨无霸选手,并且人们想更好地理解这个庞然大物的工作方式。 尽管从编写第2版以来,已经过去3年了,但是该书仍然非常受欢迎,但是我们感到应该再一次更新它。如同第2版一样,我们将这本书拆开,然后重新检查了每一章。如果你将本书与第1版和第2版并排放在一起,你可能注意到的件事情是,它逐渐变厚了。尽管我们艰难地找到一些我们认为不再合适的内容,但是无疑我们发现了更多必须讨论的新主题。例如,我们再次跟踪了Cisco认证方案的更改,并更新了我们关于哪些Cisco认证是*的以及如何获得它们的论述。在第2版中,我们添加
本书是tcp/ip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主要讲述tcp/ip协议,不仅仅讲述rfc的标准协议,而且结合大量实例讲述了tcp/ip协议族的定义原因,以及在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及工作方式,使读者可以轻松掌握tcp/ip的知识。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协议负责将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逐跳转发至汇聚节点,其性能至关重要。传感器节点依靠电池供电,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十分有限,资源的局限性给路由协议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研究与之相适应的路由协议。本书分为10章。第1章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知识;第2章介绍当前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第3章介绍非均匀密度的节点部署方案与分簇路由协议;第4章介绍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QoS路由协议;第5章介绍基于地理位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播路由协议;第6章介绍基于小世界特性的异构传感器网络优化路由算法;第7章介绍传感器网络中自适应汇聚路由算法;第8章介绍基于动态规划的传感器网络路径选择算法;第9章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第10章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本书共有十三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远程网络投票协议设计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及*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远程网络投票协议的分类和模型、国内外发展现状、安全属性及其实现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典型远程网络投票协议、基于符号模型手工方式分析与验证无收据性、应用PI演算、一阶定理证明器ProVerif、基于符号模型自动化分析与验证抗拒绝服务攻击性、无收据性和抗威胁性、概率进程演算、自动化安全协议证明器Crypto‐Verif、基于计算模型自动化分析和验证抗威胁性等。 本书可供从事安全协议、密码学、计算机、通信和数学等专业的科技人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一本介绍TCP/EP协议族的很好教材。本书共有28章,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第1~3章)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底层技术;第2部分(第4~15章)讨论TCP/IP协议组中的核心协议和TCP,以及几个主要的路由选择协议;第3部分(第16~22章)讨论使用网络层和运输层协议的一些应用程序;第4部分(第23~27章)介绍因特网中一些较新的内容,如移动IP、多媒体、虚拟专用网、网络地址转换,以及下一代IP;第5部分(第28章)介绍网络安全问题。本书的主要特点是:(1)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讲述了技术性很强的内容,而不使用复杂的公式;(2)重要的概念在书中多次重复;(3)尽可能使用结合实际的例子来阐明一些概念;(4)在许多章都包括了有关的设计内容,以便帮助理解每一种协议的思路和问题;(5)每一间明一个本章内容小结,归纳该章所有的重点内容。 本书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修改采用IETF RFC 3588:2003{Diameter基础协议》。本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根据GB/T l系列的要求,增加了第l章、第2章和第3章,其中3.1的术语和定义均来自IETF RFC3588的1.3; ——本标准的4.3.1、4.3.2、4.3.3、4.3.4、4.3.5、4.5和4.6分别等同于IETF RFC3588的2.4、2.5、2.8、2.6、2.7、2.2和2.3; ——本标准的4.4从技术内容上与IETF RFC 3588的2.1保持一致; ——本标准的5.1和5.2分别等同于IETF RFC 3588的第3章和第4章; ——本标准的第6章等同于IETF RFC 3588的第5章; ——本标准的7.1、7.2和7.3分别等同于IETF RFC 3588的第6章、第7章、第8章; ——本标准
本书从绿色ICT 的发展出发,对IEEE 1888 标准的需求、内容、产品、商业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对目前国内外绿色ICT 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较为成熟的绿色标准进行了概括介绍,并阐明了业界对绿色节能标准的需求。接下来,对IEEE 1888 标准的发展历程、目标愿景、设计思路、关键技术、构建方法、开发实现等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IEEE 1888 系统的典型产品以及IEEE 1888 系统的典型应用进行了展现。后,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产业链的梳理,对IEEE 1888 产业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进行了概括,并对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附录部分列出了IEEE 1888 开发实现的具体内容,以便使读者对IEEE 1888 有更深入的理解。
为了确保读者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书的前几章回顾了OSI模型、以太网和令牌环网。接着详细回顾了TCP/IP和IPX/SPX协议/标准,重点介绍了TCP/IP寻址技术。然后分析了交换机和网桥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网络性能和安全。 在对LAN如何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你就为把它们与路由器和其他WAN设备连接在一起做好了准备。因此,本书转而开始介绍WAN技术,其中包括T载波和E载波系统、ISDN、X.25、帧中继、ATM、路由器和路由协议。本书后介绍了WAN安全、语音通信(包括VOIP)和无线技术。 为了巩固所学的资料,每章都包含有复习题。除了在Windows机器上配置协议并回顾场景以外,本书在有关Cisco交换机和Cisco路由器的章节还提供了有关WAN技术的动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