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鹏编著的这本《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服务》首先对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基础部分进行简要介绍,承前启后,进一步介绍了空间信息服务的基础标准和技术,然后从空间信息服务的主要类别出发,介绍了空间信息基本服务、服务集成和应用等,后对空间信息服务的前沿进行了介绍。该书的出版,有助于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对空间信息服务进行全面的了解,促进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服务的研究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面向对象的GIS技术以及网络GIS、组件GIS、OpenGIS等新技术的出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本书是作者在系统总结已有GIS学科的基本理论、实践与成果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在国内外从事有关GIS教学的经验撰写完成。书中从历史发展、数据基础、系统构建、应用前景等方面较为系统的阐述了GIS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从近年来GIS设计理论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出发,以GIS设计和应用为主线,综合考虑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和作者多年的开发设计成果,系统地介绍了GIS设计的特点、方法、过程和实现技术,详细阐述了GIS的总体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及多个应用实例等内容,具体包括系统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GIS实施与维护、GIS测试与评价、GIS项目管理与质量工程、GIS标准化、GIS开发模式、GIS设计实例等。本书内容安排上首先介绍必需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理论和数据库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再以通俗流畅的语言,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教学与开发经验,系统地介绍了多个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实例。此外,每章的后面附有习题,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难
《CTF安全竞赛入门》主要介绍目前主流CTF(夺旗赛)的比赛内容和常见的题目类型,从Web安全、密码学、信息隐写、逆向工程、PWN等方面分析题目要求并给出解题技巧。 《CTF安全竞赛入门》题量丰富,实操性强,可供准备参加CTF和想要了解安全实战技能的高校学生、IT安全人员及运维人员阅读。
人工免疫系统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智能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中如何应用人工免疫系统模型是本书的主题。梁勤欧编著的《人工免疫系统与GIS空间分析应用》主要以克隆选择算法(CLONALG)及其扩展模型遗传克隆选择算法(CLOGA)、人工免疫网络模型(aiNet)、改进克隆选择算法、局部变换克隆选择算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以GIS空间分析中的定位一分配问题(Location-Allocation)、地理信息预测问题、聚类分析问题、旅行商问题(TSP)、车辆路径问题(VRP)等为主要应用和实验目标,概略地研究了人工免疫系统在GIS空间分析中应用的理论与方法。 《人工免疫系统与GIS空间分析应用》适合于地理学、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亦可为这些领域的硕士研究
杨丽霞编著的《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程(浙江财经大学ERP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材)》按照理论知识传授的知识点,共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以及ArcGIS软件基本操作,附有3个实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软件Arc-GIS的Desktop应用;第二部分为空间参照系统和地图投影,附有1个实例,主要介绍地图投影定义和不同投影之间的转换;第三部分为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附有5个实例,主要介绍空间数据、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以及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第四部分为空间分析,附有 4个实例,介绍主要的空间分析方法: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和地形表面空间分析;第五部分为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制图,附有2个实例,主要介绍专题地图制作。为便于查阅检索,本书目录删去了每一实验均有的一级标题,直接标示具体的实验步骤。本书适用
本书着重研究在GIS技术平台的支撑下,应用景观生态学、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空间统计学以及分形等理论和方法于江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内容主要分为4个部分: 一、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区域景观格局与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结果,评价市域生态现状,从而提出保护市域生态系统的建议与措施,为生态建设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依据。 二、根据城镇体系组织结构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模型,基于GIS技术平台,应用GIS空间数据库,判断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评价城镇间职能类型强度、划分空间组合聚集区、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等城镇体系规划核心内容的实践方法。 三、基于空间统计学理论的空间自相关原理,应用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系数,分析城镇经济空间关联特征,为城镇体系空间分析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 四、引入城镇体系的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以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的基本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运用GIS平台进行国土资源信息系 统的设计与建立。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有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系统理论 与技术基础;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建立;系统设计与开发;软件系统设计;国土资源应 用基本模型;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地籍信息系统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等 常用系统 的设计与建立等。《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是作者吴国平、吕亚生、宋崇辉在多年从事国土 资源信息系统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强调基础理论与信息系统设计相结合,可作为国土资源管 理、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相关专业的科技 工作者的 参考书。
《地理信息系统(第二版)》是作者在系统总结已有地理信息系统(GIS)基本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 GIS 教学和研究的相关经验撰写而成。《地理信息系统(第二版)》共9章,简洁系统地阐述了 GIS 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 GIS 概念体系、空间信息基础、空间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库等核心理论,并介绍了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GIS空间分析及GIS 产品输出等基本方法,*后就 GIS 设计和发展趋势做了简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第二版)》强调系统性、简明性、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的结合,内容精炼,简明易懂。
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成为当今的大趋势。在这场革命中,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集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为一体的新型边缘科学正在蓬勃发展。在我国,GIS的应用已遍及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城市与区域规划等众多领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rcView GIS是著名的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商——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推出的GIS软件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它为普通微机用户提供了一个通用的GIS平台,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地理数据显示、查询、统计、分析和制图设计的能力,而且用户界面友好,易于使用,与ESRI其他产品有着坚固的相互支持,是利用空间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ArcView GIS 3.x成为国内外流行的桌面 GIS软件之一。尽管 ESRI后来又推出了Arc GIS系列
本书是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教材,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编写,是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全书共十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主要介绍了GPS的建立过程和组成概况;第二学习情境介绍了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第三学习情境介绍GPS卫星的星历和坐标计算;第四学习情境介绍电磁波传播和GPS卫星的信号;第五学习情境介绍GPS定位原理;第六学习情境介绍GPS测量的误差分析;第七学习情境介绍GPS控制网的设计、作业计划、观测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要求;第八学习情境介绍GPS的应用领域;第九学习情境介绍GPS工程项目实训的方法和要求;第十学习情境介绍了GPS控制测量工程项目设计的方法和要求。其中的第二、三、四学习情境为基础知识不全面的读者扫清了掌握GPS测量技术的障碍。全书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于一体,重在能力培养,应用
本书共9篇,每篇针对一类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或一类数据结构,每章对应一个独立的练习,使学习者循序渐进地掌握GIS基本功能,特别是通用的空间查询、分析、编辑功能,进而理解GIS的原理。所有练习均采用 ESRI公司的ArcGIS 9.x(Desktop)软件,作者专门设计了练习数据和文字教材相配套。内容包括:空间、属性信息查询,专题地图显示,地图布局和报表输出,空间插值,邻近分析,叠合分析,考虑成本的空间距离,不规则三角网的应用,网络分析,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校正、转换、维护,基于元数据的搜索和自身维护等。涉及矢量、栅格、不规则三角网三种空间数据模型,附有综合应用帮助学习者加深体验和理解,同时还涉及软件的二次应用开发。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经济地理、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市政工程、交通运输、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GIS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状况,以Arc GIS为平台编写的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材。全书共安排了30个实验,内容涉及空间数据基础与Arc GIS基本操作、空间数据的输入与处理、空间分析、空间数据可视化、GIS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设备与数据、实验步骤和实验说明,所有的实验都配备了相关的数据及教学课件。通过这些实验的练习,可以加深读者对GIS基础理论的认识,使其掌握从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与处理,到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空间分析与GIS应用,再到空间数据可视化与专题制图等整个数据链路中的各方面专业技能。本书既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教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以独立使用。
本书为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工学结合规划教材。本书在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和“信息技术服务”岗位,以实际生产应用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重点介绍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建库、分析与产品输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作技术流程。 本书主要供高职高专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等测绘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书主要从数字模拟的角度出发,从定量化、定位化和可视化方面对基于遥感技术的地表空问数据获取及空问数据表达进行了研究探讨,进而以遥感信息加工处理为基础,研究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可视、定位、定量的地表空间虚拟环境,并开发了基于空间信息的真3维虚拟现实系统。为反映近年来测绘遥感数据获取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位置姿态传感器POS技术、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本书结合作者的科研实践活动,还介绍了用于城市3维街景空间数据快速获取的车载多传感器集成直接定位测量系统的相关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
本书“北京市地理信息公众查询系统”为例,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与要求,介绍如何运用C#语言及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组件MapObjects,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二次开发。 全书共分8章,首先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工程设计方法,从第2章开始,以“北京市地理信息公众查询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了GIS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主界面实现与主要功能的编码实现。 本书适用于政府、企业相关部门的GIS研究开发人员,也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环境科学、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区域经济等专业学生的GIS实习教材和参考书,以及各种GIS培训学员的教材用书。
本书是一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重点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及其应用方法。 全书分七章:章绪论,重点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发展与现状;第二章阐述有关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及其模型结构、质量、元数据等内容和理论问题;第三章较为详细地介绍空间数据处理的有关内容及其方法;第四章空间信息模型分析,重点阐述空间建模理论,分析空间模型结构及其实现问题;第五章论述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与标准化问题;第六章结合实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其应用;第七章为展望,介绍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展望地球信息科学。 本书是研究生的学习用书和大学高年级学生的读物,也可供从事地球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信息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的学者参考。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教程。全书共分8章。*章绪论,简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由与发展过程;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介绍其涉及的硬件构成、软件模块及系统的功能;第三章空间数据获取,介绍数据的采集、获取、转换及其质量问题;第四章空间数据表达,介绍地理现象、空间对象的关系及其矢量、栅格表达,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等;第五章空间数据处理,介绍各种空间操作的算法以及实现策略;第六章空间数据管理,介绍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模型;第七章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介绍空间查询分析的各种方法;第八章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地图制图,以实例介绍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制图等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输出问题。《BR》 本书对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基础理论、算法以及实现原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述,对地理信息系统
《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方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导航定位的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在GPS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数据处理与分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方法》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结合作者多年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经验,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系统地论述了GPS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发展。《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方法》共分12章,内容包括卫星无线电导航定位方法、坐标与时间系统、卫星轨道运动、基本观测量与观测方程、误差分析与建模、静态与实时动态定位(RTK)、周跳探测与整周模糊度解算、差分改正模型与编码方法、网络GPS/RTK原理与算法模型,以及卫星测量控制网建网方法与数据处理实践等。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在数字地质填图、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地质应用领域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书既涵盖了“GIS概述”、“地理空间数学基础”、“矢量数据处理与分析”、“栅格数据处理与分析”、“空间数据库”、“GIS高级话题”等GIS基本原理、方法等方面的基础性内容;同时也包括了“MapGIS上机实践”、“数字地质填图工作方法”、“ArcGIS上机实践”、“GIS工程设计与开发”等与实际地质工作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