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TMS320C55x DSP为重点,全面介绍了TMS320C5000DSP系统设计与开发。首先详细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硬件结构、汇编指令、存储空间结构和寻址方式;其次介绍了C55x处理器中C语言与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然后从应用的角度,结合片内集成外设的结构和功能,给出了片内集成外设驱动程序开发方法及部分片内外设的调试方法;结合DSP软/硬件的设计,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法和丰富的应用实例。本书还对DSP的集成开发环境CCS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本书旨在从应用的角度使读者了解TMS320C55xDSP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熟悉DSP芯片的开发工具和使用方法,掌握DSP系统设计和软/硬件开发。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实用性强,适合从事数字信号处理的科技人员和高校师生阅读。
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步骤、设计方法和相应接口电路的参考原理图、硬件调试方法以及部分驱动程序。本书系统设计分别以不同层次的基于ARM7架构的S3C44B0X、基于ARM9架构的S3C2410和基于ARM10的XScale架构微处理器为例,在软件方面介绍了mC/OS-II、Linux和Windows CE操作系统,接着又介绍了系统的低功耗设计和如何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注意事项以及通常采取的措施,最后介绍了一项设计实例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用做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嵌入式计算是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在计算机技术的各个应用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书从理论基础知识到实践应用,对嵌入式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且列举了作者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一些相关实例来解释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可行性评估:阐述了不同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实现思路,本书也对多机并行处理技术和分布式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一些应用实例做了较为深入的描述。 本书适合初、中级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书籍。
《化繁为简(51单片机应该这样学)》(作者孔超、张玮)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单片机学习读物,从零开始讲述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的方方面面,语言活泼、生动,并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力图把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把复杂的51系列单片机知识化繁为简,抽象问题具体化。在本书中,摒弃了云遮雾罩、晦涩难懂的讲解,代之以轻松活泼、由浅入深的剖析,使每一个阅读本书的读者少走弯路,快速上手,以帮助读者建立用C51语言来编制单片机程序的信心。 《化繁为简(51单片机应该这样学)》主要面向零基础的单片机入门读者,同时对有基础的读者也有非常现实的指导定义。对于零基础的读者,通过本书基本能掌握单片机C5L语言程序的编写,对于有基础的读者,可通过本书进一步理解单片机相关知识及C51语言的各个重要概念;对于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和培训班的学员,本书不失为
本书是高等院校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相关专业,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工业自动化以及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的师生学习计算机原理方面课程的教科书。全书构分为8章,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数据表示,运算方法和运算器,中央处理器,指令系统,存储器及存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及新一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本书有别于纯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方面的教材。本书讲解通俗易懂,条理清晰,知识方面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适用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同时亦东路开发现代信息系统的IT工程技术人员开发过程的要求,具有与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相适应的先进性、系统性。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版被列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并于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二等奖。为了跟踪和反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版教材在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了新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可读性和系统性。 本书除了着重论述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外,还强调采用量化的分析方法,使读者能更具体、实际地分析和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 全书共7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指令集结构设计,流水线技术,指令级并行,存储层次,输入/输出系统,多处理机。主要内容有:主要内容有: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以及并行性概念的发展,DLX,流水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能分析,流水线的相关问题,向量处理机,指令动态高度,超标题和超长指令字技术,分支处理技术,Cache的基本
本书通过众多实例向读者介绍了51单片机的各种功能。全书分为14章,分别介绍了51单片机基础知识、laVision 3和Keil C开发环境、输人口及输出口的应用、中断的应用、定时器及计数器的应用、串行口的应用、声音的产生、步进马达的控制、ADC和DAC的应用、LED阵列的应用、LCD模块的应用、直流马达的控制等内容。附录中还对常用的在线仿真器进行了介绍,并提供了开发中常用的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本书在写法上非常独特。每一章中,在简单介绍相关知识后,马上辅以内容详细、针对性强的“实例演练”,每个实例都有详细的零件介绍、电路图、程序流程图以及程序代码。在程序中,每条指令都提供了注解,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程序的内涵,并能够以最快的方式上手。其后又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本书适合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第2版)》(作者李广军、阎波、林水生)介绍了基于ARM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的体系结构、组成原理、工程设计方法和核心设计技术。全书首先讲述微处理器系统的组成、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从逻辑电路、IP核设计的层次,对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指令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讨,揭示了微处理器系统中软件指令和硬件电路之间的接口联系、工程设计方法与流程。书中讨论了基于ARM微处理器IP核的微处理器软硬件系统的结构及组成,以提高读者编写与底层硬件交互的高效代码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素质,并着重探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移植、引导和加载等关键技术:书中还讨论了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及基于ARM核的SoC设计技术。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第2版)》可作为
秉承知识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宗旨,为计算机专业、电子通信、自动控制、电力自动化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编写了本教材。 为了便于教学安排和学习知识的循序渐进,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硬件、软件篇)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首先以Intel 8086/8088 16位为基础,追踪Intel主流系列高性能微机的技术发展方向,全面、系统、深入地讨论了80X86、Pentium系列微机原理及通过超线程技术实现的多核系统;然后从实用角度通过大量实例详细介绍了微机指令系统和各种算法编程技巧。下册(接口技术篇)为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主要介绍了目前PC上常用总线的结构、信号和特点,并着重讲解了中断技术、并行/串行通信技术、定时/计数器、DMA控制器、A/D及D/A接口技术,还对存储器、CRT和LCD显示器、扫描仪以及各种打印机接口等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为检验学习效果,上、下册各
本书从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入手,较详细地介绍了常用的MCS一51八位单片机应用技术,并对AT系列及Intel十六位机两种流行的单片机系统做了介绍。 全书共分八章。章介绍单片机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单片机内部结构和原理、存储器的配置、并行输入/输出口及时序;第三章介绍单片机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章讲述了单片机内有关输入/输出接口,包括中断、定时与计数、串行通信;第五章是MCS-51系统扩展技术。有存储器、串并行通信、人-机接口、A/D、D/A及相应典型接口芯片的应用;第六章讲述软硬件开发过程,介绍了开发过程的设备、工具、环境及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七章讲述单片机在测控系统领域中的应用;第八章介绍了较新的具有51内核的单片机及Intel 六位单片机。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类维修培
本书以单片机的功能为模块,以外围器件、相关电路设计的实际应用为内容,以实例问答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如何将单片机硬件、程序和外围器件的选择合理地实施到项目开发中。 本书共分8章,所选案例涵盖了单片机的主要应用技术,例如单片机中断和定时器的使用、单片机的输入/输出、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功能、单片机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单片机的通信以及单片机的算法和信号处理等,所有案例均来自于实际应用项目。 阅读本书,读者除可以掌握单片机的具体应用方法外,还可以掌握如何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需求设计解决方案以及如何运用单片机的关键技术满足项目的需求。 本书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对于利用单片机进行实际项目开发人员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中、高级程序员、单片机开发人员和系统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通过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全过程,向读者展示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框架,以及设计、编程、调试等技术细节。书中详细讲述了嵌入式系统中的存储器、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数据总线与地址总线等基本概念,以及在设计中要考虑的要素。另外还给出了关键程序的源代码,使读者通过本书学会如何看懂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图,了解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的主要固件。 本书适于从事嵌入式系统研发的技术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以当代可扩放的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为主题,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着重讨论了对称多处理机系统、大规模并行处理机系统、机群系统和分布共享存储系统的组成原理、结构特性、关键技术、性能分析、设计方法及相应的系统实例等。 全书共八章,可分为三个单元:单元为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部分,包括绪论(章)、性能评测(第二章)和互连网络(第三章);第二单元为当代主流并行计算机系统,包括对称多处理机系统(第四章)、大规模并行处理机系统(第五章)和机群系统(第六章);第三单元是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较深入的内容,包括分布共享存储系统(第七章)和并行机中的通信与延迟问题(第八章)。 全书取材先进,内容精炼,体系完整,力图反映本学科的成就和发展趋势,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
本书是CUDA并行程序设计领域最全面、最详实和性的著作之一,由CUDA开发者社区技术总监亲自撰写,英伟达中国首批CUDA官方认证工程师翻译,详实地讲解了CUDA并行程序设计的技术知识点(平台、架构、硬件知识、开发工具和热点技术)和编程方法,包含大量实用代码示例,实践性非常强。 全书共分为12章。章从宏观上介绍流处理器演变历史。第2章详解GPU并行机制,深入理解串行与并行程序,以辩证地求解问题。第3章讲解CUDA设备及相关的硬件和体系结构,以实现CUDA程序性能。第4章介绍CUDA开发环境搭建和可用调试环境。第5章介绍与CUDA编程紧密相关的核心概念——网格、线程块与线程,并通过示例说明线程模型与性能的关系。第6章借助实例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内存的工作机制,并指出实践中容易出现的误区。第7章细述多任务的CPU和GPU协同,并介绍多个CPU/GPU编
本书面向单片机初、中级读者,全书共分为13章,分别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仿真及实验平台、单片机C51语言基础、51系列单片机基本常识、单片机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中断系统设计、单片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传感器和时钟模块设计、A/D和D/A转换模块设计、无线收发模块设计、数据存储和看门狗模块设计、单片机综合系统设计等内容。 本书通过实例讲解单片机基本结构和接口的设计与应用,内容翔实、结构合理,图解清晰、讲解透彻,案例丰富实用,能够使用产快速、全面地掌握单片机及外围接口的设计。 本书可作为各类培训学校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及中专、中技、高职高专、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本使用20多年,并且不断更新和再版的教材,书中全面介绍了系统设计与实现、硬件及软件采购、计算资源管理的技术基础。本书包括14章,在课程内容上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学时和学分设置,进行灵活的安排,书中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也做了细致的考虑。为了体现技术的发展,提高可读性,本书在以前版本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修订,内容更加完善和成熟。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Cypress半导体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智能USB接口芯片EZUSB FX2(CY7C68013),涵盖了EZUSB FX2的原理、编程、驱动和应用程序等内容。EZUSB FX2芯片全面支持USB 2.0协议,是Cypress半导体公司对以往EZUSB系列芯片的又一次全面提升。芯片将高性能USB引擎和增强8051内核有机结合,开发方便、快捷,现已成为科研和开发的主流芯片。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首先详细介绍EZUSB FX2的原理,其次介绍开发和学习中所需的软、硬件工具,随后讨论固件程序、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编制方法,最后通过列举范例程序进一步总结和提高。同时,为了方便读者,书中还用附录的形式配置了开发和学习中常用的参考资料。 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单片机与接口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从事计算机外围设备接口开发和各类微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
《IAR EWARM V5嵌入式系统应用编程与开发》以瑞典IARSystems公司推出的V5版本IAREmbeddedWorkbenchForARM为核心,详细介绍IARC/C++编译器、ILINK链接器、IARPowerPAC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以及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给出LPC2400STM32Cortex-M3,At91sar-n9261等ARM核嵌入式处理器应用编程实例,分析与具体处理器架构相关的软件技术要点,介绍嵌入式系统应用编程方法和开发过程,并配有包含全功能IAR评估版软件包和书中实例的光盘,以便于读者快速掌握集成开发环境和嵌入式C编译器的使用方法。 《IAR EWARM V5嵌入式系统应用编程与开发》适合于从事ARM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用书。
本书介绍了DSP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现状;介绍了DSP组成的应用系统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TMS320C3X为例,详细论述了其硬件结构、指令系统、集成开发环境(CCS)的使用方法、数字信号处理常用算法的理论基础及C语言的实现、硬件接口方法及应用系统实例。本书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应用实例来自科研实践。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电子类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DSP应用系统设计的参考书,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