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约翰 冯 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1903 1957)是20世纪重要的数学家之一,被后人称为 计算机之父 和 博弈论之父 。 本书是诺依曼在1955 1956年为西里曼讲座而准备的未完成讲稿,是作者对过去十几年在计算机领域所做研究的一个总结性梳理。诺依曼在书中首先概述了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的一些基本设计思想和理论基础,然后从数学的角度,主要是逻辑和统计数学的角度,探讨了人脑的神经系统的控制和逻辑结构,对计算机的数学运算和人脑思维的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书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篇重要的原始文献,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为计算机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机器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书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模糊逻辑和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人工免疫系统;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器人DIY项目是具有原创性、特色鲜明的青少 年科技活动项目。这个项目具有以下特点:①制作材 料可以到市场自行采购,费用低廉;②学生自行焊接 、组装机器人,然后编程和调试;③传感器件丰富、 科技含量高,具有比较强大的机器人功能。 邓汉盘所著的《智能机器人DIY制作》为机器人 DIY项目配套教材,主要包含基础篇、制作篇、实践 篇三部分。基础篇即**章,阐述了开展机器人DIY活 动的意义;制作篇包括了第2~5章内容;第6、7章为 实践篇;附录部分提供了机器人器材介绍、机器人 DIY赛事活动介绍及Robobasic语言语法介绍等资料。 本书可以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 校内课外科技活动教材或教师指导用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智能机器人的过去、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机器人设计与DIY,仿人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机械手,服务和玩具机器人,微型机器人,网络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机器人传感器、驱动器和控制器,机器人竞赛国内外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等内容。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本书可作为计算机、自动化、机械、电子等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用书、选修课程用书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在机械制造、化工生产、核电维修、军事战斗、医疗手术、科学考察、办公事务、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行业从事智能机器人研究和开发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参加机器人竞赛的参考书,并且很适合广大机器人爱好者阅读。
本书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历史、主要技术理论及应用等方面,全面讲解了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全书分八章,分别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及相关术语、人工智能发展史、传统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世界主要国家及科技公司的脑计划项目、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其中,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部分,具体介绍了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部分,介绍了专家系统、图形图像处理、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推荐、智能博弈、自动驾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智能家居等具体应用。*后一章预测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法律、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全书专业性和普及性并重,多采用案例分析和类比的手法,帮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初步但全面的了解。
本书是一部关于基于学习的图像增强原理及应用的学术专著,反映了近年来基于学习的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十四章,部分为基础知识(章至第三章,介绍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增强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图像插值技术;第二部分为基于学习的图像分辨率增强(也称为基于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技术(第四章至第十三章),对基于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三部分(第十四章)介绍了一种新的图像增强技术——基于视觉美学学习的图像质量评估和增强技术。 本书适合于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模式识别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教师以及硕/博士研究生学习参考。
《排队现象的建模、解析与模拟》以概率论与*过程为下具,对排队现象进行建模与求解分析,并且使用计算机程序代码与数学证明相互佐证,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通过图表及步骤的演示将*过程与排队论进行生动的展示,让学习者对数学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过程与排队论。 《排队现象的建模、解析与模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原理及程序设计方法。对专用仿真程序设计、通用仿真程序设计、数字控制系统仿真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仿真程序设计、实时仿真技术和快速数字仿真算法都作了专门的论述;为方便有电力行业背景的读者阅读,对火电厂热力设备及系统的数学模型也作了详细的介绍;为了使数字仿真技术用于控制系统分析,详细地介绍了经典控制理论分析方法的数字仿真算法;作为仿真应用的例子,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参数优化的方法;提供了书中主要内容的程序清单;每章附有习题供读者参考。 本书通用性和实用性较强,适用于仿真技术的初学者学习,对仿真技术有一定基础的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仿真课程的教材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参考书。
本书从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层面来审视、介绍本科自动化专业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本书,读者将较深入地理解:(1)自动化的内涵、外延与定位;(2)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概念;(3)自动化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元及其相互关系;(4)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及其相互关系;(5)自动化科学技术、自动化专业与相关科学技术、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对现代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自动化学科(专业)的本科生,可作为一年级新生 “自动化学科概论”课程的教材,或作为自动化专业高年级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系统介绍自动化学科与专业的参考资料,供自动化学科教学与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是为青少年读者撰写的一本通俗易懂地讲解人工智能如何产生并发展到今天的简明读物。 青少年是国家与社会的未来,人工智能对国家与社会的影响目前已经显现,但更多更重大的影响将发生在未来,所以目前让青少年了解人工智能,使他们对之产生兴趣,期待探索它研究它非常重要。作者分十多个题目,从多个方面(科学思维、机器算法、人工智能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未来法律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乃至人工智能给未来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等)讲述人工智能给我们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机遇及挑战和风险,让青少年在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的同时,也比较多地了解它的方方面面,从而为他们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推动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书是“OHM大学理工系列”之一。书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基于搜索的问题求解、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器学习、模糊理论-精神网络-遗传算法、模糊识别,以及人工智能语言等。本书讲解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内容基本涵盖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础知识,选材上既注意了知识的系统性,也考虑了信息工程相关学科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需求。 本书可作为大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供信息工程相关学科的师生、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参考。
《基于储备池的非线性系统预测理论与分析方法》从储备池网络的基本概念出发,重点论述了基于储备池的非线性系统辨识和预测方法,并针对储备池网络的优化算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给出了多个算例,进而说明储备池网络在非线性系统辨识和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储备池的非线性系统预测理论与分析方法》适合学习神经网络、非线性系统建模辨识、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的研究生阅读,也适合从事混沌时间序列预测、复杂系统建模与辨识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张丽等编著的《人机界面设计》详细地介绍进行数字人机界面设计的基础理论、基础工具和基本设计方法,并通过大量的实例,由浅入深地将软件人机界面所需要掌握的基础一一呈现给读者,方便读者学习掌握。本书介绍现在流行的界面设计软件,包括Photosh叩、Illus仃ator、IconworkShop几个软件的使用方法。《人机界面设计》共分8章,主要介绍图形图像基础及色彩设计、数字人机界面工具、图标设计、搜狗拼音输入法皮肤设计、软件界面设计、网站界面设计和设计要素等相关内容。其中,每章都有相应实训和练习题,方便读者进行学习。《人机界面设计》适合作为高职业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和数字艺术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自学参考使用。
本书是学习人机交互课程的教材,介绍人机交互的发展史、人机交互技术、交互设备、交互系统设计方法及交互系统评估等,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人机互多通道界面的前沿进展,并对新一代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展望。本书可用作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包括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基本教材,也可以供人机界面及其各相关研究人员以及计算机界各层次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以及温度传感器、力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其他新型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还介绍了常用传感器的选用方法及典型应用实例。本书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突出实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本书可供从事传感器应用技术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工业自动化网络》除了第1章概述外,其他内容可以大体分为五部分。*部分为网络基础知识部分,即第2章,介绍了通信技术基础。第二部分为计算机局域网部分,即第3、4章,介绍了计算机领域的常用局域网技术和标准。第三部分为传统现场总线部分,即第5~9章,重点介绍了工业应用领域比较典型且技术特点鲜明的现场总线技术,如HART、MODBUS、CAN、FF、PROFIBUS等。第四部分为工业以太网部分,即第10章,在介绍了工业以太网、实时以太网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EPA、Ethernet/IP、EtherCAT等工业实时以太网技术。第五部分为工业无线局域网部分,即第1l章,主要包含了无线局域通信技术、蓝牙技术、Zigbee通信技术、WiFi通信技术、ISA 100、无线HART协议、EPA无线通信技术等。上述五个部分,*部分是全书的基础,第二、三、四部分是全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孙扬声主编)的配套教材。本习题集的章节安排及内容与原教材第四版完全同步展开。本书共分十章,每章(除章外)均包括例题、练习题、思考题和练习题参考解答四部分。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配套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或自学辅导教材,同时,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自动控制理论》教材时参考。
自主视觉组机器鱼竞赛是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会水中专项运动的基本竞赛内容之一。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主视觉组机器鱼竞赛的概况和所设立的具体项目和规则等内容。 本书适用于参加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会水中专项运动全局视觉组竞赛项目的所有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也适合机器人爱好者参考学习。
本书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中联系紧密的内容有机地整合而成的。全书共9章,通过工程实际应用,介绍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现代检测技术的含义、特征及自动检测系统等概念;详细地讲述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的概念,关于能量型及基于物理特性的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环境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重点介绍了新型传感器和智能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应用,自动检测仪器仪表的概念和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每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4年制本科高等教育及3年制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从事工程技术测试的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