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间”的名义,在我们的教学实验中,能较方便地区别开以“项目”为中心的“纯建筑工程”教育,能较方便地设定不同“课题”在性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化,能较方便地由人的需求出发。例如从关注人的单一行为开始,进行诸如“点”的理解与研究;继而关注人的连贯行为,进行诸如“线”的理解与研究;通过关注人的复合行为、团体行为、规定行为以及元意志等,进行诸如“面”的理解和研究……由此而逻辑地进行着的,将全是“人所需要的空间”之研究。这样的空间概念以人为本,比较容易跨越以“物质形态分类’为特征的业界界线,并在室内、室外、道场、人工物、自然物、硬界面、软环境,甚至装置、识别、物品、非物质化氛围等各领域间多方交融,形成“为人所用”的“新空间”概念,从而生成涵盖原有专业课题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空间设计教育
学习建筑设计的难点主要在于缺乏有效的设计方法、评价标准模糊和教学的难以言传等几方面,这造成学生对设计的理解一直处于懵懂之中。本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认识设计出发,通过将写作与设计进行对比,梳理出更易理解的三阶段设计法,不仅使学生能快速认识和理解设计的过程、方法和评价标准,还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总结了设计各过程的经验做法和具体操作层面要求,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深刻地把握设计的本质,从而能轻松开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