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建筑》由(法)勒·柯布西耶著
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体验建筑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建筑观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课程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观察视角入手并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分析,把被分析的建筑从不同方面层层剥离,努力寻找建筑的思想核心和它形成的逻辑轨迹,找到建筑作品的发展脉络,而不是片面的理解建筑。选取现当代建筑代表人物,对他们的一系列的经典小型建筑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大师作品内容资料全面,分析方法系统,最终保证会成为学生们和建筑师研习建筑的一个很好的工具书。本书适用于建筑设计相关专业师生。
本书从内容上共分部分。部分简略介绍了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的生平、思想背景及获得普里策奖的经过,让读者不仅了解他们是怎样成长、怎样选择彼此的,也了解到瑞士这个国家的建筑发展。第二部分以访谈、评论和一篇综合性分析使读者对他们的设计乃至其他相关方面的思想有的认识。第三部分为东京prada和鸟巢这两个方案的深入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和上一部分的思想研究,读者可以对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第四部分简单介绍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25个作品,透过这些已建成或存在于概念中的设计,他们对建筑本源的追求尽显眼前。
很难想象,就在20世纪末期,一位年轻的来自于维也纳,受雇于弗兰克·荣埃德·怀特的建筑师就已经预料到他将在1920去洛杉矶。从欧洲时尚和文化生活的中心,从奥托·瓦格纳的维也纳,从分离论者中间,从阿道夫·鲁斯,来到了美国的中心城市芝加哥,对于弗兰克·劳埃德·怀特来说这只不过是一次旅行而已,但对于一个年轻的建筑师来说,这次旅行却是因为受到瓦格纳现代论思想以及鲁斯关于美国的演讲和作品的影响,接受了怀特提供的出版部长的职位来到了这片到处是摩天大厦,牧场上的小屋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却是梦想的地方。如果美国允许冲破旧的文化束缚,笔直的摩天大厦将描绘出一道全新的都市天际线,地平线上的牧场小屋会映衬出一望无际的景色,从建筑上,或者是参通过钢筋和砖石诠释出美国的思想和理想。
1983年,当世界上最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被授予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时,评审团对这位善用光线、空间和几何图形的大师的评价是:“他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贝聿铭全集》是这一评语的见证,本书以他最并广受赞誉的卢浮宫作为焦点,展示了贝聿铭逾50年来一众的雕塑感造型作品。这本全集专注于贝聿铭本人最感兴趣并直接负责的作品,以更好地展现大师的巨大影响力。
本书是世界建筑设计机构gmp在加国的作品专集,收入8大类30余个项目。这8个类别为:教育建筑、公共文化设施、商务办公建筑、会展体育设施、交通建筑、住宅、校园规划和城市规划;其中包括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并得到实施的项目,如北京德国学校、深圳会展中心、南宁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以及一些代表性的竞赛作品,如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文州歌剧院、北京国家体育馆、北京朝阜大街城市发展规划等。 gmp作为德国和获得国际重要建筑奖项最多的建筑事务所之一,进入中国设计领域6年来,在建筑设计方面显示出了严谨的设计态度,体现了不折不扣的德国风格。在本书开始的3篇重要文章中,比较详尽地介绍了他们的理念,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经历,以及从中德差异角度对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见解。 本书不仅为建筑界人士和高校建筑学专业师生提供了详实的作
建筑,无论如何得到人们的称赞、重大奖项的肯定,如果得不到自然的祝福,一切由人类赋予的成绩都毫无价值。 功能主义、绿色建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建筑观念,其中又存在多少陷阱误区和人们的自我满足。 建筑家伊东丰雄与人类学家中泽新一, 活动于建筑前沿的两位学者以颠覆常规的反向思路重考建筑与日本的未来。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er)。原名查尔斯·爱德华·珍尼特(Chatles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力将领,“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同是现代建筑派和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如果不了解勒·柯布西耶是画家,雕塑家,理论家和作家,就很难理解他的建筑词汇,更不用说他关于自然,社会、历史和传统的理念了。他同时也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规划大师,所构想的“宁静独处,又互不隔绝”的理想生活环境至今还是另人心驰神往!他在自己构建的复杂体系中,使历史,物体和思想具有新的意义。学习柯布西耶,不仅在于对他建筑形式的简单模仿,更重要的是理解并超越他的设计原理和思维创造过程。 一生成果丰硕如斯。 一生理论渊博如斯,一生际遇曲折如斯,一生影响深远
本书的目的在于颠覆20世纪发明出来的这个体系,这也是我设计建筑的目的。家不是用来买卖的东西,它是用来居住、用来生活的。如果自己没有要在这个家里跟房子一起老朽、死亡的意识,那就不能算是这个家里居住过。不仅仅是家,其他建筑也是如此。那是与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着移都移不动的分量,不忍轻易让给他人的东西,它是与住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哲学以及人生紧密联系着的。 这才是建筑的原点。无法与大地割裂开的,才是建筑。我重视的是回到那块大地,重新审视建筑;回到那块大地,再一次将建筑与大地连接起来。本书的目的在于颠覆欧洲建筑从希腊-罗马时代沿袭下来的割裂手法。暴露从而颠覆,实践这种颠覆,以此告诉人们我们还能够有别的选择,这就是本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