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位于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非常珍贵的收藏资料,包括文件、各种设计成品、研究手绘以及建筑模型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精美地编排,本书从包豪斯流派的起源到后期发展生动并成体系地介绍了包豪斯运动对艺术和建筑深刻的影响力,并对整个流派的重要人物如格罗皮乌斯、马塞尔 布劳耶、康定斯基和保罗 克利等都做了全面的诠释。 在魏玛建校距今已近100年了,包豪斯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概念和标志。作为艺术设计的开创者,它所倡导的就是现在我们称之为 包豪斯风格 的纯粹的简约主义。包豪斯的教师蜚声世界,囊括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先驱,例如瓦西里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列奥尼 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保罗 克利(Paul Klee)和奥斯卡 施莱默(Oskar Schlemmer)。包豪斯的教学策略主要是由约翰 伊顿(Johannes Itten)、约瑟夫 阿尔博斯(Josef A
《走向新建筑》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批量生产精神 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本书的*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
本书是已故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 林奇的经典著作。书中包括对总体设计程序的论述,典型实例的分析和十章相关问题的研究,即用户分析、设计纲要、修建场所和总体设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及规划含义、造价估算、发展中国家住宅建设的总体设计、设计战略和环境分析等,各部分都有照片、墨线图和旁注草图加以说明。书后的大量附录论述了专门的技术,提供了详尽的原始资料和标准数据简表。 本书条理清晰、资料丰富,适合建筑规划管理和设计人员以及建筑院系师生阅读,对基地开发、规划设计管理的策划组织以及社区维护管理者,则是简明的专业指引。
路易斯 康,美国现代著名建筑师、教育家、哲学家,发展出一套崭新的理论和造型的语言,为现代建筑注入新的生命。 他不仅是当代建筑师重要的精神导师,还是影响安藤忠雄、改变世界美学的建筑大师。 他追求构筑合理性的设计思维,反对现代主义建筑隐藏构筑逻辑的表现形式。 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 20世纪50年代后,路易斯 康的作品相继问世,分散于美国、英国、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例如耶鲁美术馆、理查德医学研究实验室、萨克生物研究中心、菲利普斯 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金贝尔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等。 他的作品往往呈现出服务与被服务的空间组织特征,整合了结构系统、材料、光线、几何原型等于一体。 1971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1972年获英国建筑师协会建筑艺术皇家金质奖章。 路易斯
赖特的这本手绘图集是赖特本人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花了一年的时间整理完成,然后交由德国的Wasmuth出版商于1910年出版发行。本书汇集了当时赖特的全部有价值的作品,图集中的绘画本身也是精美的建筑透视艺术品,成为一代又一代建筑师临摹的范本。据吴良镛先生回忆,杨廷宝先生在推敲国家图书馆设计方案的时候,透视图中的建筑和树木就都受到赖特这本画集的影响,每一个细部都反复打出小草稿,然后再画到正是图纸上去。 通过他的作品,赖特向我们展现了有机建筑和人文主义精神的生命力。
《建筑师王大闳1942—1995》是台湾建筑史学者、评论家徐明松多年来对王大闳建筑成就的研究成果,不仅以专论形式收录了对其中39个建筑案例的评述,更以文献形式详尽记录了王大闳先生的所有建筑作品,以及他在文学方面的创作。读者从中不仅可了解到王大闳建筑实践的特点及演变、一些重大项目的前后始末,更可窥得一位建筑师在动荡大局下的人生际遇。
《空间时间建筑》初由吉迪恩的讲稿和课堂讨论稿汇集而成,并由人译成英文,于1940年于麻省剑桥脱稿,并于1941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刊印版。由于“内容丰富、妙笔生花,成了无可相匹的英文现代建筑史和现代建筑思潮的里程碑”。此后它历经多次修订、扩充、重印,并多次再版,译有多国文字。在此次*的第五版增订版本中,有一些大量的增补,全书共628页,插图五百多幅(含大量精美图照与大师手稿)。
迪埃斯特是一名工程师。在迪埃斯特的时代,很少有人了解他选择的技术 配筋的砖结构,把它用于实践者更是少而 又少。他利用这一结构技术,大胆地创造出与之匹配的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建造者,创新是他在结构 科学领域的洞察力的必然结果。迪埃斯特勤奋而多产。虽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是朴实无华的仓库或市 场,但是他把这些平凡的建筑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惊人的空间跨度是它们的典型特征,但并非 其魅力的全部。除了整体的比例、材料的经济性、优雅的表现力和丰富的细部,他的作品*重要的特 征是利用自然光塑造建筑。尤其当光线射入室内时,空间获得了神奇的力量。所有这些,正是一个高 超的建筑师的作品应有的品质。虽然只有寥寥几次机会承担建筑师的角色,但是无可否认,迪埃斯特 就是一位建筑师。
本书从设计方面入手,将 共享 空间的设计方法尽可能地展现出来,除聚焦于实践方面,同时也将各种项目具体的设计思想尽可能通俗易懂地展示给读者。近代建筑基本上是一个建筑对应一个功能,如办公室就是工作场所,图书馆只是读书的地方,而本书精选的49个案例则是将建筑的多重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共享式空间,目的是为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和家人以外的人一同居住,在咖啡厅也能照顾到孩子,在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以外的人交流等。全书分为五部分,按大城市 城市中心、大城市 郊外、中小城市 城市中心、中小城市 郊外、超郊外 村落这样的地区进行分类,将同一地区中各种规模和用途的建筑划分到一起,为读者提炼出各种地区不同的人口总量、人口密度、经济状况下的共享相似性。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位于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非常珍贵的收藏资料,包括文件、各种设计成品、研究手绘以及建筑模型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精美地编排,本书从包豪斯流派的起源到后期发展生动并成体系地介绍了包豪斯运动对艺术和建筑深刻的影响力,并对整个流派的重要人物如格罗皮乌斯、马塞尔?布劳耶、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等都做了全面的诠释。在魏玛建校距今已近100年了,包豪斯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概念和标志。作为艺术设计的开创者,它所倡导的就是现在我们称之为“包豪斯风格”的纯粹的简约主义。包豪斯的教师蜚声世界,囊括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先驱,例如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列奥尼?费宁格(LyonelFeininger)、保罗?克利(PaulKlee)和奥斯卡?施莱默(OskarSchlemmer)。包豪斯的教学策略主要是由约翰?伊顿(JohannesItten)、约瑟夫?阿尔博斯(JosefAlbers
矶崎新是世界上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他的设计融合了理性的现代主义结构、典雅的古典主义布局和装饰、又兼有东方的细腻构件和装饰特色,被认为是亚洲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代表。在矶崎新40年的建筑生涯中,有多个模型和设计作品“未建成”,并且这些作品的知名度比那些已经建成了的作品更高。所以想理解矶崎新,得先理解那些“未建成”的作品。
本书讲述的是建筑的创造。世界著名的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同时作为一位作家,撰写了自己亲自执笔的建筑回忆录。回忆了他在法国、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设计和建造的建筑,从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一直到中国国家大剧院,前者他为之工作了超过三十年,后者他花费了十年。书中还回忆了安德鲁工作的环境,遇到的人,他的思考和希望,以及在创造中碰到的种种困惑。整本书没有章节标题,全书仿佛保罗·安德鲁与您促膝长谈。全书围绕着几个主题:建筑是什么?建筑与其他艺术形式、与科学、与经济、与文学有着什么关系?一个建筑师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建筑师的信仰、发现、幸福,还有建筑师遭遇到的失败会有哪些呢?从事建筑必须秉承怎样的戒律,有着怎样的道德?对于建筑的使用者、对于未来身处其中的人应该怀有怎样的尊重?如何挑战既往
本书是大师系列丛书的《西萨·佩里的作品与思想》分册,全书分为四部分。部分介绍了西萨·佩里的生平、事务所以及作品列表和展览列表;第二部分介绍了西萨·佩里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包括访谈、演讲和评论;第三部分详细评述了西萨·佩里的6个经典建筑作品;第四部分则简要介绍了西萨·佩里其他的21个主要建筑作品。本书内容丰富,版式新颖,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各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福克萨斯建筑事务所在马西米利亚诺·福克萨斯和多瑞安娜·福克萨斯的经营下,已经成为世界上 杰出的建筑公司之一。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事务所编著、李楠编译的《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作品集(精)》以丰富的摄影图片和技术图纸详尽地展现了该建筑事务所的出色作品。在过去的40多年中,福克萨斯建筑事务所通过大量而广泛的项目实,总结出了独到的创新方法。他们的项目多样,从城市设施到机场;从博物馆到文化和音乐中心;从会议中心到写字楼,再到设计藏馆。福克萨斯建筑事务所在罗马、巴黎和深圳分别设立了总部,拥有170位专业人士,在美国、欧洲、非洲、亚洲和澳洲完成了600多个建筑项目,荣获了大量 奖项。
艾琳·格雷是一位开拓者。她所属的那个年代,在室内装饰和家具设计领域,没有几个女人能与她相提并论。莉莉·瑞克(Lilly Reich)和夏洛特·毕瑞安德(Charlotte Perriand)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这两位女人的荣誉都依际在那些男人的光环下:莉莉·瑞克(Lilly Reich)与迈斯·温德·罗赫(Mies vander Rohe),夏洛特·毕瑞安德与李·洛勃斯尔(Le Corbusier)。而艾琳·格雷坚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注定把这种亲密关系拒之千里;在她的作品中,追求的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个性、兴趣。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她具有丰厚的经济支柱。格雷来自苏格兰贵族家庭,1878年8月9日出生在爱尔兰。童年和青年的部分时光在爱尔兰的家族庄园度过,另一部分时光在她母亲的家乡伦敦度过。然而,当她青年时,就离开维多利亚帝国,移居巴黎。她的一生都在法国度过,直至1976年。
本书是大师系列丛书的(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的作品与思想)分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部分是妹岛与西泽的生平简介和SANNA事务所介绍;第二部分介绍了妹岛与西泽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第三部分是妹岛与西泽的6个经典作品赏析,包含详细的图文介绍和精彩点评;第四部分简要介绍了妹岛与西泽的其他22个主要作品。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有一个相对完整了解。本书内容丰富,版式新颖,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介绍辛克尔的作品有果树女神庙、路易斯王后陵园、宫殿桥、老博物馆、辛克尔馆、格利尼克城堡、波茨坦圣尼古拉教堂等十余个案例。内容包含每个设计案例的设计建造地点、施工时间及设计说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了建筑大师的成就。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早年曾赴意大利和法国学习美术。他的作品具有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从他使用的材料和构造技术来看,他更注重实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