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的文化想象中,私人住宅都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它既是心灵的庇护之所,也是遮风挡雨的藏身之地;是家庭的交流之地、活动的场所,是生活、工作、吃饭、睡觉的地方;既是公共领地,也是私人领地。 整个西方世界,私人住宅的流行在20世纪以来盛行不衰。正如美国建筑评论家泰伦斯?瑞莱所指出的,构成私人住宅发展基础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 私密性,生活与工作的分离,家庭及家庭生活本身的特性 全都彻底改变了。 这是本书《导言》里的一段话,也是本书产生的背景。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 美 的100座住宅; 美 的标准,就是设计与场地、环境、材料的完美结合。而从中也可以看到,住宅设计的不同途径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美国,一幢私宅被看作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功标志;在澳大利亚,住
本书是十二楼建筑工作室的作品集,收录了近十 年来该工作室扎根在浙江省安吉县耶吴镇完成 的十余 项建筑作品,通过对每个建筑的分析、解读以及其背 后故事的讲述,探讨场地、生活以及空 间之间的关系 ,阐述了其面向土地与日常生活的设计理念与工作方 式。
周庆华、周曦、王克宁、张巍、王红编的这本《 徽印西溪南(2015全国五校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作品)》主题是传统街区保护分析及徽州艺术展览馆 设计。通过实地踏勘、现场调研、实物测绘、合作探 讨、立意构思、工作模型、阶段汇报、成果答辩等一 系列多种教学环节,认知 理解 传承 发展徽派建 筑,为徽州传统建筑的现代与未来进行了创新与探索 。
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周浩明主编的《持续之道(国际可持续设计学术研讨会暨设计作品展作品集)》收录了2014国际可持续设计作品展的作品,这些作品来自于艺术与设计的不同领域,有的出自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职业设计师,还有的来自于初出茅庐却锋芒小露的青年学生。 这些作品均体现出设计师在节约、环保、健康、长效等方面的突破。
本书是对苏俄转型解体期间展开的纪念碑综合体个案研究。莫斯科俯首山胜利纪念碑综合体的设计建造持续了近50年(1943-1995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了建造工程,此时恰逢苏联转型时期,胜利纪念碑的设计建造在苏联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改变。本书试图分析还原这一史实,其中重点研究了1985-1995这10年间的设计建造的改变过程。另外本书从纪念艺术的角度对胜利纪念碑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等进行了总结,剖析了俄罗斯纪念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日本奇迹住宅》作为X-Knowledge出版社建筑知识编辑部杂志书700号纪念出版,从年代和社会的角度解析了住宅设计的发展,从建筑师的想法、计划、工法、材料等独特的视角讲解了1960年以来日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奇迹住宅。书中所选的建筑案例皆来自日本具有原创性的、因其设计实力、质量和兴趣而卓尔不凡的建筑师,读者将在对住宅历史作为一种演进过程的分析中,找到有价值的指引。 本书所选择的住宅实例均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类功能或一种风格;设计富有创意,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职业建筑师,这都是是一本很有用的、充实的工具书。
《美国规划协会*规划获奖项目解析(2000-2010年)》介绍和分析了美国规划协会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内评选出的*规划案例。作者对其中7个案例作了详细介绍,而且重新访问了这些案例所在城市,收集资料,拍摄照片,进行分析,以供中国规划师们参考。所选的案例力求具有多样性、代表性,涵盖了多种类型的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及景观规划:在空间层面上,也包括了城市、社区、街道、公园等不同层次,希望对从事不同规划工作的规划师们有用。《美国规划协会*规划获奖项目解析(2000-2010年)》可供城市规划工作者、城市规划管理者及有关院系师生参考。本书由张庭伟等编著。
本书为建筑学院杰出校友作品集合,内部项目均为校友个人主创或主持、近期、建成项目,均为实景图,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校友的实力。作为丛书之一,第4辑主要收录2007-2015天津大学
本书为建筑学院杰出校友作品集合,内部项目均为校友个人主创或主持、近期、建成项目,均为实景图,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校友的实力。作为丛书之一,第4辑主要收录2007-2015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校友的作品。
本书为建筑学院杰出校友作品集合,内部项目均为校友个人主创或主持、近期、建成项目,均为实景图,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校友的实力。作为丛书之一,靠前辑主要收录1977—1987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校友的作品。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在诉说。”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时代的发声人,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为强化优秀设计的展示和交流,鼓励和引导设计师创新创优,繁荣设计创
建筑摄影是以建筑为拍摄对象、用摄影语言来表现建筑的专题摄影,在拍摄选题、器材选用、构图用光、捕捉瞬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一幅很好的、能被摄影界和建筑界所共同认可的作品不仅仅可被用作观赏,而且在新闻、商业上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在建筑学术领域更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尚未有权威的出版物,《建筑摄影》(作者:金磊、沈元勤)为连续出版物的首期。
周庆华、周曦、王宁、张巍、王红编的这本《徽印西溪南(2015全国五校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作品)》主题是传统街区保护分析及徽州艺术展览馆设计。通过实地踏勘、现场调研、实物测绘、合作探讨、立意构思、工作模型、阶段汇报、成果答辩等一系列多种教学环节,认知—理解—传承—发展徽派建筑,为徽州传统建筑的现代与未来进行了创新与探索。
《第七届中国建筑学青年建筑师奖获奖者作品集》内容简介:评选工作于2008年8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评选委员会由11位建筑界著名专家组成。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担任评选委员会主任。评审工作严格遵照公开、公正和公平的评选原则。评委会分组对申报书和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地阅读,同时观看了演示光盘,对相应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在分组初评的基础上评委会又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确定曹晓昕等30位青年建筑师为“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奖者。评选结果于2008年9月3日起至2008年9月20日在中国建筑学会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对获奖结果没有收到任何疑义或意见,为此确定上述评选出的30位青年建筑师为“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天津大学出版社乙未文化工作室共同编纂《北洋匠心——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校友作品集》(第二辑)系列丛书,回顾历史、延续传统,力求全面梳理建筑学院校友作品,将北洋建筑人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向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