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三篇构成。*篇从 4 个切入点解释广域规划的概念与内涵。第 1 章对日本广域规划的发展过程进行回顾,以可持续性社会发展为目标,就当代社会条件下重构广域规划体系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第 2 章聚焦于多元化价值的 多元统合 论进行展开说明,对能够 整合 多元意见的规划编制方法进行论述。第 3 章则以地方城市为舞台,对区域自主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成果进行整理,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自主化发展理想状态。第 4 章广域规划核心内容,针对产业振兴展开专题论述。结合亚洲各国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实践,区域产业政策的理想状态进行系统论述,对持续强化区域产业政策必要性进行说明。第二篇为案例分析。第 5 章列举日本国内实例,通过对东京圈、近畿圈、中部圈大都市圈规划评价,以观光为主题的区域合作动向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针
《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以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其15年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首先,以描述的方式交代15年间城市设计所发生的复杂而有趣的事件,对核心地块城市设计管理操作过程进行了客观展示和呈现;其次,通过这些事件以及实地调查访谈,将城市设计原型与实施结果进行比照,总结城市设计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实施后哪些方面得到了实施、哪些没有得到实施、为什么没有实施,并对其设计结果和管理实践过程作出评价;后从社会结构性因素和城市设计实践主体两方面对城市设计的实施效果作成因解释。 《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可供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等的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有关高等院校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张军、周玉红主编的《城市规划数据库技术(第二版)》是为了满足城市规划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科发展及其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并根据这些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对计算机应用数据库的具体要求而编写的。其特点是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对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及其设计进行阐述,并结合专业特征将空间数据库和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纳入进来,以便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UML及其在数据库中的应用、标准化查询语言SQL、城市规划空间数据的组织方法、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城市规划数据库的发展趋势。附录中举例说明了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以及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供读者参考。 《城市规划数据库技术(第二版)》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中心已经成为后工业化伴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大城市以及城市区域的普遍现象。首先,本书从分工视角出发,结合四大类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具体分析,深入解释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细化以及这种分工在空间上集聚的基本特征。其次,通过不同行业的空间叠合进一步讨论了多中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特征。*后,理论结合上海实践,补充了特定制度和环境下分工程度对于城市多中心影响的相关认知。 周静编*的《城市多中心发展的驱动力--基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快速细化的研究》适合城乡规划、城市经济地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师生阅读和参考,也可供从事城市总体规划、战略规划工作的规划设计人员使用与参考。
本书题名《设计理想城市》,亚波无疑是挑了一块硬骨头。正如亚波在书中引述的耗散结构和自组织理论所说,城市是如此巨大复杂,并存着自上而下的控制系统和个体组成的或无序混乱或局部自组织的多种机制。我们经常看到情形是,自上而下的力量尚且不足以左右其方向(正如规划局在众多城市建设博弈过程中的尴尬地位,且不论其自身发出指令的正确性),区区个体的一介草民,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明天的理想城市做些什么,来摆脱熵增的困境呢?亚波说 人本身是个有思想有反馈能力的巨大有机体 。诚然,文化便由此产生,社会便是自组织的系统,而这本书,便是亚波从自己的思考、实践出发,试图让城市向着良性的自组织系统发展,做出的努力。 亚波这本书是跨越专业界限的,其涉及领域颇广,除了本学科的读者,也应该能引起非专业读者的共鸣,
我国的住宅建设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人居环境在得到不断改善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城市住宅建筑是人居环境的核心之一,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本书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上海高层住宅的适居性问题、上海三室二厅二卫住宅房型的可持续设计问题、向小户型居住功能转换的空置建筑改造问题、丁克家庭的居住问题以及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的一体化设计问题等五个相关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专业的视角对有关中国城市住宅一些悬而未决亦或新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书可供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师生和专业人士、与住宅开发建设相关的管理人士及发展商参考使用。
本书作者借鉴了国际、国内有关CBD的经济及规划理论,对80年代CBD的经济和城市发展背景,以及CBD布局、功能、规模、交通、开发等内容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论述,不但对之进行定性分析,还力求做到定量化,有论有据。本书旨在澄清我国当前有关CBD的模糊认识,梳理当代CBD规划理论的脉络,为CBD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特别是我国北京等城市CBD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理论与发展趋势,以及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许多应用实例,所涉及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关键技术是当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重点考虑的技术问题之一。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绪论——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概述;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城市规划与建设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前景等。 《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可作为城市规划和管理人员、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开发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村镇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村镇规划的技术经济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村镇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编制前的准备工作、村镇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旧村镇改造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以及村镇规划的技术经济工作等。 供村镇建设助理员岗位培训用,也可供建筑工人和有关人员培训及自学参考。
本书以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规划法》为依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基本原则、具体内容、管理程序等。另外,还介绍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如何依法行政、如何落实城市规划的情况。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供城市规划管理者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提高专业素质、理论水平之用。
《长三角地区绿色住区适宜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现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所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径等。
马永俊主编的《城乡规划与设计实验教程》内容共分7章,第1章绪论主要阐述了城乡规划与设计的主要课程内容,介绍了城乡规划专业的相关软件知识(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以及学习要求;第2章至第7章分别重点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设计、村镇规划等六门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程的相关实验的内容,每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又通过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案例以及实验作业四个部分来详细介绍;正文后为附录,收录了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城乡规划法律与法规。 《城乡规划与设计实验教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验内容与课程理论紧密结合,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内容,旨在使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城乡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中的一项课题,其研究重点为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型构建与评估以及在实际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它不同于我国其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大多只限于理论,因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撑而导致城市发展规划中存在较大的任意性和盲目性;而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具体的评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为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城市的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义工时代的绿色城市建设:环境共生城市的现状》将对 风景设计 作详细的介绍。作者把《义工时代的绿色城市建设:环境共生城市的现状》的标题定为 义工时代的绿色城市建设 ,目的是想阐述21世纪是人们建设优美风景的时代,而构筑这样的时代,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义工精神必不可少。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尝试用城市扩展的空间特性,结合影响城市扩展的社会要素,来建立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模型。 .章简述了人类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和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析了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第二章讨论了能够反映城市发展的数据,从空间目标的观点分析了常用的城市动态模型,重点分析了单元自动演化(Cellular Automata)数据模型的产生和特点及城市动态模拟的方法和步骤;第三章将城市扩展作为空间现象,研究城市化的实质和用地特征,分析了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影响城市扩展的基本要素;第四章研究了城市扩展的表示方法和数学模型,重点分析如何用CA方法来进行城市动态模拟研究;第五章以西安市为样区,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发展特征,研究了人口因素影响的动态模型;第六章讨论了GIS的体系结构和在城市的主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政府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但如何建设新农村对于政府基层领导和农民来说是一个新问题,需要社会各界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指导丛书》旨在使建设者掌握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为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提供帮助。本丛书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农民问题,包括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和农民组织化问题,这些内容是实现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生活宽裕所必需的;二是村庄建设问题,包括村庄规划、村庄整治与改造,这些是实现村容整洁的必需知识;三是村庄产业发展问题,包括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农村资金融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