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园林工程师》丛书中的一分册,以微缩园林景观为统帅,从中国名园、边疆民族、亚洲地区、欧洲各国及其他各洲五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图解展示,着力强化园林模型制作的工具、材料和工艺基础,以常规园林沙盘模型的制作技术为重点,辅以声、光、电、影等高档园林沙盘模型的制作要点,以园林沙盘模型的管理与欣赏收尾。既能顾及园林沙盘模型常规制作技术环节,又能突出微缩园林景观的前提,更能注重园林沙盘模型的发展趋势与其他行业的拓展应用。 本书可作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士的重要工具书,也适合于业主、设计者、建设者以及园丁等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参考,还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教学作为设计类基础课程如何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是作者着重探索的新课题。作者总结多年来执教高校美术设计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思考和研究设计素描教学的新途径,力求创新并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俞丰著的《二维形式基础(设计素描)》,内容包括:认识建立、审美分析、空间思维和体块创造等部分,课题新颖、图例丰富,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设计素描教程。
如今的中国,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公益,越来越热爱热会公益,青年已经成了社会公益的生力军。“公益+青年”也似乎成为了一个时尚的名词。 然而,正在中国勃然兴起的园林景观行业似乎与社会公益并没有任何关联,现实中也很少能有机会把园林景观行业与社会公益直接地联系起来。但作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系列活动之一的“人类发展与和平”主题下的三届园林景观设计大赛却把园林景观设计竞赛与“和平与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让青年设计师们在园林景观领域的设计交流中充分表达了他们美好的和平愿望。 “人类发展与和平”是一个世界性的永恒主题,这一主题下的园林景观竞赛活动意义久远。能为青年设计师提供这种双重意义的平台,是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另一种支持。作为活动的发起人与组织者之一,我深感荣幸,但更多的是压力与责任。
《文人园林(中文版)/中国精致建筑100》着重剖析中国历史上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人生观、哲学观,从中探索了文人园林的成因,得出了园林即是士人的生活、士人的人格、士人的追求的结论。并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详尽宣传、介绍了中国文人园林起源、发展历史、类型、营造手法,还详细介绍了文人园林与中国古代哲学、古典文学、古代绘画、古典美学的关系等。
2010年,由嵩山地区8处11项历史建筑组成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第3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讲述,配以生动的图片,向读者介绍规模庞大的历史建筑群的丰富内容。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会善寺、嵩阳书院、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及中岳庙8处11项共367座建筑。并回答了“天地之中”这一核心,指的到底是什么?有何魔力能将这彼此各异的文化遗产聚集于此?读懂了“天地之中”,读懂的也许不仅是这建筑群,不仅是嵩山,更能从中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主线。
《园冶》一书是明代著名造园专家计成积几十年建造园林的经验,而写就的一本园林学著作。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此书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园冶图说》对计成原作进行了必要的注释说明,以便于现代读者的阅读;另选配了约两百幅左右的园林图片,对计成的造园理论加以“图说”,与计成原作图文互让,相得益彰。 本次修订,赵农先生悉心研究,增补了注释多条,园林解读图文多篇,更臻。
“读图”以其清晰、便捷、高效,越来越受到传播者和接受者的重视,信息图表设计正是研究和实践此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信息图表设计从方法到实践/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从信息与图表概念和构成要素、信息图解设计范畴与分类、界面统计图表设计、专用地图设计、信息图表的设计应用几方面出发进行全面的解析。
《设计素描与设计速写(第2版)》所述的设计素描与速写形式,不只是单一的视觉的审美表现形式,它打破传统素描表现手段,通过基础的训练,使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表现上得剑极大的发展。也就是说,其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减少描绘的成分,形成具有艺术设计教商的专业性质的基础教学形式,为进一步从事艺术设计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暂时没有内容
本书是在2015年8月出版的《水草造景艺术:从入门到精通》一书的升级、延伸收藏版。在内容上,在水草造景的领域之外,拓展视野,就热带雨林景观整体设计做了详细阐述和实操介绍。并加大力度介绍了当下最流行的主流热带雨林景观设计的设计风格和制作过程,本书优选的亮点是具有很多领域的开创性:一是第一次系统阐述热带雨林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二是全部图片来自作者实地考察5个热带雨林的实拍图片;三是介绍了大量的热带雨林景观设计需要用到的热门植物。全书有理论有分析,有制作过程,内容丰富多彩,是一本值得热带植物景观设计爱好者收藏的精美图书。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概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形成,它能够准确地揭示出设计的本质和价值意义。《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升级版)/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正是立足于这点,综合了传播学、符号学、视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设计的基本功能——传达为主线,以媒介视觉为核心,并结合设计的造型手段和各种媒介应用来讲解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并了解视觉元素、视觉心理学、视觉符号语言、视觉设计原则以及视觉媒介形式等内容。此次升级版就上一版的内容进行了优化,作者结合新教学成果,新增了大量图片案例,并进一步细化章节目录,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学结构的清晰合理,更方便全国各大高校美术专业及设计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和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合作编辑出版。内容包括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作品,以及环境设计的大事记和有关环境设计的学术成就,是一本详实的、权威的年度作品集。
本书以艺术品为轴线,其有代表性的工程均现场取材,归纳了巴塞罗那*的环境设计作品。对于中国的城市建设者来说,本书堪称是一本解决历史景观保护与城市开发之间矛盾的典范。 欧洲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使巴塞罗那成为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以1992年主办奥运会为契机,巴塞罗那全面展开都市规模规划与建设。本书以艺术品为轴,介绍了其中许多有特点的景观设计作品,其有代表性的工程均现场取材,归纳了巴塞罗那*的景观设计作品。对于中国的城市建设来说,本书称得上是一本解决保护历史景观与城市开发之间的矛盾的典范。
《设计美学法则研究》作者通过多年的艺术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特别是通过学习和研究美学形式和美学法则,对设计美学法则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该书共三十章,深入论述了现代设计美学法则及表现形式。运用设计美学法则,不仅会激发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出符合美学法则的产品,而且能拓宽设计美学的新领域,构筑起艺术设计美学的平台。
《国之色中国传统色彩搭配图鉴》是一本为喜欢中国传统颜色的人士准备的配色速查手册,无论是从色系出发,或是节气节日主题相关,都能找到各种古风配色方案。本书一共介绍58个中国传统色,174个相关色,并搭配有颜色的特征、出处、用途和色彩搭配,还介绍了2 4节气的节气知识、色彩意象和色彩搭配和8个朝代较有代表性的服装式样和用色偏好。
本书是一本集理论研究和资料参考为一体的书籍。全书分为岭南园林概述部分和实例部分。前者系统地介绍了岭南园林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艺术风格、文化特点和构成要素,以及这些特点与环境和文化的关系,对园林的深层研究有的指导意义。实例部分以图片和文字资料详尽地介绍了在岭南文化圈内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福建、台湾五省两区220个一般公园、主题公园、古典园林、寺院园林、住区园林、度假区园林、风景区园林,宾馆酒家园林、滨水绿带的概貌,对每个园林的介绍不景点和构成分析,而且有历史和文化分析,对园林历史回顾和园林创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是GROSS.MAX.公司的优秀景观作品及设计理念。
农村正面临着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这本《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由顾小玲所著,对如何保护乡土文化和发挥农村自然景观资源,正确引导农村建设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强调了新农村景观设计的艺术在于审美教育的启蒙,唤起人们对自然朴实之美的认识,从美学角度出发阐述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经济、美观、朴实的设计理念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通过城乡比较,鲜明地亮出农村的特色之美,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唤醒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朴素的价值观。作者实地调查了日本三个有代表性的农村案例,总结了他们的先进经验,以期有更好的借鉴作用。 《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可为从事景观设计工作以及关心新农村建设的人们参考。
门通常指建筑群落及院落的出入口,是一种建筑构件。园林门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园林大门、垂花门、洞门、隔扇门等。园林窗的类型大致可分为:隔扇窗、支摘窗、什锦窗、漏窗、洞窗、景窗、假窗等。园林门窗除了具有实用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使园林空间内外交流的渗透性;园林门窗本身的优美图案纹样以及窗框系列,组成了园林的一道道风景线;园林门窗开设的位置、数量、形状及相互间的距离等,都要遵循园林设计的美学法则。 园林门窗形式多样,造型精美。现实中,同一种样式的门窗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往往有不同的称谓。本书精选园林中的常用门窗300余幅,予以分类介绍,并从园林门窗功能、园林门窗造景手法、园林门窗装饰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