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从张涟家族的事迹入手,确定张涟家族的世系,并考察张氏家族的重点人物及其事迹,介绍张氏家族成员的造园理念与园林作品。其次,深入考证张涟家族的社会交往关系。作为松江大族,张氏社交较为复杂,与诸多社会名流交往甚密。*后,本书对张氏叠山造园的一些目前未能总结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并与其同时的叠山造园家张南阳、计成等人进行比较,对明末造园家及他们的观点、风格、技艺也进行了比较,并对张氏造园的风格与工期进行分析,从而拓展了晚明江南叠山造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本书是一部展现中国美丽园林的图书,不仅展现了各国园林的美丽景象,还向读者介绍了其悠久的历史。该书立足园林建设行业,面向社会,立足北京,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古人曰:十年树木。我们曰:十年树木成“景观”。十年之中,“景观”这棵绿树结满了园林文化的硕果:有中国古典园林保护和利用的经验;有国内新建园林的创新与发展;有公园管理和建设的体会;有公园服务社会和游客的实践;还有国外公园的借鉴与比较……这些果实都是园林文化传承者实践的结果,体现了作为北京园林和公园管理者的文化学养。
本书是一部展现中国美丽园林的图书,不仅展现了各国园林的美丽景象,还向读者介绍了其悠久的历史。该书立足园林建设行业,面向社会,立足北京,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发现乡土景观》收录的文章选自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过去十年间的演讲,本书揭示了有关人类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而留下在大地上的印记:乡土景观。作者杰克逊认为乡土景观具有很多特点,机动性、暂时性、变化性,但重要的还是他的适应性:乡土景观是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无意识地、不自觉地、无休止地、耐心地适应环境和冲突的产物。对乡土景观的认识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感的理解,这种幸福来源于对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如今的中国,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公益,越来越热爱热会公益,青年已经成了社会公益的生力军。“公益+青年”也似乎成为了一个时尚的名词。 然而,正在中国勃然兴起的园林景观行业似乎与社会公益并没有任何关联,现实中也很少能有机会把园林景观行业与社会公益直接地联系起来。但作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系列活动之一的“人类发展与和平”主题下的三届园林景观设计大赛却把园林景观设计竞赛与“和平与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让青年设计师们在园林景观领域的设计交流中充分表达了他们美好的和平愿望。 “人类发展与和平”是一个世界性的永恒主题,这一主题下的园林景观竞赛活动意义久远。能为青年设计师提供这种双重意义的平台,是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另一种支持。作为活动的发起人与组织者之一,我深感荣幸,但更多的是压力与责任。
《庭院设计·日式风格》主要选取了当下流行的几十个日式风格的庭院设计案例。本书突出了目前较为流行的日式风格庭院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书中的案例较新,具有代表性,每个案例中还附上了贴心的设计档案,简要地概括了设计的面积、所处环境等资料。翔实的说明文字、清晰全面的案例照片及其设计图纸,给广大读者尤其是设计师和庭院爱好者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案例资料,图书的版式设计灵活,更方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本书系庐山艺术特训营4000余师生的优秀手绘表现作品集,经过删选精挑,书中100余幅优秀的室内空间效果图、平面图等作品代表了当下手绘表现的前沿。可作为环境艺术专业设计师和学生平时工作学习的练习参考,同时,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临摹借鉴素材,极具收藏学习价值。本书所收集的案例风格不同,表现技法各异,基本上涵盖了时下为流行和普遍使用的手绘表现方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有效的筛选临摹,加强自身的专业表现技能。另外,本书中的案例图按照从基础到提高,以及后成果的展现均符合初学者学习提高自身表现技法的程序和逻辑,广大读者可以据此做到旁征博引、触类旁通。
西安曾在世人的眼中是历史的、厚重的,换言之是古老的、落后的、黄土的。透过世园会这扇窗,让世界看到了西安的另一面:绿色、生态、开放、包容、活力、时尚、美丽!西安通过世园会的举办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一起成为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进而成为西安城市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游览过西安世园会的人会发现,西安世园会园林、建筑以及艺术集合了古今中外文化元素,包含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长安塔,以及体现西方现代建筑特点的自然馆、创意馆和广运门;在非物质层面,西安世园会提出并倡导绿色理念和发扬世园精神,为西安城市文化内涵注入新的血液……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财富将被人们传承。
本书以风景区社区多重价值识别为导向,探讨兼顾社区价值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规划途径。大致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国内外研究背景,以及目前已有的相关理论与文献。随后,全面考查风景区社区的历史与现状。将社区置于更宏观的国家社会经济变迁背景下,分析推动社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现状分析包括社区自身和社区规划两方面,前者从多个角度分析风景区社区复杂现状,后者则主要分析社区规划政策现状。第三,从多重价值的视角审视风景区社区和社区规划政策。本书尝试构建风景区社区价值分析体系,并借此论述当前社区规划政策忽视社区价值的问题及后果,随后通过资源配置和治理途径分析发现当前社区政策缺乏实施有效性,继而提出社区自组织的改善思路。*后,基于风景区社区价值体系和自组织治理条件,提出风景区社区规划在规划目
本书部分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不同风格庭院的设计要点、元素、手法等内容,涵盖中式、日式、欧式、英式、美式、东南亚、地中海以及现代等8种流行的庭院风格;第二部分精选了13套各具风格特色的庭院设计案例,详尽地介绍了案例的设计方案、亮点、材料以及相关实用知识等内容,从平面布置到细部的精彩展示一应俱全,力求将每个案例的*之处展现给大家。
《庭院设计·混搭风格》主要选取了几十个混搭风格的庭院设计案例。混搭风格庭院设计重在将不同风格的景观设计元素结合应用,书中展示的每个案例都包括详细的设计说明、不同角度的实景图片及各种类型的设计图纸,向读者展示了设计师如何将不同种风格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的方法。《庭院设计·混搭风格》将是设计师的参考,更可为广大的庭院爱好者提供好的借鉴。每个案例中还附上了贴心的设计档案,简要地概括了设计的面积、地点等资料,方便读者查阅。
在《16世纪以来的景观与历史》这本内容丰富的著作中,伊恩·D·怀特探究了16世纪以来景观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以不列颠群岛的景观为主,同时也涵盖了欧洲、美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和帝国景观。 《16世纪以来的景观与历史》以景观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为基础,重点关注乡村景观与历史的关系,并从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环境史、艺术史、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和规划学等学科收集了大量素材。由于本书覆盖的时空范围十分广泛,因此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探究了英国、欧洲乃至更广阔世界的景观变迁。作者用历史发展趋势和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文化、人口、经济、环境和政治变化的作用,来解释景观的变化,从19世纪的苏格兰到弗吉尼亚的殖民地,从东盎格鲁沼泽到埃及与印度。此外,作者还大量引用绘画、诗歌、小说
当本期杂志着手筹划编辑“创意艺术区”专题的时候,我本人不经意间也被卷入到一场争论之中,竟然也是有关创意艺术区的。广州红专厂是一个在本地颇有知名度的艺术区,在政府建设金融城的决策下正面临着拆迁的处境。一时舆论纷纷,形成了利益和观念相左的两种意见,赞同和批评拆红专厂而建金融城的人士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当然,结果是毋庸置疑的——拆! 包括红专厂在内的一批创意艺术区近期发生的“折戟沉沙”的现象,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创意艺术区的讨论和关注,也促使我们思考创意艺术区的空间生产本质和它在权力和资本主导的城市中将要面临的蜕变前景。 调整一下心情,我们可以为这个事件写个略带调侃的标题,叫做“当文艺遭遇规划”。而规划,如果我们不被它表面所标榜的“理性”和“城市战略”等面具所迷惑,它背后站着
《庭院设计·欧式风格》主要选取了当下流行的几十个欧式风格的庭院设计案例。本书突出了目前较为流行的欧式风格庭院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书中的案例较新,具有代表性,每个案例中还附上了贴心的设计档案,简要地概括了设计的面积、所处环境等资料。翔实的说明文字、清晰全面的案例照片及其设计图纸,给广大读者尤其是设计师和庭院爱好者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案例资料,图书的版式设计灵活,更方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本套丛书以大众对庭院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分 为三册,分别介绍目 前流行的各种庭院风格、受人们欢迎的自然庭院造 景以及能够获得动手 快乐的各种庭院DIY设计与布置。 刘伟编著的《庭院设计DIY》可供庭院规划设计 、庭院自主设计人员学习参考,为庭院的设计 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料,也为业主提供更好的参考选择。
中国园林的灵魂是“诗情画意”,即以如画之景,寄寓诗情和哲理。本书为造园大师陈从周先生所作,是作者对中国园林一生研究的结晶。全书共分10篇,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评析了大江南北各类园林的风格,又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从而把读者引入到景色优美、意蕴深远的高妙境界。
本书以丰富多样的庭院细部设计实景方案为基本内容,介绍了营造自然庭院的各种造景材料,包括木材、砖石、瓷砖、砂砾、混凝土以及植物搭配等6大元素,对每种造景元素的特点、应用、设计形式以及禁忌都做了总结性的叙述,并且有针对性地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予以说明。本书不仅有实用的专业庭院设计知识总结,也有丰富的*流行实景案例,还有非常到位的精彩设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