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庭院中水景设计施工的内容,水景工程是庭院中的观赏主体,是室外空间景观特色,在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复杂。本书共分为五章,首章介绍了打造水景的基础工程,如 水景类型、水景设计细节及材料;第三章介绍了溪流、水帘瀑布、池塘、水池、游泳池、喷泉、壁泉、滴泉八类水景的设计与施工方法;第四章介绍了水景植物的选择和种植知识;第五章介绍了景观桥、排水排水、水体净化、灌溉系统等相关知识和具体案例。为庭院设计师、景观设计师提供相关参考。
■ 中国园林的图像和语意 ■ 从中西方园林对比研究看中国园林的误区与缺憾 ■ 园林 、 大自然的图像再现和人类的设计天性 ■ 设计科学初探 ■ 园林反思与中国当代博物学热 此为一本以世界视角反思中国园林的著作 , 撰写源头为王昀教授 《 中国园林 》 一书 , 书名中太湖石与正面体分别象征中西文化 。 书中作者以崭新的观察视角和犀利的批判眼光 , 从东西方园林的对比研究入手 , 探索设计科学的形式规律 。 从园林到博物学 , 作者通过对比东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和图像表现传统 , 展现设计科学的渊源 ; 从博物学到自然科学 , 作者将探索的视野扩展至数学 、 天文学 、 地理学 、 生物学 、 医药学 、 工程学 、 宇宙学和广义的设计学等 , 揭示设计科学的内
日本设计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日本设计师一直与什么战斗至今? 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日本设计彰显了怎样的精神? 日本设计的价值是什么,它拥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本书作者内田繁先生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日本设计近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他在众多的设计师的作品中, 看到了他们的坚持和奋斗, 看到了遥远的战后设计史的残像与断片, 看到了他们与所处时代正面交锋的气慨, 看到了他们改变世界的决心和成果。 他告诉我们,设计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商业,但不应该全都做成生意, 一切都是为了创造人类生活的真正幸福。
本书从人体工学、测量技术和女装规格标准人手,全面系统地分析介绍了女装纸样设计的基本原理、变化规律、工艺特点和设计方法。运用女装典型款式设计对纸样类型和系列纸样技术做了深入地案例剖析与实践。本教材理论系统和实际应用结合紧密,在系列纸样设计技术上总结出基本型、亚基本型到类基本型的一整套应用方法,具有启发性强,研究空间大的特点。 本书为服装本科教材,既可作为服装考研人员有关“女装纸样设计”专业的考试读本,亦适合作为女装设计、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人士学习与培训的参考书。
本书是日本设计视觉设计研究所编著的《新设计丛书》系列中的《设计配色基础》。全书分为“配色的准备”和“配色的实践”两大部分。“配色饿准备”部分主要帮助读者了解配色的整体效果以及有关配色的基础知识--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配色的基础原理;“配色的实践”部分介绍了突出型、融合型两种配色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营造画面氛围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色彩给人的感受来表达主题。 全书通过丰富的图例来介绍有关配色的知识,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阅读部分,以多个色彩组合说明不同颜色搭配带来的不同效果,便于读者理解;章节之后附有生动的练习题来检验学习效果,增强读者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书中配有多个小贴士来介绍配色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方法,使读者不仅可以将所穴道的配色知识灵活运用在工作之中,同时还可以用这些知识把
《中小学生校报版式大全》共150幅校报版式资料,在校报版式、花边、字体等整体协调上精心设计,配合学校生活和宣传的实际需要,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版式类型,并在每例版式下增添了做好校报的小诀窍,最后以做一张校报为例的photoshop制作过程示范,以便读者更加轻松愉快地掌握种种办好校报的秘笈。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
本书全方位介绍了习家池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在襄阳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之中,习家池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人文景点,是中国最早的私家园林之一,也是现存汉代历史园林遗迹中可以确切指认地点的名园。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亲笔题写了 习家池 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 。本书旨在挖掘探究习家池及其人文精神,体现习家池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及旅游价值,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文襄阳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本书包括家具与陈设设计的概念、家具设计的历史、家具与陈设的基本类型、居住空间的家具与陈设艺术、办公空间的家具与陈设艺术、公共空间的家具与陈设艺术、酒店空间的家具与陈设艺术、绿色植物与家具陈设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从产自中国的“张小泉”剪刀开始,到市场的戴森无叶风扇结束,选择了历史上500件经典的产品,其中既包括激发灵感的设计典范,也包含日常生活的必需产品。时间跨越近400年。所有这本书里提到的产品今天90%以上都还在生产和使用,它们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每页都以产品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结合的形式呈现。本书共有超过50位作者共同完成,他们是世界各地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这些文字为读者提供了每件产品诞生的历史语境,设计到生产推进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并解释了设计包含的哪些特性是具有重要性和突破性的。32开本的尺寸适合随身携带,轻松阅读。
《亚洲海报设计展作品集》汇集了由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日本中部设计师协会、韩国现代设计协会、新加坡设计协会、台湾地区平面设计师协会、澳门设计师协会、四川省平面设计师协会共同举办的《亚洲设计师协会海报设计联展》中、日、韩、新四国200位设计精英们300多幅海报精品,主题为亚洲各国设计师对“色彩”的诠释(自我之色彩、国之色彩、地域之色彩、理想之色彩)。
牛顿说过:“我像一个在海滩边玩耍的孩子,不时地找寻那些看上去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而的真理海洋把所有未被发现的知识展现在我面前。”一百多年来,世界上著名艺术设计师的成功作品,就像那些“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艺术设计十五讲》通过十五讲的形式,部分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希望读者透过它们,从一个侧面窥见到艺术设计这一“的真理海洋”。
本书论述了外园林绿化机械与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使用维护和运用管理。涉及的机械品种包括乔木、灌木、草坪、花卉的栽培与养护所使用的各类机械,也包括了园林工程中所使用的其他机械设备。在运用管理方面还以城市绿地养护机械为例,提出了机械组配方特点和科技成果,是园林绿化机械方面、最全的参考书。 本书对园林绿化部门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机械使用维修人员,园林绿化机械的研究、开发、销售和设计制造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让中国人更好地理解设计。中国12位设计师亲授好设计的标准,读懂生活中的设计,提升审美素养。吕敬人、张永和、王澍、韩家英、滕菲、俞孔坚、万宏、梁子、吕永中、杨明洁、刘斐、上官喆,12位享誉国际的中国设计师首度集结,聚焦建筑、家居、产品包装、景观、书籍、服装、珠宝首饰、花艺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从日常生活的各种消费和使用物品的现象入手,共同探讨:如何读懂设计,什么是好设计,如何消费设计品提升生活品质,中国人应如何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等问题。
本套大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的隆重推出,反映了全国高校设计教育及其理论研究的面貌和水准,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现代设计在研究和教育上币只极探索的精神及其特质。本系列教材的作者,皆为我国高等院校中坚守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线的骨干教师、专家和知名学者,既有丰富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经验,又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世界现代艺术设计简史》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现代艺术设计的萌芽和工艺美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包豪斯的建立及其宗旨等内容。
《设计美学法则研究》作者通过多年的艺术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特别是通过学习和研究美学形式和美学法则,对设计美学法则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该书共三十章,深入论述了现代设计美学法则及表现形式。运用设计美学法则,不仅会激发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出符合美学法则的产品,而且能拓宽设计美学的新领域,构筑起艺术设计美学的平台。
陕博日历是将周秦汉唐时期灿烂辉煌的国家宝藏通过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节气的表现形式,以日历书为载体陪伴人们每一天,向外更多人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一个精美收藏品。
《创意之道:12位日本当代设计大师的创意现场》介绍了12位日本设计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设计师的年龄介于30岁到70岁之间,对设计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当您开始阅读本书后,很快就会发现本书的主题和内容格式虽然是统一的,但却清楚地表现出了12位设计创意工作者截然不同的风格。 “简化复杂的事物,深思简单的东西”是青木克宪先生的重要原则,并始终运用于创作之中。 以电影《惊情四百年》获得奥斯卡服装设计奖的石冈瑛子,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和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合作,可以看出石冈女士对科波拉的敬意,以及她处理工作时的压力。 副田高行先生则希望“不只是简单地解说工作,而是能够通过转个弯、绕个路,来更加充分地表达工作的内容”,他用了16页的篇幅为我们讲解了他的创意思路。 长期担任资生堂《花椿》杂志美术
展示是一场视觉盛宴。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之内设计出一个的展示作品无疑是一项挑战。展示既要有新意,又要充分体现展品,而且不能喧宾夺主。《展览与展示设计》主要读者为设计师、展览专业人士与设计专业学生,《展览与展示设计》包含50个充满创意的展示项目,风格多样,从简单经典到高科技实验性设计。希望《展览与展示设计》能够给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激发出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作的灵感。 《展览与展示设计》面向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师、展示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对此方面有兴趣的爱好者。《展览与展示设计》精选了各国设计师的展示类项目,将其分为展览和展会两大类别,分别详细的介绍给读者。项目风格多种多样,从简单到复杂,从自然到高科技,涵盖了一系列的设计构思与独特的设计手法。
浏览全书,可让我们了解中国印刷造字活动近一百年的时间跨度,明白近代中国印刷文字创造的由来、现状和发展进程。更让我们有幸聆听到像谢培元、钱震之等极少数国宝级字体设计大师的字韵遗音。他们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将汉字的 “笔形、结构、灰度”掌握得恰到好处,创造了新报宋、清刻体、宋一体、华文楷体、华丰仿宋、小姚、楷体…… 广泛应用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辞海》等各种文化载体,改变了中国这个汉字大国却需从日本引进印刷字体的历史。也让我们认识了朱志伟、倪初万、齐立、陆华平、柯炽坚等第二代字体设计人以及北大方正字体创作团队,他们一方面对文字执着传承,一方面不拘泥于固化模式,以字体美学认知和人性化的阅读观,设计出提高阅读速度的新字体。朱志伟创作了适合大众阅读的“博雅宋”; 倪初万的